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要素配置视域下的产业转移分析

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要素配置视域下的产业转移分析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区域经济不协调成发展难题,产业转移推动协调发展。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长期高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包含空间层面区域间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及时间层面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不可持续的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上述背景下,本书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对国内外经典理论研究的综述和现阶段研究观点的梳理,在对立足比较优势进行产业转移发展的有效性,以及利用产业转移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行性,进行理论机理论证和实现机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各区域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和产业转移发展趋势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对比研究,从经济发展总量和经济增长质量论证和分析产业转移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和影响因素,进而分为落后区域和发达区域两个方面设计了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并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序一

序二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第一节 比较优势理论研究综述

第二节 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综述

第三节 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综述

第四节 相关理论研究的相关性综述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涵界定及理论机理分析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内在理论机理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比较优势与产业转移: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第一节 理论模型构建

第二节 比较优势的测度和评判

第三节 产业转移的统计性分析

第四节 我国区域比较优势与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第一节 理论模型构建

第二节 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经验分析

第三节 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经验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

第二节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进一步研究方向

附录1 产业前四位省份及占有率(1999—2013年)

附录2 四大板块产业占有率(1999—2013年)

参考文献

后记

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要素配置视域下的产业转移分析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欣亮。

得书感谢您对《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要素配置视域下的产业转移分析》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与新型城镇化研究 电子书
本书第一部分主要进行文献综述及梳理研究思路,构建产业转移、专业市场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及其两两之间、三者之间互动机理的分析框架;第二部分主要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研究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两两之间或三者之间的互动机理和协调发展情况,并结合典型案例深层次剖析它们之间的内在机理;第三部分主要是基于前文研究结论,提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布局专业市场与发展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相关策略
扩大内需背景下国内价值链构建与产业转移 电子书
自2008年开始,我国作出了由原来单一的出口导向战略转变为坚持扩大内需的重大战略调整。本书利用价值链理论从微观层面来研究我国地区间产业转移现象。主要结合当前扩大内需的现实背景研究与国内价值链构建和产业转移密切相关的若干重要问题。
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论 电子书
开展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是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政策研究的一项重要的新任务。但是,关于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演进的历史、规律和趋势、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划分的理论与方法、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中的要素禀赋和资本技术构成变动,以及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的发展战略和对策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些问题更缺乏专门研究。本书对上述诸问题进行了有重点的研究,对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
区域优势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区域经济基础理论、区域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区域优势产业理论基础、区域优势产业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区域优势产业的选择。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效率演变研究:基于“总量—要素—结构”视角 电子书
本书从“总量-要素-结构”视角提出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概念,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