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两度获得普利策奖的美国历史作家塔奇曼作品集。以文学的方式书写历史,翔实的材料,电影般的画面感,叙述性历史写作的巅峰。
内容简介
· 两度荣获普利策奖(非虚构类)
巴巴拉·W·塔奇曼两度获得普利策奖,被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等誉为“作为艺术家的历史学家”。
· 叙述性历史写作,好读的历史书
叙述性历史不同于一般的历史作品,在保证史料丰满、真实的前提下,塔奇曼采用文学的手法表现材料,还原历史细节,给予读者电影画面一般的生动历史。
· 题材广阔
本系列包括六本塔奇曼著作,题材广泛。特洛伊的陷落、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期、太平洋战争、越南战争,通过塔奇曼的生花妙笔,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本系列包括:《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骄傲之塔:战前世界的肖像,1890-1914》《历史的技艺:塔奇曼论历史》《第一声礼炮:另一种视角下的美国革命》《远方之镜:动荡不安的14世纪(全二册)》《愚政进行曲:从木马屠城到越南战争》。
作者简介
作者巴巴拉·W·塔奇曼,美国著名历史学者、作家,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首位女性院长,备受费正清、约翰·肯尼迪、威廉·夏伊勒等人推重。
她于1963年和1972年分别凭《八月炮火》和《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两度获得普利策奖。她以文学的方式书写历史,文字充满戏剧张力和画面感,主张把历史看作可读的故事,自称是“以历史为题材的作家”;她认为历史作家同时也是艺术家,应运用想象力和创造性写出清晰、有趣的历史。
塔奇曼的作品是严谨学术研究和精致文字的结合,并伴随着深刻的反思,拥有让读者着迷的魅力。
除两部普利策奖作品外,另有《齐默尔曼电报》《骄傲之塔》《远方之镜》《历史的技艺》《愚政进行曲》等作品。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
序
前言
致谢
开篇 危机
第一章 一个军官的成长
第二章 革命的访问者 中国,1911年
第三章 世界大战 圣米耶尔与山东
第四章 派驻北京 军阀年代,1920—1923年
第五章 “能干”团和蒋介石的崛起 1926—1929年
第六章 “酸醋乔” 1929—1935年
第七章 出任武官:中国最后的机会 1935—1937年
第八章 出任武官:中日战争 1937—1939年
第九章 仓促上阵 1939—1941年
第十章 “让我去哪我就去哪” 1941年12月—1942年2月
第十一章 “一顿狠揍” 1942年3月—5月
第十二章 受助者 1942年6月—10月
第十三章 “花生米跟我上了一条船” 1942年8月—1943年1月
第十四章 总统的政策 1943年1月—5月
第十五章 史迪威必须走 1943年6月—10月
第十六章 中国在开罗的一刻 1943年11月—12月
第十七章 回程 1943年12月—1944年7月
第十八章 “整个亚洲的命运岌岌可危” 1944年6月—9月
第十九章 “能干”的限度 1944年9月—11月
第二十章 “我们必须撤出——就现在” 1945—1946年
附录 1921年筑路:谈话录
参考文献
骄傲之塔:战前世界的肖像,1890—1914
前言
第一章 权贵 英国:1895—1902
第二章 理念与行动 无政府主义:1890—1914
第三章 美梦终结 美国:1890—1902
第四章 “我要战斗!” 法国:1894—1899
第五章 沉静的鼓手 海牙:1899—1907
第六章 尼禄主义在蔓延 德国:1890—1914
第七章 权力转移 英国:1902—1911
第八章 饶勒斯之死 社会主义:1890—1914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历史的技艺:塔奇曼论历史
前言
上篇 历史技艺
寻找历史
历史何时开始?
计以盎司的历史
作为艺术家的历史作家
历史学家的机遇
写作史迪威将军传记遇到的问题
做研究的殿堂
作为历史三棱镜的人物传记
中篇 写作成果
对日本的诊断
竞选列车
在马德里读什么
要么珀迪卡里斯活,要么赖苏利死
最终解决方案: 评吉迪恩·豪斯纳 《耶路撒冷的正义》
以色列:有太多不可能的地方
躺在弗洛伊德沙发上的伍德罗·威尔逊
我们是如何进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以色列的快剑
如果毛泽东来到华盛顿
同化主义者的两难:摩根索大使的故事
基辛格的自画像
人类的闪光时刻
下篇 学习历史
历史能指导未来吗?
越南
当今困境的历史渊源
将道
决策者为什么不听劝
水门和总统
记我们的生日——美国理想
第一声礼炮:另一种视角下的美国革命
说明
第一章 “在这里,美利坚合众国的主权 第一次得到承认”
第二章 金岩
第三章 “海上乞丐”——荷兰崛起
第四章 “世上最疯狂的想法” ——建立一支美国海军
第五章 海盗 ——“巴尔的摩英雄”号
第六章 荷兰人和英国人:另外一场战争
第七章 罗德尼上将登场
第八章 法国介入
第九章 革命的低潮
第十章 “一场成功的战斗可以让我们赢得美洲”
第十一章 危急时刻
第十二章 最后的机会 ——约克镇战役
尾声
致谢
参考文献
注释
远方之镜:动荡不安的14世纪(全二册)
前言:时期,主要人物,危害
关于货币的说明
资料的参考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吾乃库西之主”:王朝
第二章 生而不幸:世纪
第三章 青春与骑士精神
第四章 战争
第五章 “这是世界末日”:黑死病
第六章 普瓦捷会战
第七章 群龙无首的法兰西: 布尔乔亚的兴起与扎克雷农民起义
第八章 英格兰人质
第九章 昂盖朗与伊莎贝拉
第十章 邪恶之子
第十一章 镀金裹尸布
第十二章 一仆二主
第十三章 库西的战争
第十四章 英格兰的骚乱
第十五章 皇帝在巴黎
第十六章 教廷分裂
第二部分
第十七章 库西的崛起
第十八章 虫豸斗雄狮
第十九章 意大利的诱惑
第二十章 第二次诺曼征服
第二十一章 虚构之瓦解
第二十二章 巴巴里围攻
第二十三章 在一座黑暗的丛林中
第二十四章 死亡之舞
第二十五章 错失良机
第二十六章 尼科波利斯
第二十七章 天空张起黑幕
尾声
致谢
参考文献
注释
愚政进行曲:从木马屠城到越南战争
第一章 背道而驰
第二章 木马屠城记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皇:1470—1530
1.大教堂谋杀案: 西克斯图斯四世(1471—1484)
2.异教徒的庇护神: 英诺森八世(1484—1492)
3.腐败堕落的亚历山大六世 (1492—1503)
4.骁勇善战的尤利乌斯二世 (1503—1513)
5.新教分裂出去: 利奥十世(1513—1521)
6.罗马遭劫: 克莱门特七世(1523—1534)
第四章 英国失去美洲殖民地
1.权力争斗路线不明 (1763—1765)
2.“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1765)
3.愚政扬帆高歌猛进 (1766—1772)
4.“别忘了罗波安的下场!” (1772—1775)
5.“……有种疾病,叫精神错乱” (1775—1783)
第五章 美国在越南自欺欺人
1.战争萌芽 (1945—1946)
2.自我催眠 (1946—1954)
3.培植代理人 (1954—1960)
4.“厄运难逃” (1960—1963)
5.总统的战争 (1964—1968)
6.撤退 (1969—1973)
结语 “船尾的明灯”
致谢
参考文献
巴巴拉·W·塔奇曼作品系列(套装共7册)是2016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美] 巴巴拉·塔奇曼。
得书感谢您对《巴巴拉·W·塔奇曼作品系列(套装共7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