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陈嘉映先生有个流传甚广的哲学时间表:步是做语言哲学和本体论;第二步是知识论或曰科学哲学;后抵达伦理哲学和政治哲学。前两步,成 果卓著,有目共睹;本书正是这第三步。书中讨论的问题,他都有不下三十年的思考。而这些问题,恰是我们每个人都关心的切身的问题,与我们的真实困惑相联系。“我们都希望过上合情合理的生活,理性时代人凡事要明个道理,德性重要,我们就想弄清楚德性之理。”在写作风格上,本书一如作者之前的著作,既面向专业读者,也面向一般大众,它向一切有教养、寻求理解的心智敞开。“用现代汉语写出优秀的哲学,自然就有了中国哲学”,在此意义上说,这本书是真正的中国伦理学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陈嘉映从事哲学工作三十多年来,在伦理学领域发表的部专著,呈现的是他对哲学中与我们生活切近的伦理学诸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明晰论述。
“我该怎样生活”这个问题不只是人生道路之初的问题,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不是选择人生道路的问题,不是选对或选错人生道路的问题,而是行路的问题——知道自己在走什么路,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我们是否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
在初“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没谁一开始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了解周边环境并预见环境的变化。我们一开始不可能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这不在于我们还不够聪明,而在于我们的本性在一开始不够具体,本性有待在盘根错节的实践中向我们逐渐清晰地显现。我们大概可以在这个意义上去理解歌德说他的浮士德是一系列越来越纯粹或纯洁(rein)的努力。我把这个“纯粹”或“纯洁”理解为:自身通透。我以为,这种自身通透是phronesis核心的含义——洞明自己行在何处,浑然一体地洞明自己和自己所行之路,从而能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把自己大致保持在天性所指的道路上。
作者简介
陈嘉映,1952年生,被认为是“中国极可能接近哲学家称呼的人”。先后任教北京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其学术贯通欧陆现象学与英美分析哲学,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语言哲学》《哲学·科学·常识》《说理》《价值的理由》等;译有二十世纪极重要的两部哲学著作: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第一章 伦理与伦理学
1 伦理学这个名称
2 伦理与道德
3 伦理学与语言
4 人该怎样生活
5 亚里士多德学科分类中的伦理学
6 伦理学内的分科
7 伦理学之为伦理领域的穷理
8 说理与劝求
第二章 功效主义与自私的基因
1 功效主义简介
2 幸福计算
3 经济学帝国主义
4 利益最大化
5 利己即利他?
6 看不见的手
7 “自私的基因”
8 自利与自私
第三章 事实与价值
1 “是”与“应当”
2 从借钱这个事实能够推出应当还钱吗?
3 自然而然的存在是实然与应然未分之处
4 简论社会研究与自然科学的区别
5 人文/社会研究的科学化
6 伦理学是有我之知
7 评价与“主观”
8 伦理学重在论理
9 伦理道德方面的实证研究
第四章 实践中的目的
1 目的—手段
2 下棋不是好玩的手段
3 目的与用途
4 绘画既非单纯取效也非单纯游戏
5 创造性与自主性
6 行医也并非尽于取效
7 德与才
8 内向效用
9 学医是为了悬壶济世吗?
10 实践传统的式微
第五章 知行关系
1 知行合一
2 贺麟论知行合一
3 知行合一说的困难
4 深知而与行合一
5 心理与心性
6 屈原需要心理治疗吗?
7 “理论指导实践”
8 示范
第六章 快乐、幸福、良好生活
1 快乐是不是好的
2 目的与欲望
3 快乐内融在活动中
4 求乐
5 苦乐交织与以苦为乐
6 快乐的天然位置
7 幸福
8 自我实现
9 良好生活
第七章 性善与向善
1 善(好)这个词
2 孟子的性善论
3 荀孟异同
4 性有善有恶论与性无善无恶论
5 善“不与恶做对”
6 成心输棋与有意为恶
7 “一体之心”
8 德性与本能
9 “道德考量”
10 向善与虚伪
第八章 个殊者与普遍性
1 不同的立身之本
2 相对主义
3 底线伦理
4 汉斯·昆的“真正的宗教”
5 家族相似与重叠共识
6 环境之为内在制约
7 普遍与会通
8 个殊者实现自身
何为良好生活是2018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嘉映。
得书感谢您对《何为良好生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