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电视对乡村发展的助推作用及受众主动改造的研究。
内容简介
基于电视在乡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张玉荣老师在发展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中,去认识电视信息对乡村发展的助推作用,充分展示改革开放后电视在乡村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往的研究中,研究重点更多在传播者对内容的设定上,忽略了乡村受众对电视节目内容的认知和反映。此书稿中,受众接受到信息后对生活进行的主动改造是笔者的研究重点。通过不断获取的电视信息,乡村受众对民主政治、农业科技、教育、婚恋、宗教、娱乐都有了不同的认识,相应对生活进行了调整,充分显示了电视在他们生活中起到的“放大器”的作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前言
第1章绪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西藏热与西藏传播研究之冷
1.2.2 电视研究·受众
1.3 研究方法
1.3.1 田野调查选点
1.3.2 调查问卷说明
第2章传播与西藏社会
2.1 传统传播方式
2.1.1 岩画到文字:四种主要的传统传播
2.1.2 需求决定存在:传统传播留存的主要原因
2.1.3 从传播到被传播:传统传播的演变
2.2 新西藏建立与大众媒介的诞生
2.2.1 西藏新生:卸除枷锁的大解放
2.2.2 大众媒介:改造认识的扩音器
2.3 各种媒体在西藏乡村扮演的角色
2.3.1 报纸——有距离的消息
2.3.2 广播——身边的老朋友
2.3.3 网络——青年人的新宠
2.4 西藏电视事业的发展
2.4.1 从太阳板到全电力时代
2.4.2 从公共场所到私人空间
2.4.3 双语“并蒂”的新气象
2.4.4 电视,生活中的一枝独秀
第3章电视与乡村的变化
3.1 电视功能与西藏乡村现代化过程
3.1.1 电视构建中的西藏乡村
3.1.2 电视:西藏乡村发展的转化器和助推器
3.2 电视与西藏乡村自我认知
3.2.1 电视与历史认知
3.2.2 电视与环境认知
3.3 电视与乡村政治
3.3.1 自主意识与乡村议政
3.3.2 新旧权威更替
3.4 电视与乡村生活品质
3.4.1 信息与富裕路
3.4.2 安居地、样板房推广
3.4.3 倡导田间农事新技术
3.4.4 电视变身“小课堂”
3.4.5 农牧区的环保意识
3.4.6 民间艺术的重现
3.5 电视对日常生活与婚恋的影响
3.5.1 生活方式的新体验
3.5.2 旧婚姻形式遭受挑战
3.6 电视与乡村娱乐
3.6.1 坝子文化的消失
3.6.2 娱乐方式的改变
3.7 电视与宗教生活
3.7.1 村民的宗教生活
3.7.2 僧人与电视
第4章电视在乡村的挑战与突破
4.1 乡村社会的存在
4.1.1 不同的生活图景:城镇与乡村·乡村与乡村
4.1.2 城、乡信息传播差别
4.1.3 城、乡电视内容需求差别
4.2 电视传播内容优化思考
4.2.1 西藏电视节目现状
4.2.2 对农传播急需调整的内容
4.2.3 缺失节目类型增补
4.3 电视在乡村传播的深化
4.3.1 国家·民族意识的建构与引导
4.3.2 影视剧感染力与现代感的强化
4.3.3 乡村经营与电视传播的联动
4.4 电视传播有所突破的核心节点
4.4.1 外部管理上的适当“脱敏”
4.4.2 内部机制的调整
4.4.3 提高受众的文化素养
第5章未来与希冀
5.1 电视:下一阶段目标
5.1.1 乡村发展对电视的依赖
5.2 前路:新媒体进入乡村生活
5.2.1 乡村个体与新媒体
5.2.2 媒介建设的远景
5.3 期待:融合、弘扬与突破
5.3.1 电视需改变农牧民的“他者”心态
5.3.2 乡村民间记忆的保存和弘扬
5.3.3 电视舆论监督功能的实现
结语
附录1在藏调查地点图
附录2调查问卷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电视与西藏乡村社会变迁是2015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玉荣。
得书感谢您对《电视与西藏乡村社会变迁》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