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王安石全集》乃新时期古籍整理的重要成果,对宋代政治史、哲学史、文学史、学术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研究界而言,意义重大。
内容简介
本书是《王安石全集》的第三册,收入了王安石《三经新义》中的《周礼新义》。王安石平生重视周礼,并以周礼为其主持变法之根本依据。故其自撰之周礼新义,于考察其学术思想及熙宁年间的政治、文化等均有着重要意义。本书原有清四库馆臣的辑佚本,程元敏先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广为搜罗,使得该书的内容更为丰富。本全集即以程元敏辑本为底本加以校理,可供学界参考。
作者简介
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盐阜岭(今江西抚州)人,是北宋乃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实官至司空、尚书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镇南军节度使,封荆国公。身后追赠为太傅,谥曰文。被后世尊称为王荆公、王文公。即使在名家辈出的北宋,王安石也称得上是时代巨子。
他在宋神宗支持下主导的“熙宁变法”,震古烁今、家喻户晓,是“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宏大的整体性政治改革。他的文章奇崛峭拔、谨严适用,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雅丽精绝、脱去流俗,自成“王荆公体”;词虽不多,以小令为主,一洗五代旧习,多为绝唱。
他深研经学,注经立说,开创了北宋后期居于官学地位的“荆公新学”。荆公学派与北宋五子开创的宋明理学并为巨峰,照耀千古。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周禮新義
出版説明
程元敏序
例言
周禮義序
周禮新義 卷一 天官冢宰一
周禮新義 卷二 天官冢宰二
周禮新義 卷三 天官冢宰三
周禮新義 卷四 天官冢宰四
周禮新義 卷五 天官冢宰五
周禮新義 卷六 地官司徒一
周禮新義 卷七 地官司徒二
周禮新義 卷八 春官宗伯一
周禮新義 卷九 春官宗伯二
周禮新義 卷十 春官宗伯三
周禮新義 卷十一 春官宗伯四
周禮新義 卷十二 夏官司馬一
周禮新義 卷十三 夏官司馬二
周禮新義 卷十四 秋官司寇一
周禮新義 卷十五 秋官司寇二
周禮新義 卷十六 秋官司寇三
周禮新義 卷十七 冬官考工記一
周禮新義 卷十八 冬官考工記二
附録
周禮新義總評
佚文同佚文及評論之部引用書目考
三經新義附録
出版説明
附録一 三經新義評論輯類
前言
一、總類
二、王安石經學淵源
三、王安石之經術
四、王安石説經棄舊務新
五、王安石解經不見道
六、三經新義援異端入注
七、關於三經新義‘邪説害正’
八、三經新義分文析義
九、關於三經新義‘穿鑿附會’
十、王安石解經言語虚浮
十一、王安石解經師心自用
十二、王安石説經多變不定
十三、三經新義與字説相牴牾
十四、託經義行新法
十五、制三經義欲以‘一道德同風俗’
十六、三經新義非苟作
十七、三經新義得失參半
十八、關於三經新義‘發明經旨’
十九、王安石解經善闕疑
二十、王安石經解之文章
附録二 三經新義評論輯類補遺
一、總類
四、王安石説經棄舊務新
五、王安石解經不見道
六、三經新義援異端入注
七、關於三經新義‘邪説害正’
十、王安石解經言語虚浮
十五、制三經義欲以‘一道德同風俗’
附録三 三經新義板本與流傳
一、考正書名
二、板本
三、流傳
四、結論
引用書要目略依本文引述先後爲次序
周礼新义(王安石全集第三册)是2016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宋] 王安石。
得书感谢您对《周礼新义(王安石全集第三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