全宋诗补阙:补诗人、补诗事、补诗评

全宋诗补阙:补诗人、补诗事、补诗评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共辑得补阙诗人149名、补阙诗事132则、补阙诗评202则。

内容简介

自从《全宋诗》出版以来,虽然有个别研究者发表相关论文进行辑补,但本书则是系统地进行了诗人、诗事、诗评的全面补阙,所补“诗人”“诗事”“诗评”皆为《全宋诗》所未收。

本书中还补充了不少新材料,必要时在补阙之后再加“按语”予以说明,为本书之编著特色与学术价值。本书最后附宋史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11篇,并附有本书内补阙诗人索引,方便读者了解和查询。

作者简介

编著者高志忠,男,1976年生,内蒙古包头人,文学博士,深圳大学人文学院特聘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深圳大学故宫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诗文与诗文批评,近年来研究兴趣集中在故宫学方向。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凡例

上编 补诗人(149名)

1. 童敬仲(十二画)

2. 郭麟孙(十画)

3. 王无咎(四画)

4. 彭莱山(十二画)

5. 刘近道(六画)

6. 陈平埜(野)(七画)

7. 张葵轩(七画)

8. 梁尘外(十一画)

9. 张鼎(七画)

10. 郑中隐(八画)

11. 顾近仁(十画)

12. 宋景元(七画)

13. 汪称隐(七画)

14. 刘悦心(六画)

15. 仇仁父(四画)

16. 汤北村(子文)(六画)

17. 纪德纬(六画)

18. 奥屯(十二画)

19. 陈梅南(七画)

20. 孙光庭(六画)

21. 萧涛(又作焘)夫(十一画)

22. 李敬则(七画)

23. 刘芳润(六画)

24. 周汝明(八画)

25. 胡宣(九画)

26. 王道州(四画)

27. 心禅师(四画)

28. 史宗(五画)

29. 吴含灵(七画)

30. 丘舜中女(五画)

31. 赵德麟妻(九画)

32. 晞发道人(十一画)

33. 陈古庄(七画)

34. 徐冰壑(十画)

35. 杜竹处(七画)

36. 吴愚隐(七画)

37. 钱肯堂(十画)

38. 高端叔(十画)

39. 安光远(六画)

40. 权巽中(六画)

41. 释玄觉(十二画)

42. 周会卿(八画)

43. 胡文卿(九画)

44. 吴士刚(七画)

45. 赵公茂(九画)

46. 柴史君(十画)

47. 吴垕(厚)(七画)

48. 吴竹洲(七画)

49. 丁监黼(二画)

50. 坐忘居士房公(七画)

51. 陈正献(七画)

52. 龚德庄(号达斋)(十一画)

53. 河汾王氏(名字不详)(八画)

54. 林子(八画)

55. 张甫(七画)

56. 林性老(桂高)(八画)

57. 徐渊子(十画)

58. 陈西轩(七画)

59. 方应发(四画)

60. 陈子宽(七画)

61. 黄绍谷(十一画)

62. 傅子渊(十二画)

63. 赵次山(九画)

64. 黄自信(十一画)

65. 黄元肇(十一画)

66. 杜濠州(字世兴)(七画)

67. 伟屏岩(六画)

68. 汪功父(七画)

69. 邵絜矩(七画)

70. 默成(十六画)

71. 潘竹真(十五画)

72. 孙雪窗(六画)

73. 陈大经(七画)

74. 潜仲刚(十五画)

75. 营玉涧(十一画)

76. 释雪屋(十二画)

77. 陈舜民(七画)

78. 李云卿(七画)

79. 刘相岩(六画)

80. 柳月涧(九画)

81. 钱竹深(十画)

82. 刘药庄(六画)

83. 陆象翁(七画)

84. 张石山(七画)

85. 秋岩上人(九画)

86. 赵师干(九画)

87. 陈南斋(七画)

88. 李黄山(七画)

89. 林丹岩(八画)

90. 刘正仲(六画)

91. 张仲实(七画)

92. 俞好问(九画)

93. 缪淡圃(十四画)

94. 唐师善(十画)

95. 高景仁(十画)

96. 梅方(十一画)

97. 金拱之(八画)

98. 恩上人(十画)

99. 裴晋公(十四画)

100. 王次卿(四画)

101. 惠先觉(十二画)

102. 微上人(十三画)

103. 林时敷(又作旉)(八画)

104. 李觌(七画)

105. 曾宗元(十二画)

106. 李晋寿(七画)

107. 许总卿(六画)

108. 制帅(八画)

109. 李宪仲(七画)

110. 施渊然(少才)(九画)

111. 冯颀(五画)

112. 胡公武(九画)

113. 段延龄(九画)

114. 杜泽之(七画)

115. 陈梦锡(七画)

116. 赵子野(九画)

117. 林景思(八画)

118. 李才翁(七画)

119. 张武子(七画)

120. 唯己(十一画)

121. 柳师圣(九画)

122. 傅野(十二画)

123. 石起(五画)

124. 吴孝宗(七画)

125. 彻上人(七画)

126. 良玉(七画)

127. 葛和仲(十二画)

128. 刘渊材(六画)

129. 毛麾(四画)

130. 一山魁(一画)

131. 王尧臣(四画)

132. 王隽父(四画)

133. 王达善(四画)

134. 孔文杓(四画)

135. 仇远(四画)

136. 厉白云(五画)

137. 江石卿(六画)

138. 孙元京(六画)

139. 刘光(六画)

140. 刘庄孙(六画)

141. 孟淳(八画)

142. 陈一斋(七画)

143. 陈士表(七画)

144. 俞唯道(九画)

145. 俞伯初(九画)

146. 胡方(九画)

147. 赵泉南(九画)

148. 郑子封(八画)

149. 释恢大山(十二画)

中编 补诗事(132则)

1. 东坡著述用典

2. 作诗不惮屡改

3. 诗之误读

4. 米芾书诗索端砚

5. 米芾狂怪

6. 欧阳修、王安石赠答诗

7. 夏竦诗好属对

8. 丁谓荣辱两忘,不废笔砚

9. 洛下文人群体

10. 王安国生性亮直

11. 韩琦德量才智

12. 王安石压抑郭祥正

13. 王安石变法,内部反对强烈

14. 曾公亮长于四六

15. 刘攽喜谑玩

16. 王琪性滑稽

17. 欧阳修的官风

18. 范仲淹力荐石介为谏官

19. 宋祁带《唐书》于任所修刊

20. 陈执中为人严重,与人少周旋

21. 苏轼、苏辙兄弟大挞吕惠卿

22. 穆修倡古文,革文风

23. 对韩愈诗、欧阳修诗评价不同

24. 宋代官员,允许公开买卖妓人

25. 苏舜钦的书与诗

26. 常秩与欧阳修:不上朝与已下朝

27. 王汾“口吃”

28. 孙觉、孙洙皆髯

29. 吴处厚上书封程婴、公孙杵臼

30. 宋太祖称颂李昉

31. 高言不顾名节

32. 寇莱公誓神插竹表忠烈

33. 张俞讦鲠太直,不得意

34. 陈搏学识通广

35. 蔡君谟改范仲淹诗

36. 张齐贤饮食过人

37. 刘过以诗鸣江西

38. 周梦与喜愠不形于色

39. 孙觌铭志,文名猎猎

40. 孙儗诗多散佚不传

41. 山谷浩然之气,百折不衰

42. 吉州三公

43. 陈瓘名节之重

44. 喻汝砺谓“八阵图”不自诸葛亮始

45. 王令(逢原)、邢居实(敦夫)短寿

46. 陈(慥)季常老婆为“河东狮子”(凶妒)

47. 张咏为一代伟人

48. 东坡慕乐天

49. 陈无己(师道)《妾薄命》脱胎于张籍《节妇吟》

50. 李清照序赵明诚《金石录》

51. 苏辙批评李白诗“华而不实”

52. 宋皇爱诗亦能诗

53. 许洞能诗

54. 诗申规警

55. 苏过亦学渊明

56. 宋代武夫诗

57. 宋代妇女诗

58. 王安石叹爱王钦臣

59. 郑文宝集兵火散亡

60. 俞紫芝,王荆公极善之

61. 陈辅之少为荆公所知

62. 袁世弼被欧阳修、王安石引为“知友”

63. 王令既知于王安石,而声誉赫然

64. 司马光师范来世

65. 宋郊奉诏更名

66. 魏泰尤能谈朝野趣事

67. 张咏性极清介

68. 杜衍以清德直道闻天下

69. 张昭能诗善画

70. 刘攽论新法不便受斥

71. 晏殊作品乃过万篇

72. 赵概为人重厚

73. 李建中以林泉自娱,善书法

74. 契丹人喜诵魏野诗

75. 杨亿年少入阙下

76. 杜默(字师雄)为歌豪

77. 苏舜卿不牵世俗

78. 石曼卿自任于古道

79. 翁挺,天下之奇才

80. 东坡影响超过欧公

81. 苏门四学士

82. 蔡耕道慷慨自许

83. 邵雍:儿童奴隶皆知尊奉

84. 丁谓贬窜十五年

85. 龚况所交游皆一时名士

86. 江暐事母极孝

87. 范成大以诗名一代

88. 晁公迈以文学称

89. 朱敦儒尝三召不起

90. 胡公武为胡铨犹子

91. 徐俯以诗酒自娱

92. 晏殊以文学谋议为任

93. 沈东山林野逸之气

94. 李庚沉酣万卷,不与人通

95. 王正己自校书

96. 王禹偁能为歌诗

97. 鲜于瑰累举不第

98. 史伯强时时醉中骂坐

99. 毛升负气不群

100. 陈亮跌宕不羁

101. 杨万里与风月之约

102. 赵蕃乃公朝尊老

103. 王介素与荆公不相能

104. 刘过与辛弃疾酬唱亹亹

105. 徐铉杰出于“三徐”

106. 孙觌历践四朝

107. 陈瓘名节之重

108. 谢希孟有古淑女幽闲之风雅

109. 王义丰以其集名称人

110. 司马光于德义甚于利欲

111. 俞清老脱逢腋着僧伽黎

112. 吴含灵俗呼为“吴猱”

113. 赵德麟妻:二十八字媒

114. 甘泳平生不娶

115. 曹纬、曹组兄弟俱有俊才

116. 柳开任气凌物

117. 曹翰有宏才伟特之度

118. 唐询、唐诏兄弟俱擅一时之誉

119. 吕祖谦气度冲和

120. 文同作诗骚亦过人

121. 郭功甫(又作父)为李谪仙后身

122. 刘边于月泉吟社赋诗

123. 赵良淳守土死节

124. 郑若春松泉之趣

125. 王石涧作诗纾忧娱老

126. 陈之奇以道德著于乡

127. 蒋仲武乡评无不以善人长者称之

128. 詹默被陆游祖父引为上客

129. 唐长孺有《艺圃小集》

130. 唐师善与其父诗声震江湖三十余年

131. 唐棣作诗之暇,留意于画

132. 谌祜使律诗中兴

下编 补诗评(202则)

1. 韩驹(字子苍)诗淡泊而奇丽

2. 苏、黄、王三家诗各有特点

3. 蔡百衲(百衲居士)评宋四人诗

4. 潘大临多佳句,然其贫

5. 文与可诗尤精绝

6. 王琪诗深淳独至

7. 谢逸诗造语而工

8. 陈与义一洗旧常畦径

9. 王铚文词俊敏

10. 苏、梅并称而诗风相反

11. 邢居实用笔纵横

12. 思聪诗如水镜以一含万

13. 陈渊诗得欧阳修喜欢

14. 秦觌诗需刮目视之

15. 徐俯作诗立意不蹈袭前人

16. 山谷诗取法于谢师厚

17. 谢逸评江西诗社中人

18. 王直方才出群雄

19. 邵雍评“四贤”诗

20. 许大方超然自放

21. 秦观无忧而为忧者之词

22. 石曼卿以气自豪

23. 徐积(字仲车)非雕绘

24. 贺铸善取唐人遗意

25. 王安石诗精深

26. 李宗易(字简夫)诗旷然闲放

27. 吴可(字思道)诗咄咄逼近

28. 郑文宝爱尚杜诗

29. 李昉诗务浅切

30. 苏辙为“人龙”

31. 苏轼真谪仙人也

32. 赵师民诗笔秀丽

33. 满子权诗雄劲

34. 徐积历评曾巩、苏轼、黄庭坚、张耒、欧阳修、孙明复、石介

35. 吴处厚颇怪骇

36. 文莹语雄气逸

37. 晏殊诗文富贵出于天然

38. 秘演善诗好论天下事

39. 林逋平澹邃美

40. 王禹偁诗语迫切而意雍容

41. 杨徽之诗神骨冰清

42. 张师正(字不疑)诗有余蕴

43. 郑獬诗飘洒清放

44. 潘阆诗有唐人风格

45. 花蕊夫人其辞甚奇

46. 梅尧臣(圣俞)诗凄清

47. 苏舜钦诗波澜汹浩

48. 谢伯初雄健高逸,谢希孟隐约深厚

49. 江休复诗清淡闲肆

50. 穆休诗深峭宏大

51. 宋绶(字公垂,谥宣献)诗豪横不可挫

52. 王平甫诗博而深

53. 丁宝臣(字元珍)诗清新俊逸

54. 陈无己评王安石、黄鲁直晚年诗

55. 曾季貍比较山谷、张耒、潘邠老诗

56. 陈洙诗质美而秀

57. 邵雍诗切道理

58. 评杨亿、刘筠之“西昆”诗

59. 强几圣(名至)思致逸发

60. 宋君淡而实腴

61. 王纲语精而意婉

62. 李光诗清绝可爱

63. 张元干文词雅健

64. 王大受常造其微

65. 刘炎刻琢精丽

66. 刘克庄、刘克逊兄弟诗相上下

67. 崔鸥诗亦清丽可爱

68. 严羽长歌激古风

69. 王秬追迫陶谢

70. 许玠雄辨慷慨

71. 王质隽放豪逸

72. 刘儗新警峭拔

73. 朱松天然秀发

74. 李若水诗有风度

75. 谢薖诗似谢朓

76. 杨万里道今人不能道语

77. 陈师道真趣自然

78. 刘季孙慷慨有气

79. 方唯深精诣警绝

80. 姜夔颇解音律

81. 倪龙辅不肯为里巷歌谣语

82. 祖可清整丽密

83. 唐庚不在秦、晁之下

84. 陆游南渡以后为一大宗

85. 萧德藻才悭于诚斋

86. 朱复之为诗有思致

87. 叶适诗未尝深加意

88. 李壁绝句有似半山者

89. 石介殊有气格

90. 林同(字子真)五言超伦绝类

91. 李丑父清婉而有味

92. 方翥诗雄放如太白

93. 高翥撷百氏余芳

94. 朱熹精微之蕴

95. 林敏功不为险怪奇靡

96. 王寀清丽绝人

97. 戴敏风度雅远

98. 宋十家诗风格

99. 韩持国情致风流

100. 李廌意趣不凡

101. 高荷学杜子美作五言

102. 苏洵诗精深有味

103. 张先乐府掩其诗声

104. 鲍慎由高妙清新

105. 张耒诗自然奇逸

106. 蔡载(天任)语简而意远

107. 吕居仁浑厚平夷

108. 夏倪(均父)变化不测

109. “苏门四学士”各有所长

110. 参寥无一点蔬荀气

111. 柳开首变宋初俪偶之风

112. 毛泽民情文兼厚

113. 印元发秀静清狂

114. 制帅雄健

115. 喻良能有晋宋风味

116. 张孝祥诗清婉而俊逸

117. 李远语新格健

118. 欧阳鈇清厉秀邃

119. 胡铨益加恢奇

120. 赵善括要归于实用

121. 王从(字正夫)清峻简远

122. 张嵲诗闲澹高远

123. 尹师鲁诗辞约而理精

124. 王庠有古作者风力

125. 谢民师诗赋如行云流水

126. 杨冠卿诗精深雄健

127. 郭从范诗风清婉精致

128. 王令俯睨汉唐

129. 沈东诗含台阁风骨

130. 夏竦老尤雄健不衰

131. 周邦彦经史百家盘屈于笔下

132. 向子諲诗风与陶、白相似

133. 曹勋出使诗有烈士之气

134. 李璜笔力雄迈

135. 魏野为诗清苦

136. 何郯有孟东野之风

137. 晁载之涉奇太早

138. 崔德符有唐人风

139. 杜默,苏子瞻颇陋之

140. 苏舜元诗豪丽

141. 丁谓憸巧险诐

142. 刘筠侔揣情状,音调凄丽

143. 寇准多得警句

144. 陈尧佐清警永隽

145. 汪斗山意圆而语泽

146. 王樵所思婉语劲

147. 胡直内曳踨长歌

148. 连文凤其诗之苦,呜咽之至

149. 陈薦(荐)辞致清绝

150. 杨轩诗句句精炼

151. 李正民气韵豪迈

152. 杨朴诗脍炙人口

153. 郑思肖倍怀亡国哀痛

154. 卫宗武末世诗似候虫声

155. 汤炳龙诗肆丽清邃

156. 谢枋得伤时甚隐而切

157. 孙次翁咏娇娘诗文富而丽

158. 曹良史诗雄行辈间

159. 胡汲古诗思远而优游

160. 胡柳堂诗锋逼人

161. 王蒙泉诗峭刻峻洁

162. 王炜翁诗缜密而思畅达

163. 罗济川诗思清语俊

164. 章明甫诗思深辞苦

165. 凌驭诗思婉媚而语清新

166. 翁真卿诗韵远而意深

167. 张兄诗事核而思远

168. 宋君巽诗意圆语泽

169. 赵史君诗有冲邃闲远之韵

170. 程楚翁诗悴然而思深

171. 何梅境不在王、谢风流下

172. 林德阳诗有古意

173. 杨梦锡诗纵横运转

174. 田端彦其诗清新可爱

175. 张疆有平视曹、刘、沈、谢意思

176. 葛元白风雅之致隐然

177. 胡温升行文波澜议论磊落

178. 薛仲经大雅之风犹在

179. 彭醇诗槁而滋

180. 郭公忠具有萧散之趣

181. 余补之笔墨劲健精绝

182. 许大方言语超然,自放于尘垢之外

183. 李援惠韵格清奇

184. 宋君诗辞高寒

185. 王菊山诗气温而不浮

186. 范觉氏清制皆洒落

187. 赵见独作语平淡高古

188. 俞宜民思尚远而语尚近

189. 刘士元诗翳然幽蔚

190. 王修竹诗有飞出宇宙之意

191. 马静山诗意寄言外

192. 汪称隐诗夷易而有沉潜

193. 余好问诗精锻细敲

194. 吴飞(云龙)短篇近体不尚工巧

195. 恩上人其诗清峭刻厉

196. 舒用章不随时好,稍近古

197. 罗志仁诗律未脱“江西”

198. 张南湖诗似其为人“深目而癯”

199. 王居正诗无一艰涩寒俭之态

200. 高景仁其诗大抵皆出于和平

201. 潘善甫(名弥坚)铲奇崛,趋平粹

202. 蔚上人晚更老辣,尤苦说梅

附录

由《宋诗话全编》补阙宋诗僧,看宋僧诗风格之特征

张之翰《西岩集》补阙宋诗人的资料价值和诗论意义

一、王无咎

二、彭莱山

三、刘近道

四、陈平埜(野)

五、张葵轩

六、梁尘外

七、郑中隐

八、顾近仁

九、马静山

十、王修竹

十一、张鼎

方凤及其诗论

文天祥对补佚宋诗人的贡献

何梦桂补佚宋诗人(诗评)22则

(1)汪斗山

(2)王樵所

(4)晞发道人

(5)胡汲古

(6)胡柳塘

(7)陈古庄

(8)徐冰壑

(9)杜竹处

(10)罗济川

(11)王菊山

(13)章明甫

(14)吴愚隐

(15)凌驭

(16)翁真卿

(17)王炜翁

(19)宋君巽

(20)钱肯堂

(21)郑若春

(22)王石涧

卫宗武《秋声集》补缺《全宋诗》十人

一、柳月涧

二、钱竹深

三、刘药庄

四、陆象翁

五、张石山

六、秋岩上人

七、赵师干

八、陈南斋

九、李黄山

十、林丹岩

陆游对宋诗的拾遗

一、补诗人5则

1.陈德召

2.晁公迈

3.吴梦予

4.傅正议

5.王季嘉

二、补诗事10则

1.范成大诗事

2.李孝先诗事

3.韩驹诗事

4.郭祥正诗事

5.苏过诗事

6.饶得操诗事

7.腾达道(元发)、郑毅夫(獬)诗事

8.俞紫芝诗事

9.陈丰诗事

10.方士繇诗事

三、补诗评3则

1.吕居仁补评

2.赵昌甫、徐斯远补评

3.苏东坡补评

陆游究竟活了多大岁数?

胸中原自书万卷,夺胎换骨亦必然

一、“夺胎换骨”乃诗歌创作之必然规律

(一)社会风气,促使人们竞相引用故典,以彰显自己的人文魅力

(二)读书多,作文时,学问自然流出

(三)宋人雅尚的文化心理,导致“夺胎换骨”愈演愈烈

二、夺胎换骨其理论核心是“点化”,其理论精髓是“出新”

三、诗中用事,或为“偶合”,抑或出于“暗合”,并非有意“蹈袭”,正不必为笺注家拉买卖

宋诗流变中的另一道风景线

宋人学杜的美学密码

后记

全宋诗补阙:补诗人、补诗事、补诗评是201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高志忠 编著。

得书感谢您对《全宋诗补阙:补诗人、补诗事、补诗评》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禾山诗钞 电子书
《禾山诗钞(精)》的作者黄瀚是清末厦门籍举人,任厦门禾山书院旧址创办的禾山甲种商业学校校长,厦门沦陷后,黄瀚与门下多人组织“秋社”,言辞慷慨,诗稿也反映了厦门地方的风土习俗等。厦门的诗风一向崇尚盛唐。乾隆年间以黄日纪为代表的云洲诗社盛极一时,沈归愚评黄日纪的诗乃“本唐人”。黄瀚弱冠能诗,即受到当地社会“诗必盛唐”的影响。由於侨商出身的家庭背景,加上居住在厦门岛东南一隅的美丽海滨,黄瀚先生那淡泊平和
虚白楼诗 电子书
虞愚撰的这本《虚白楼诗(精)》根据《北山楼诗集》及《虞愚自写诗卷》为底本,厦门风行印刷社1949年铅排未印版(复印件),附录《虞愚先生遗诗辑录》,何丙仲辑注,约180首。
诗路衢江 电子书
这是一本诗集。主要描写的是衢州的山水、人文、地理。诗选多以诗人为主轴,按年代罗列诗篇。少数诗人如杨万里,抛下书本,面对真山真水,灵感自然流露,就有更多草市小村浅滩深潭收入笔底。而本土诗人的足迹就更广泛,他们深入穷乡僻壤,苦心孤诣,让藏于深闺好山佳水因诗而辉映成趣,过往的日子保留存档。
我在诗里读你 电子书
本书是一本散文诗集。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整理了近年来创作的散文诗100余篇,主要是作者从军队到地方几十年对生活的感悟和解读。有作者对火热军营的热爱,对千里南疆的素描和军人的赤诚奉献精神的高歌,表达了作者对军人的崇高敬意;有背井离乡的乡愁,游子对亲人的无尽相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思念之情;有情窦初开的真情流露,对儿女情感的深思和挥墨,表达了作者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珍重。全书用带有感情色彩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