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双循环”生态系统: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实践与探索

科技创新“双循环”生态系统: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实践与探索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以创新资源的流动和配置为切入点,阐述科技创新"双循环”生态系统的构成和运行机理。

内容简介

全书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深入探索构建科技创新"双循环”生态系统的现实基础与存在的问题,在借鉴世界三大湾区创新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为轴的科技创新国内循环系统,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构建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国际循环系统,形成高水平的开放创新格局;

并从构建多元、长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企业主导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更加灵活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科学、有效的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公平、开放的创新环境保障机制等方面,探讨实现科技创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发展的动力机制。

作者简介

编者张寒旭,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产业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区域创新规划、科技服务业、科技创新政策和企业转型升级研究工作。主持参与国家、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为各地市、高新区、创新型园区开展研究规划和咨询项目20余项,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撰写和出版专著4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创新生态系统

1.2 创新资源的配置

1.3 科技创新“双循环”生态系统

1.4 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研究

第2章 科技创新“双循环”生态系统的构建理论分析

2.1 科技创新“双循环”生态系统模型

2.2 构建机理分析

第3章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SWOT分析

3.1 发展机遇

3.2 面临挑战

3.3 核心优势

3.4 突出短板

第4章 国外湾区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经验借鉴

4.1 旧金山湾区

4.2 纽约湾区

4.3 东京湾区

4.4 经验启示

第5章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双循环”生态系统的建设路径

5.1 构建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为轴的科技创新国内循环系统

5.2 构建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国际循环系统

第6章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双循环”生态系统的建设保障机制

6.1 构建多元、长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

6.2 构建企业主导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

6.3 构建更加灵活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6.4 构建科学有效的人才引进培育机制

6.5 构建公平开放的创新环境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科技创新“双循环”生态系统: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实践与探索是2023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寒旭 等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科技创新“双循环”生态系统: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实践与探索》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电子书
本书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经验研究的视角为粤港澳大湾区。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整合实践的进展情况;第二部分提供了重大问题的案例分析,通过三个典型案例深入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各方面的发展状况;第三部分提出了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共赢战略,基于三个独特的视角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互利共赢的发展思路,并提出了相应的战略规划。
基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科技创新研究 电子书
本书简述了创新的基本理论、创新系统中的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描绘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方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评价和我国科技创新创业的发展及政策演变,对科技创新视域下的创客文化塑造进行了解析,并就“互联网+”背景下的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做了简要介绍。
京津冀自贸试验区的实践与探索 电子书
本书共十一章,内容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概述、北京自贸试验区的实践与探索、天津自贸试验区的试验与探索、河北自贸试验区的实践与探索等。
高校党建创新: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思想理论建设是高校党建的首要任务、立德树人是高校党建的根本目标、干部队伍建设是高校党建的关键所在、基层组织是高校党建的活力源泉等。
金融科技:卓有成效的金融创新实践 电子书
随着金融科技业务的实践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正向去中心化、个性化和数字化转变。这本书在挖掘金融科技深度和商业化相关性之间取得了平衡,通过构建金融创新模式框架来研究这些变化的优势和挑战。本书解读了区块链、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云计算等关键技术对金融服务的影响。本书带来了劳埃德银行、国际汇款转账平台、意大利忠利集团、英国数字银行和在线投资者社区等多家国际金融组织的真实案例研究,弥补了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