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法学的魅影》是作者多年积累的随笔、杂文的合集。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三篇:故事篇、文化篇、现实篇。第一篇包括:“法治的常人情感与常人关怀”“法治与宽容意识”“法律智慧与法律信仰”等文章;第二篇包括:“希腊神话与法律文化”“鬼神观念与法律文化”“天人合一的法律文化”“书法艺术与法律文化”等文章;第三篇包括:“法治是朵带刺的玫瑰”“仅凭口供追踪6000万赃款,怎能疏而不漏”“走大路与行法治”等文章。
作者简介
作者郑智航,湖北荆州人,山东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法理学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法理学和人权法学。曾在《法学家》《法律科学》《法商研究》《法学》《环球法律评论》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个人学术专著《法律内在逻辑的基调演变》一部。
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第八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一等奖、首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三等奖等奖项十余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序言 法学的魅影
第一编 故事篇
法治的常人情感
法治与宽容意识
法律智慧与法律信仰
过一种守法的生活
法律是门实践的艺术
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
“窦娥之死”的制度背景
梁祝悲剧的另类解读
《白蛇传》的法学透视
《断背山》中的家庭叙事
刺马案里的政治因素
侠女复仇的制度性根源
雷格瑞的悲剧与法律的发展
监狱的人文情怀
第二编 文化篇
希腊神话与法律文化
鬼神观念与法律文化
天人合一的法律文化
书法艺术与法律文化
一、书法思维与法律思维
二、书法、法度与法律的品格
三、书法艺术与文官之治
中医思维与法律文化
饮酒文化与法律文化
侠客文化与法律文化
摩西法典的隐喻
英国的立法文化
第三编 现实篇
法治是朵带刺的玫瑰
仅凭口供追踪6000万赃款,怎能疏而不漏
走大路与行法治
马路上的法治
司法人员“脱产备考”的制度悖论
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
认真对待“民愤”
诚信意识与法治政府的建构
“运动式”执法当休
不要对官员动武大惊小怪
孝道标尺,法律如何树立
医生退红包怎么就成了新闻?
防止富人染指,勿让穷人不便
保护隐私不应限制竞争
虽是防小恶亦要尊重大写权利
不懂法切莫成为悔罪的“万金油”
铁路旅客投保需要法律家长主义干预
应当尊重基本生活水平的权利
失地农民应当过一种有尊严的生活
一、农地的社会功能
二、失地农民的生活境况
(一)部分农民对土地补偿款的挥霍
(二)失地后就业困难
(三)失地农民保障基金的不足
(四)失地后住房的边缘化
三、失地农民适当生活水准权的保障
(一)失地农民的生活应当是一种有尊严的生活
(二)失地农民适当生活的适当标准
(三)失地农民劳动权的实现
动物福利同样重要
社区精英与底层社会秩序的建构 ——以长春市东站十委和崇智社区为重点个案的调研
一、社区精英的生成及其品格
(一)正式社区精英的品格及其实践策略
(二)非正式社区精英的生成及其品格
二、社区精英与底层社会秩序的建构
(一)“纸面”上的底层社会秩序
(二)“实践”中的底层社会秩序
(三)迈向传统与法理共容的底层社会秩序
(四)非正式社区精英与和心俱乐部的运作逻辑
三、社区再造与底层社会秩序的建构
(一)社会生活中心由单位向社区回归
(二)从社区的“硬件”建设到促进社区“软件”的发育
(三)促进社区发育,培育社区社会资本
(四)完善社区组织建设,大力发展社区非正式组织
(五)建设有限社区,推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
坚守法律人的本分
后 记
法学的魅影是2014年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郑智航。
得书感谢您对《法学的魅影》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