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序及其文化意蕴研究

唐代诗序及其文化意蕴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唐诗序全面研究,提供新视角,深入发展唐诗研究。

内容简介

该书将唐诗序视为一个独立的系统,采用综合论述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诗序的文学史意义、对文学理论的贡献及文化意蕴导向方面加以清理论述,为唐代文学特别是唐诗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能引起人们对诗序的重视,颇利于唐诗研究的深入发展。该书体现出作者扎实的文献功底、清晰的分类思路和较高的宏观把握能力,及较高的抽象分析能力。本书运用考证分析与诗文交叉研究的方法,首次对唐代诗序进行全面考察,对王勃、陈子昂、陶翰、李华、皮日休等人的诗序首次进行全面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吴振华,男,1964生,安徽宿松人,现为安徽师范大学副教授。任中国韩愈研究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已出版著作《李商隐诗歌艺术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绪论

第一章 “序”体溯源及先唐诗序的流变

第一节 “序”的含义

第二节 “序”体的源流及其类别

第三节 先唐诗序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章 唐代诗序的流变及其文学史意义

第一节 唐代诗序的总量分布及其价值

第二节 唐代诗序的基本类型及其流变

第三节 唐代诗序的文学史意义

第三章 唐代帝王诗序研究

第一节 道德高于文艺——唐太宗的诗序

第二节 雍熙和乐的情调——武则天、中宗的诗序

第三节 雄壮开阔的气象——唐玄宗的诗序

第四节 追求中和之美——唐德宗的诗序

第四章 初唐诗序研究

第一节 初唐诗序的概况

第二节 台阁风流,书卷气重——杨炯的诗序

第三节 沉沦不遇,悲怆抑郁——骆宾王的诗序

第四节 际遇酸楚,文采秀发——卢照邻的诗序

第五节 气凌霄汉,字挟风霜——王勃的诗序

第六节 锐意革新,由骈入散——陈子昂的诗序

第七节 初唐骈体诗序的艺术成就及缺陷

第五章 盛唐诗序研究

第一节 盛唐诗序的概况

第二节 气象高华,雍容典雅——王维的诗序

第三节 雄奇奔放,英特越逸——陶翰、李白的诗序

第四节 沉郁顿挫,悲怆深沉——杜甫、元结的诗序

第五节 盛唐诗序的文体特征与“盛唐气象”

第六章 中唐诗序研究

第一节 中唐诗序的概况

第二节 变革文体,力追古道——萧颖士、李华的诗序

第三节 弘扬道德,文采斐然——独孤及、梁肃的诗序

第四节 谦谦君子,敦厚醇正——权德舆、于邵的诗序

第五节 凌跨百代,姿态横生——韩愈、柳宗元的诗序

第六节 通脱简易,常境出奇——元稹、白居易的诗序

第七节 寻求超越,尊道向佛——刘禹锡的诗序

第八节 中唐诗序的散文化与“古文运动”

第七章 晚唐诗序研究

第一节 晚唐诗序的概况

第二节 风流蕴藉,寄托遥深——杜牧、李商隐的诗序

第三节 崇尚隐逸,萧散自然——许浑的诗序

第四节 愤世嫉俗,啸傲江湖——皮日休、陆龟蒙的诗序

第五节 晚唐诗序与传奇小说

附录1 试论元稹的文学思想——以《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为中心

附录2 读《津阳门诗并序》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唐代诗序及其文化意蕴研究是2018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吴振华。

得书感谢您对《唐代诗序及其文化意蕴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共工文化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水族文化为脉络,围绕“共工与三皇五帝”和“共工文化与中华古文明”两大历史主题,探索研究以共工其人其氏其职为代表的族团的龙族精神以及数千年前部落联盟时代激烈斗争而导致的分分合合,最后形成以炎、黄为主体的华夏族。
中国近代慈善义演文献及其研究 电子书
一部研究中国近代慈善义演活动的文献类专著。
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传 电子书
本书讲述了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的传奇人生。本书讲述了潘序伦先生儿时的纨绔生活到青年时期的刻苦求学经历。介绍了他在美国学成归国后通过实业报国为我国会计事业做出的不朽功绩。还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潘老的坎坷经历,彰显了一代宗师的大家风范。
贵州苗族村落文化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导论、民族村落文化的理论架构、贵州苗族村落的自然形态、贵州苗族村落传统文化、贵州苗族村落文化的复兴与重构(1978~)、贵州苗族村落文化建构中的自我设计、贵州苗族村落文化的保护及其未来走向。
屯堡文化研究(2014卷) 电子书
屯堡文化是黔中安顺独有的地域文化现象,受到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领域学者的关注。明王朝“调北佂南”“调北平南”“调北填南”引发大量汉民移居安顺,屯堡人将母源地文化移植到安顺的多元文化生境中,在与周边族群的互动中既保持了自身的文化认同,又不断地吸取周边族群的文化养分,建构成独具一格的屯堡文化,较系统和完整地保留至今,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性特征。本书对屯堡文化中的各方面如屯堡服饰、语言艺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