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城市理论分析

可再生能源城市理论分析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全面探讨了可再生能源的相关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的特色和主要建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研究路径上,主要结合回答“建设可再生能源城市的驱动力是什么?”“何为可再生能源城市?”“如何建设可再生能源城市?”三个核心问题来研究可再生能源城市理论。二是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理论、可再生能源城市理论、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理论三大方面构建了完整的可再生能源城市理论架构。三是创新性地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城市的概念、内涵、评价标准、系统构成以及发展阶段、建设模式等诸多理论及观点。

作者简介

作者娄伟,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区域与城市管理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上篇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理论

第一章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理论分析

第一节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理论研究

一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分析

二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理论的研究路径

三 国内可再生能源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四 国外可再生能源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第二节 基于可再生能源优势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理论

一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理论体系

二 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及其衍生理论

三 资源公平理论

四 自能源理论与开发利用一体化理论

五 环境价值理论与资源价值多元化理论

六 可再生能源理论与可持续能源理论

七 公众能源运动理论与可再生能源专业户理论

八 可再生能源就业理论

九 能源循环利用理论

第三节 基于资源劣势及开发利用难题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理论

一 可再生能源资源劣势及开发利用面临主要问题的衍生理论

二 可再生能源理论储量与实际可开发量理论

三 市场失灵理论

四 邻避现象

五 资源弱势理论

六 系统排斥理论

七 多能源互补(综合)开发理论

八 转化与存储理论

九 分布式能源与集中式能源理论

十 智慧能源与能源互联网理论

十一 相对清洁理论

第二章 可再生能源技术、成本与政策理论分析

第一节 可再生能源技术、成本与政策关系分析

一 可再生能源资源缺点与技术、成本、市场、政策关系分析

二 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市场与政策三要素关系分析

三 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成本、市场与政策之间的杠杆关系分析

第二节 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先理论分析

一 技术领先理论

二 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先要素分析

三 可再生能源技术建设重点领域分析

四 可再生能源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困境分析

第三节 可再生能源成本优先理论分析

一 成本优先理论分析

二 可再生能源成本优先的经济学分析

三 环境税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关系分析

四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金融要素分析

第四节 可再生能源政策推动理论分析

一 可再生能源政策架构

二 可再生能源政策评价方法

三 可再生能源政策问题及对策分析

四 国际上主要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政策

第三章 公众能源运动理论分析

第一节 公众能源运动理论

一 公众能源运动

二 公众参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模式

三 影响公众接受可再生能源的要素分析

四 城市公众能源运动面临的主要障碍及应对原理

第二节 “可再生能源专业户”理论分析

一 “可再生能源专业户”的概念、标准及主要建设模式

二 提出“可再生能源专业户”概念的理论基础

三 推广“可再生能源专业户”模式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四 推广“可再生能源专业户”模式面临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五 推广“可再生能源专业户”模式的重点措施与路径

第三节 可再生能源合作社理论分析

一 可再生能源合作社

二 可再生能源合作社的主要模式

三 德国可再生能源合作社特点分析

四 公众建立可再生能源合作社的有利及不利因素分析

五 中国推动可再生能源合作社模式的路径分析

第四章 能源替代与能替减排理论分析

第一节 替代能源与能源替代理论分析

一 可再生能源:由补充能源转变为替代能源

二 能源替代理论分析

三 能源替代的模式分析

四 中国可再生能源替代前景及成本分析

第二节 基于能源成本情景分析的新能源替代目标研究

一 关注中国新能源替代目标的价值分析

二 化石能源与新能源成本情景分析

三 中国新能源替代目标分析

第三节 能替减排与节能减排并重的驱动力分析

一 能替减排与节能减排理论分析

二 提出能替减排与节能减排并重建议的背景分析

三 能替减排与节能减排并重的驱动力分析

四 推动能替减排与节能减排并重的主要路径

中篇 可再生能源城市理论

第五章 可再生能源城市理论基础

第一节 可再生能源城市研究

一 可再生能源城市研究综述

二 国内外可再生能源城市研究对比分析

三 国内研究可再生能源城市理论需结合中国城市特点

第二节 可再生能源城市的概念与特点

一 可再生能源在城市中的应用

二 可再生能源城市的界定

三 可再生能源城市的特点

四 可再生能源城市的系统构成

五 可再生能源城市的属性分析

六 可再生能源城市与其他相关类型城市的异同

第三节 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驱动力与可行性分析

一 国际社会建设可再生能源城市的驱动力

二 中国建设可再生能源城市的驱动力

三 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四 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价值分析

第四节 可再生能源城市理论体系

一 可再生能源城市理论体系架构

二 可再生能源城市基础理论构成

三 可再生能源城市相关理论分析

第六章 可再生能源城市类型与评价标准

第一节 可再生能源城市类型

一 城市形态与可再生能源城市类型

二 可再生能源城市的分类方法与架构

三 可再生能源城市的主要类型

四 各类可再生能源城市间的关系分析

第二节 可再生能源城市评价标准

一 可再生能源城市评价标准的内涵与特点

二 国内外可再生能源城市评价标准建设现状

三 可再生能源城市评价标准的构建原则及路径

四 可再生能源城市的主要评价标准

第三节 中国新能源示范城市评价标准分析

一 中国新能源示范城市评价标准的特点

二 中国新能源示范城市评价标准的问题分析

三 关于完善中国新能源示范城市标准的建议

四 关于分别设立新能源城市标准与可再生能源城市标准的思考

第七章 可再生能源城市发展阶段理论分析

第一节 可再生能源城市发展阶段分析

一 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阶段

二 可再生能源城市推广阶段

三 可再生能源城市普及阶段

第二节 中国新能源示范城市发展阶段分析

一 中国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的主要类型

二 中国新能源示范城市的特征与问题分析

三 中国建设新能源示范城市的SWOT分析

四 中国新能源示范城市阶段的建设重点

第三节 国外典型区域及国家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分析

一 国外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现状分析

二 发达国家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经验分析

三 国外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四 国内外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现状对比分析

第八章 可再生能源城市三大构成系统分析

第一节 可再生能源城市能源供给系统分析

一 可再生能源城市能源供给侧分析

二 可再生能源电力

三 可再生能源供热(采暖)与制冷

四 可再生能源燃料

第二节 可再生能源城市能源消费系统分析

一 可再生能源城市能源消费侧分析

二 可再生能源建筑

三 可再生能源交通

四 可再生能源工业

第三节 可再生能源城市推进与保障机制分析

一 可再生能源城市的推进与保障机制架构分析

二 基于支撑体系的可再生能源城市推进与保障机制分析

三 基于能源角度的可再生能源城市推进与保障机制分析

四 可再生能源城市完善推进与保障机制的政策选择

五 资讯时代的可再生能源城市管理

第九章 可再生能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

第一节 可再生能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 可再生能源城市的不可持续风险

二 可再生能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三 可再生能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相关理论关系分析

四 基于市场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城市可持续发展分析

五 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城市可持续发展分析

六 可再生能源城市可持续性评价要素分析

七 可再生能源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八 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可持续性评价指标架构

第二节 新资源型城市理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型城市

一 传统资源型城市理论

二 新资源型城市理论的提出与创新

三 新资源型城市理论与传统资源型城市理论的关系

四 范式的转换:从生产销售到开发利用

五 内涵的外延:从狭义的资源到广义的资源

六 新资源型城市理论提出的价值及应用

第三节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模型

一 SEE-2R模型开发背景

二 SEE-2R模型的构建

三 案例:浙江省丽水市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可持续性评价

下篇 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理论

第十章 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理论分析

第一节 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基础理论分析

一 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内涵分析

二 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路径分析

三 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四 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理论体系分析

第二节 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主要原理

一 中心性原理:聚焦能源、落脚城市

二 适合性原理:选择适合的城市

三 差异化原理:基于不同的城市类型及发展阶段,找准撬动点

四 系统性与协同性原理

五 一体化与集成性原理

六 经济可行性原理:尊重基本经济规律与创新驱动

七 阶段性原理:分阶段建设,从建设示范性城市着手

八 集体参与原理:社区集体参与及公共事业机构先行

九 城市文化促进原理:构建可再生能源城市的精神与文化

十 风险控制原理:不利影响的最小化与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节 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重点分析

一 完善动力机制是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 基于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模式的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重点

三 基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理论的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重点

四 基于可再生能源城市理论与建设原理的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重点

第十一章 可再生能源城市主要建设原理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聚焦能源原理的理论分析

一 尊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

二 重视可再生能源城市与传统城市之间能源问题的差异性

三 可再生能源城市能源安全风险及应对路径分析

四 可再生能源城市能源效率理论及提高路径分析

第二节 适合性建设原理的理论分析

一 更适合建设可再生能源城市的城市选择标准

二 以小城镇为主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可再生能源城市

三 大中城市更适宜建设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城市

四 基于适合性原理的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路径

第三节 差异化建设原理的理论分析

一 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城市的差异化建设

二 不同时期的可再生能源城市的差异化建设

三 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城市建设的撬动点

四 可再生能源城市特色理论

第四节 系统性与协同化建设原理的理论分析

一 系统建设理论

二 协同开发理论

三 城乡协同理论

四 分布式开发与集中式开发的协同理论

五 相关类型城市建设的协同建设理论

第五节 集成性与一体化建设理论分析

一 集成开发利用理论

二 建设一体化理论

三 管理一体化理论

四 可再生能源与生活消费品集成理论

第六节 经济可行性建设原理的理论分析

一 可再生能源城市供给与需求理论

二 可再生能源城市投入与产出理论

三 可再生能源产业理论

四 可再生能源城市创新驱动理论

五 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金融机制

六 “互联网+”智慧能源与商业模式创新

第七节 可再生能源城市文化建设原理的理论分析

一 可再生能源城市文化建设要素分析

二 推进可再生能源城市文化工作落地的主要措施

三 结合“六位一体”文明建设推动可再生能源城市文化建设

第八节 可再生能源城市风险控制原理的理论分析

一 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风险分析

二 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不确定性分析

三 情景分析在应对不确定性因素中的作用

四 情景分析法在能源经济中的应用

第十二章 可再生能源城市规划理论分析

第一节 可再生能源城市规划理论与规划方法

一 可再生能源城市规划的内涵与特点

二 可再生能源城市规划的理论架构

三 可再生能源城市规划的原则

四 “6A”规划理念

五 可再生能源城市规划的路径与步骤

六 可再生能源城市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

七 可再生能源城市规划的重点要素

八 GIS在可再生能源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第二节 城市规划理论在可再生能源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一 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趋势

二 可再生能源城市功能分区规划理论

三 可再生能源城市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理论

四 分布式能源与城市规划“多中心”理念

五 土地利用规划与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

六 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城市形态的相互影响

七 节能型可再生能源城市规划

第三节 能源规划理论在可再生能源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一 能源规划理论的发展

二 可再生能源城市规划的能源基础分析

三 可再生能源城市发展目标与能源结构优化

四 制定可再生能源规划的重要参考理论

五 区域能源规划理论与方法分析

六 可再生能源规划模型分析

第十三章 基于城市规模划分的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理论分析

第一节 可再生能源社区建设理论分析

一 可再生能源社区的概念、特点及类型

二 可再生能源社区建设面临的障碍与风险

三 可再生能源社区建设的基本原理

四 可再生能源社区规划

五 国外典型的可再生能源社区

第二节 可再生能源城镇建设理论分析

一 可再生能源城镇基础理论分析

二 可再生能源城镇建设的基本原理

三 国外可再生能源城镇建设的典型模式

四 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可再生能源城镇建设分析

第三节 大中城市建设可再生能源城市路径分析

一 中国大中城市的特点

二 大中城市与小城镇建设可再生能源城市的差异性分析

三 大中城市建设可再生能源城市的基本原理

四 国际上大中城市建设可再生能源城市的主要模式

第十四章 基于资源划分的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理论分析

第一节 太阳能城市建设理论分析

一 太阳能城市的概念及研究

二 太阳能城市建设的驱动力分析

三 太阳能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四 太阳能城市建设路径分析

五 太阳能城市建设原理分析

六 太阳能城市的规划方法

七 国际上太阳能城市建设特点分析

八 中国太阳能城市建设特点分析

第二节 生物质能城镇建设理论分析

一 生物质能城镇的概念

二 生物质能城镇建设的研究情况

三 生物质能城镇建设的主要路径及模式

四 生物质能城镇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五 生物质燃气在城市中的应用

六 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及争论

七 城市地沟油炼生物柴油

八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在城镇中的应用

九 国外生物质能城镇建设状况

十 中国生物质能城镇建设状况

第三节 可再生能源资源弱势城市理论分析

一 资源型可再生能源城市

二 可再生能源资源弱势城市

三 可再生能源资源弱势城市的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路径与类型选择

四 可再生能源资源弱势城市建设可再生能源城市的原理

第十五章 基于应用划分的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理论分析

第一节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建设理论分析

一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的内涵分析

二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标准分析

三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的建设路径

四 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

五 智慧型可再生能源建筑

六 多能源组合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

七 中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现状分析

八 中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建设现状分析

第二节 可再生能源交通应用城市建设理论分析

一 可再生能源交通应用城市的内涵与建设路径分析

二 汽车燃料与中国城市雾霾问题

三 智慧交通在可再生能源城市的应用

四 可持续可再生能源交通

五 中国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建设现状分析

六 能源供给范式转换的纯电动汽车推广战略分析

第三节 可再生能源工业应用城市建设理论分析

一 可再生能源工业应用城市

二 工业领域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路径分析

三 可再生能源在工业应用面临的问题、挑战与对策

四 厂房屋顶太阳能

五 工业园区与可再生能源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六 合同能源管理与可再生能源工业应用

第十六章 热点类型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理论分析

第一节 可再生能源电力城市建设理论分析

一 可再生能源电力城市

二 可再生能源电力城市的类型

三 可再生能源电力城市的建设原理及路径分析

四 可再生能源电力城市建设的重点

五 可持续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技术选择

六 智能电网在可再生能源电力城市的应用

七 可再生能源电力与核电

八 中国建设可再生能源电力城市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九 中国城市开发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现状分析

第二节 可再生能源供热(采暖)与制冷城市建设理论分析

一 可再生能源供热(采暖)与制冷城市

二 可再生能源供热(采暖)与制冷城市的主要技术选择

三 城市高层建筑的可再生能源供热(采暖)与制冷

四 中国城市太阳能热水器利用现状分析

五 可再生能源在中国南方城市采暖供热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六 清洁能源在京津冀采暖供热领域的应用:问题与对策

第三节 可再生能源产业城市建设理论分析

一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城市

二 可再生能源产业城市的建设路径

三 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要素分析

四 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城市建设分析

第四节 100%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理论分析

一 100%可再生能源城市的概念

二 100%可再生能源城市的评价标准

三 100%可再生能源城市的建设模式

四 100%可再生能源城市的建设重点

五 关于100%可再生能源的争论

结论与展望

可再生能源城市理论分析是201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娄伟。

得书感谢您对《可再生能源城市理论分析》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绝地反击:汽车业数字化、新能源化的追赶与超越 电子书
是围绕发动机设计钣金罩,还是打造车轮上的数据中心?世界知名汽车业高管彼得·默滕斯给出了汽车业发展的新未来。
电机轴承故障诊断与分析 电子书
本书从电机轴承故障诊断的方法、理论、实践等不同角度向广大读者系统地介绍了电机轴承故障诊断与分析技术。
新能源汽车3.0时代 电子书
本书从理论、技术、政策、投资、消费多维度、多主体解读新能源汽车发展。
工程经济学 电子书
本书编入了如何使用EXCEL来计算经济数据指标的内容,以便于提升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器学习:公式推导与代码实现 电子书
本书基于NumPy与sklearn,介绍26个主流机器学习算法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