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一部五代史的学术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主体近似五代史述评。作者带我们进入那段让人眼花缭乱的走马灯时代,评政治,评用兵,评道德,评时代命名和历史写作,评梁唐晋汉周的人物……写法夹叙夹议,路数非驴非马,观点独树一帜,屡翻历史大案,却又高见迭出,视野开阔。
作者简介
作者郑也夫,1985-1986年在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学系读书,获社会学硕士,先后在北京社科院、中国社科院、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供职,唯社会学专业至今不綴。曾任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主持人,《实话实说》总策划。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一、缘起:戏词—话剧—学术
二、非典型:社会学—历史学—通才
三、本书简介:九块积木——三只风筝
四、大段引用:古文—今人
五、训诂:故事—历史
六、连续谱:虚构—非虚构
七、史:粉饰—作伪
八、鸣谢
第一章 帝王点评
一、朱温(852—907—912),后梁太祖
二、朱友贞(888—913—923),后梁末帝
三、李克用(856—908),后唐武皇(追尊)
四、李存勖(885—923—926),后唐庄宗
五、李嗣源(867—926—933),后唐明宗
六、李从厚(914—933—934),后唐闵帝
七、李从珂(885—934—937),后唐末帝
八、石敬瑭(892—936—942),后晋高祖
九、石重贵(914—942—946—974),后晋出帝
十、耶律阿保机(872—907—926),辽太祖耶律德光(902—926—947),辽太宗
十一、刘知远(895—947—948),后汉高祖
十二、刘承祐(931—948—950),后汉隐帝
十三、郭威(904—951—954),后周太祖
十四、柴荣(921—954—959),后周世宗
第二章 用兵之道
一、黥面
二、义儿军
三、博弈魏博
四、安全打法
五、精兵
六、赏钱
七、兵制的演化
八、斩首
第三章 忠岂忘心
一、五代臣僚的生死去从
二、五代帝王的招降纳叛
三、孔子与孟子
四、荀卿与韩非
五、贾谊,董仲舒,司马迁
六、东晋、初唐的忠臣观
七、宋代君臣合铸忠臣观
八、明末清初的悖论与反思
九、小结
第四章 列国时代
一、五代时期的正伪之争
二、宋人五代观的变化
三、正朔,皇权,纪年法
四、重审五代之“代”
五、小结
第五章 乱世君子
一、孙鹤(生卒年不详)
二、赵凤(约885—935)
三、韩延徽
四、张承业(846—922)
五、郭崇韬
六、李愚(? —935)
七、桑维翰(898—947)
八、和凝(898—955)
九、杨凝式(873—954)
十、王朴(914? —959)
十一、思考古今治乱中的人格
第六章 冯君可道
一、出身乡儒
二、文牍,词臣,掌书记
三、官运与作为
四、雕版九经
五、敢谏之臣
六、善待同僚
七、宰相与枢密使
八、权变之际
九、评价之评价
第七章 天命知否
一、帝诞天兆
二、误信算命
三、不信算命
四、纯正的修行人
五、五代天命观评价
六、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天命观
七、小结
第八章 雅乐胡歌
一、咏歌不绝,乐岂坏哉
二、乐,诗,礼
三、孔子的礼乐观
四、柏拉图与席勒
五、独尊儒术时代的音乐观
六、唐代:宫廷与胡乐
七、唐代:诗人与歌舞
八、五代音乐之存亡
第九章 阉人宦官
一、阉割的起源:家畜与人
二、宦官的起源:美索不达米亚与中国
三、秦代:赵高与宫刑
四、汉唐:宦官干政
五、五代:乱世中的异类尝试
六、明朝:宦官规模
七、透视帝制的视角
参考书目
五代九章是2024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作者郑也夫。
得书感谢您对《五代九章》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