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实用问答

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实用问答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全国八五普法教材实用问答系列,法官律师专业解答法律问题,简明易懂,专业实用。

内容简介

本书为关于领导干部常用法律知识的普法书,设置了与领导干部群体相关的200多个问题,涵盖依法治国、宪法、立法法及选举法、行政法、公务员法、监察法、刑法、国家赔偿法、国家安全法与保密法、社会保险法、党内法规等内容,涉及干部工作内容、自身修养的方方面面。

作者简介

作者赵琳,西南政法大学学士,贵州大学硕士,现在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工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第一章 依法治国

1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2 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4 什么是依法治国?

5 为什么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7 为什么要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

8 如何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9 如何做到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10 如何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11 如何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12 民法典的颁布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第二章 宪法

1 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3 国家所有的财产有哪些?

4 国家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对土地进行征收或征用?

5 我国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6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7 民族乡是否属于民族自治地方?

8 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9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10 公民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11 公民享有哪些监督权?

1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能否被直接逮捕?

1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哪些人员?

14 宪法修改的程序是什么?

15 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领导体制是什么?

16 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否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17 我国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是什么?

18 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原则有哪些?

19 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体系是什么?

第三章 立法法及选举法

1 立法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2 哪些事项只能由法律制定?

3 如何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

4 如何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案?

5 法律解释的制定程序是什么?

6 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是什么?

7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如何生效?

8 规章的制定主体有哪些?

9 制定规章要受到哪些限制?

10 我国法律体系的效力等级是怎样的?

11 当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应如何适用?

12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应当如何报备案?

13 选举由谁来主持?选举委员会的职责有哪些?

14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是如何确定的?

15 能否因不同意选民名单而向法院提起诉讼?

16 代表候选人是如何确定的?

17 选民能否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

18 代表候选人当选代表需满足怎样的选票结果?

19 选民或者选举单位是否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

20 人大代表的辞职程序是什么?

21 哪些行为是破坏选举的行为?有什么后果?

第四章 行政法

1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 我国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哪些?

3 设定行政处罚的限制有哪些?

4 任何组织都可以接受行政机关的委托实施行政处罚吗?

5 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同行政机关可以分别作出罚款的行政处罚吗?

6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听取当事人的意见直接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是否合法?

7 行政机关是否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自行收缴罚款?

8 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有哪些?

9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

10 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如何处理?

11 规章能否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12 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有哪些?

13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遵守哪些规定?

14 行政机关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应当履行什么程序?

15 行政机关与当事人之间达成执行协议,行政机关是否还能强制执行?

16 可以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包括哪些?

17 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如何确定行政复议机关?

18 行政复议期间能否提起行政诉讼?

19 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可以停止执行?

20 哪些情况属于行政复议前置事由?

21 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的复议决定有哪些?

22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包括哪些?

23 哪些事项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24 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第五章 公务员法

1 公务员的范围是什么?

2 公务员的法律地位是怎样的?

3 公务员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4 公务员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5 公务员享有哪些权利?

6 公务员的职位类别如何划分?

7 公务员领导职务层次与级别是如何对应的?

8 公务员的录用程序是什么?

9 公务员平时考核如何进行?

10 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的程序是什么?

11 公务员或公务员集体在什么情况下,可给予奖励?

12 公务员或公务员集体获得的奖励能否被撤销?

13 公务员不得有哪些违纪违法的行为?

14 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是否可以拒绝执行?

15 对公务员的处分有哪些?

16 解除降级、撤职处分是否意味着恢复原级别、原职务和原职级?

17 公务员培训的内容包括哪些?

18 对公务员的培训方式有哪些?

19 调任人选应当具备的资格条件有哪些?

20 调任应当遵守的纪律包括哪些?

21 什么是公务员任职回避?

22 什么是公务员地域回避?

23 什么是公务员公务回避?

24 公务员的工资制度是什么?

25 公务员有哪些情形时,不得辞去公职?

26 公务员存在哪些情形时,可以予以辞退?

27 公务员存在哪些情形时,不得被辞退?

28 公务员退休的情形包括哪些?

29 公务员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提出申诉?

30 《公务员法》对聘任制公务员的规定有哪些?

31 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后有哪些限制?

第六章 监察法

1 监察委员会的性质是什么?

2 监察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有哪些?

3 监察委员会有哪些职能?

4 各级监察委员会能否派出监察机构或者监察专员?

5 监察机关的监察范围包括哪些?

6 监察机关在履行职能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7 什么情况下,监察机关可以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

8 监察机关根据监督、调查结果,处置结果有哪些?

9 监察对象对监察决定不服的,如何处理?

10 如何加强对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

11 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哪些行为时,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理?

12 公职人员有哪些情形时,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13 公职人员有哪些情形时,应当从重给予政务处分?

14 公职人员犯罪,有哪些情形时要予以开除?

15 公职人员有哪些行为时,予以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16 监察机关对涉嫌违法的公职人员进行调查的处理结果包括哪些?

17 监察机关人员参与公职人员违法案件调查、处理的,什么情况下需要回避?

18 什么情况下,复审、复核机关应当变更原政务处分决定,或者责令原作出决定的监察机关予以变更?

第七章 刑法

1 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 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是如何划分的?

3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是什么?

4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包括哪些?

5 我国对单位犯罪及其处罚原则是如何规定的?

6 剥夺政治权利的适用对象有哪些?

7 数罪并罚的情况有哪些?

8 减刑的适用条件有哪些?

9 假释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10 如何计算追诉时效?

11 什么是刑讯逼供罪?

12 什么是破坏选举罪?

13 什么是贪污罪?

14 什么是挪用公款罪?

15 什么是受贿罪?

16 什么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17 什么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18 什么是滥用职权罪?

19 什么是徇私枉法罪?

20 什么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21 什么是私分国有资产罪?

22 什么是食品监管渎职罪?

23 什么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24 什么是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

第八章 国家赔偿法

1 国家赔偿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2 行政赔偿的受案范围是什么?

3 在行政赔偿中,如何确定赔偿义务机关?

4 当存在共同赔偿义务机关时,能否只向其中一个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

5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是否需要承担行政赔偿中的费用?

6 刑事赔偿的范围是什么?

7 哪些情形下,国家不承担刑事赔偿责任?

8 在刑事赔偿案件中,如何确定赔偿义务机关?

9 侵犯公民人身权须支付赔偿金的,如何计算赔偿金?

第九章 国家安全法与保密法

1 什么是国家安全?

2 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什么样的国家安全观?

3 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4 国家安全制度与工作机制的一般规定包括哪些?

5 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有哪些?

6 国家秘密的范围包括哪些?

7 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应当遵守的定密权限是什么?

8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有多久?

9 对国家秘密载体的管理,应严防出现哪些行为?

10 对涉密人员的要求有哪些?

第十章 社会保险法

1 什么是社会保险?

2 参保人如何查询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

3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哪些部分组成?

4 退休前意外死亡的,养老保险金如何处理?

5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是否可以用于支付任何医疗费用?

6 在什么情况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可以先行支付?

7 哪些情形属于工伤?

8 因工伤发生的费用,应当如何支付?

9 如何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

10 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的行为侵害自己合法权益时,应如何救济?

第十一章 党内法规

1 党员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2 党员享有哪些权利?

3 党员在什么情况下应被除名?

4 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 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6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具备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7 党员干部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及应受的处分有哪些?

8 党员干部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及应受的处分有哪些?

9 党员干部违反廉洁纪律的行为及应受的处分有哪些?

10 党员干部违反群众纪律的行为及应受的处分有哪些?

11 党员干部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及应受的处分有哪些?

12 党员干部违反生活纪律的行为及应受的处分有哪些?

13 对于党组织、党的领导干部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包括哪些?

14 对党组织或者党的领导干部的问责,可以采取哪些方式?

15 什么是干部教育培训?

16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7 干部教育培训包括哪些类型?

18 干部教育培训包括哪些内容?

19 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是什么?

20 如何进行干部教育培训的考核?

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实用问答是2021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赵琳。

得书感谢您对《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实用问答》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人力资源法律风险防控从入门到精通 电子书
目标读者: 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 培训管理岗位专员、主管、经理、总监等相关从业人员 企业大学负责人、培训讲师、培训专员、培训管理人员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或实务操作的初学者 想要从事培训管理相关工作的人员 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 考取人力资源管理师及其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关证书的学员 需要培训管理工具书的人员 想要获取或学习培训管理实战案例的人员 企业的中基层管理者、企业高管、总经理 其他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感兴趣的人员 风险和利益,是企业家关注的两个基础性问题。企业家只有将风险和利益并重对待,才能够保证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目前法律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爆发率高、大的风险之一。法律风险一旦决堤,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作为管理者/HR,你是否已经发现了企业存在的问题:法律意识不充分、用工体系不完善、规范化办公不全面、对劳动者管理不合法等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学会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用人单位如果不加强法律风险防控的意识,那只能是双方博弈中的失败者。 本书总结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各个阶段法律风险防控的关键技能、操作步骤和相关法律规定,并结合了大量的实操案例,专注解决企业在法律风险的防控和处理层面的难题。
说书人与梦工厂 电子书
关于网络文学的社会学探讨,网文江湖的“百晓生”。
2019个税新政实操手册(全场景案例版) 电子书
阅读本书,你将掌握: 新个税政策及政策要义、各种场景下的纳税方法、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方法、个税新政实操难点突破技巧。
政府会计制度实务操作应用指南:条文解读+实操要点+案例解析(2021年版) 电子书
1.紧跟新法新规,原文深入剖析 严格依据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编写,呈现“一笔业务,两种分录”新业务模式下的会计核算思维,体现新旧条文的修订变化与重点事项,有效帮助读者厘清重要条文、构建知识体系、全面把握政府会计制度。读者可快速查阅制度原文,掌握条文规定与要求。 2.精解案例与例题,实务操作范本 精选了近200个实务案例,以案例为载体深入披露政府会计制度的条文规定,诠释政府会计制度在实务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落地执行的操作方法,指导会计工作者正确、高效处理日常会计事务。而且,为会计核算原理搭配了相应的例题,帮助读者提升业务能力。 3.图文搭配,摆脱枯燥学习 “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两条主线并行,以图表的形式展示核心知识点,清晰准确地揭示了逻辑节点、会计核算要点,把体系庞大、内容晦涩的法律条文及操作规范分解成条理清晰的结构图表,让读者易懂、学透、会用! 4.政府会计制度编委会倾力打造,兼顾专业性与实战性 集合了众多会计专家、知名行业专家共同编写,打造出一本专业性的指导读本。讲解有深度,拓展有广度,以专业的知识水平与视角解读会计理论,并结合多年的培训实战经验,为读者搭建起准则、制度与实务工作的桥梁,教会读者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准则与制度。
被拐卖婚迁妇女访谈实录 电子书
以性别为视角,以口述史为方法,记录和研究生活的历史和变迁,反映其对个体生活与命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