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阿拉伯研究论丛》是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研究中心主办的关于阿拉伯研究的集刊,本册是第四期。
内容简介
《阿拉伯研究论丛》是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研究中心主办的关于阿拉伯研究的集刊,内容聚焦于广大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外交等方面的研究。本刊以阿拉伯研究论坛为依托,选取学者于论坛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编选成册,以有益于国内阿拉伯研究的积淀。
作者简介
编者周烈,男,汉族,1954年5月,浙江诸暨人,中共党员,博士生学位,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阿拉伯研究论丛》编辑委员会
国别与区域话题聚焦:“伊斯兰”、世俗化与国际政治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探析
一 “伊斯兰国”的产生与发展
二 “伊斯兰国”产生的原因
三 “伊斯兰国”的影响
四 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
五 “伊斯兰国”的前景
世俗制阿拉伯国家的民主化进程
伊斯兰复兴主义背景下的苏丹政治现代化问题研究述评
一 苏丹的民族国家构建与南北内战
二 学术界对苏丹军人掌权现象的解读
三 现代伊斯兰复兴主义对苏丹政治的影响
四 结语
巴以冲突中以色列对美国的游说研究
一 游说概述
二 美以特殊同盟关系
三 以色列游说集团
四 巴以问题中的以色列游说
五 对中国的启示
试论美俄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国家利益及其博弈
一 美俄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国家利益与中东战略
二 美俄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博弈
三 美俄博弈的影响与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
四 结语
阿拉伯语言、文学
阿拉伯小说现代性进程中的埃及“六十年代辈”作家述评
一 埃及“六十年代辈”作家的崛起
二 埃及“六十年代辈”作家的现代主义实验创新
三 埃及“六十年代辈”作家的历史地位
回族穆斯林语言中的阿拉伯语音译词汇
一 前言
二 回族穆斯林及其语言
三 回族穆斯林语言中的阿拉伯语音译词汇
四 回族穆斯林语言中的阿拉伯语伊斯兰教音译词汇
五 回族穆斯林语言中的阿拉伯语人名音译词汇
六 回族穆斯林语言中的阿拉伯语日常用语音译词汇
七 结语
指示参照点对阿拉伯语句子主从结构的时体制约
一 话语表达与指示参照点
二 参照点控制主从结构的时体
三 结论
阿拉伯半岛沙漠环境对阿语隐喻的影响
一 引言
二 阿拉伯半岛的沙漠生活环境
三 半岛沙漠生活环境对阿拉伯语隐喻的影响
四 结语
阿拉伯语语法派别述评
一 阿拉伯语语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 主要语法派别及其特点
三 结语
阿拉伯文化背景下小说《始与末》会话含义研究
一 引言
二 《始与末》会话含义的产生
三 《始与末》会话含义的解读
四 结束语
阿拉伯语社论语篇标题与宏观主题表达
一 引言
二 阿拉伯语社论语篇标题
三 阿拉伯语社论语篇标题直接表达宏观主题
四 阿拉伯语社论语篇标题间接表达宏观主题
五 结语
荒诞、焦虑和勇气
一 存在的荒谬
二 存在的焦虑
三 存在的勇气
四 结语
沙特中篇小说《欢痛》的创作心理状态分析
一 引言
二 深沉的内觉体验
三 癫狂的创作状态
四 结语
透过阿卜杜·拉比希长老语录看马哈福兹对苏非主义的诠释
一 引言
二 从“消极遁世”到“积极入世”
三 从“神秘的爱”到“世间博爱”
四 从“神智寂灭”到“良知存在”
五 结语
政治文体中的中国特色词汇及其阿拉伯语的表现
一 前言
二 政治文本和政治话语
三 中国特色词语的特点及其在阿语中的表现
四 结论
阿拉伯社会、文化
浅析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埃及近代文学复兴之共性
一 文学复兴爆发于酝酿已久的社会转型期
二 文学精神复兴的表现
三 结语
黎巴嫩地理环境的二元特征与文化遗产的建构与传播
一 引言
二 黎巴嫩地理环境对民族精神遗产的塑造
三 黎巴嫩文化遗产的对外传播及影响
四 小结
“一带一路”背景下阿拉伯商人中国文化的融入
一 概况
二 语言交流
三 业余生活
四 节日庆典
五 教育学习
六 就医诊疗
七 总结
黎巴嫩智库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智库的启示
一 黎巴嫩智库简介
二 黎巴嫩智库的特点
三 黎巴嫩智库的不足
四 对我国智库发展的启示
五 结语
《阿拉伯研究论丛》征稿启事
《阿拉伯研究论丛》注释规范
阿拉伯研究论丛(总第4期)是201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周烈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阿拉伯研究论丛(总第4期)》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