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

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详细阐述现代中国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思潮。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谈的是现代中国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思潮,虽然也必然会涉及文学社团、流派、创作、批评和论争等等,但都是从思潮角度去讨论。其实这是一种思潮史的研究,中心线索很明确,但涵盖的范围可能又比较宽。在本书初版的“小引”中我曾经提到,本书采取的办法是“史述”为主,从繁复的文学历史现象中选借一些最突出的“点”,去把握五四文学革命以后三十多年间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轨迹,考察它与其他思潮流派的关系,它所以成为“主潮”的原因,它对整个新文学所起的推进或者制约的作用,以及它在世界文学发展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特色。写这本书时,作者除了查阅大量史料,也尽量了解了中外关于现实主义的各种理论。

作者简介

作者温儒敏,现任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聘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北大出版社总编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著有《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一至三集)》《书香五院》等著作17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学史研究丛书》总序

再版自序

小引

北京大学青年学者文库顾问

出版说明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第一章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第一节 欧洲现实主义传入的历史条件

第二节 “进化论”目光下的“写实主义”

第三节 “人的文学”与“平民文学”

第四节 “为人生”思潮对俄国文学的借重

第五节 “问题小说热”给初期现实主义带来的利弊

第六节 “自然主义”的借用

第七节 现实主义者的初次困扰

第八节 从历时性看鲁迅对“五四”现实主义的影响

第九节 “乡土文学派”与“人生派”的创作

第十节 新的写实取向

第二章 第二个十年(1928—1937)

第一节 “政治化”趋势中的两股创作潮流

第二节 “革命文学”论争引发对现实主义的新思考

第三节 “新写实主义”的演变与得失

第四节 “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的实际影响

第五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传入

第六节 浪漫派、现代派向现实主义的归趋

第七节 注重社会剖析的创作风气

第八节 典型化的初步探索

第三章 第三个十年(1937—1949)

第一节 现实主义思潮的短暂停滞

第二节 关于“暴露与讽刺”的讨论

第三节 “民族形式”论争中两种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酝酿

第四节 “寻根”:《讲话》指引下的解放区现实主义文学新趋向

第五节 围绕“主观论”的论辩

第六节 现实主义的文体发展

第七节 追求史诗格调

第八节 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思

第九节 民族化探求的不同路向

第四章 总体勾勒:特色与得失

第一节 从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历史命运看现实主义的主流地位

第二节 历史使命感

第三节 民族自省精神

第四节 写实性

第五节 偏向社会概括的典型化

第六节 对浪漫主义的兼容

第七节 “形式感”与独创意识

参考书目

附录 现实主义流变大事年表(1915—1949)

人名索引

作者小传

学术史丛书

文学史研究丛书

后记

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是2007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温儒敏。

得书感谢您对《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刺猬的优雅 电子书
巴黎腔,文艺范。一少一老的奇异邂逅,她们如何蜕变、重生……
前方的路 电子书
本书为阮一峰博客文集,囊括了作者对各种问题的思考,围绕的主题是试图理解这个世界。书中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文学、历史、科技、影视等方面,作者对打动自己的、具有深刻意义的文字进行摘录,并且在思考后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
好的咖啡 电子书
世界咖啡师大赛冠军的制作技巧全公开,泡出自己喜欢的咖啡。
美人的事 电子书
一场时空交错的日本画坛美术展,全面收录上村松园重点美人画作品,丰富甄选影响上村松园一生的画家代表作。
正午的原野 电子书
渡边淳一婚恋题材小说的“醒世”之作,直击现代人面对利益与情感两难时的残酷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