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意识与沦陷区文学

民族意识与沦陷区文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民族意识视角下沦陷时期文学研究,揭示复杂多样民族意识及审美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从民族意识视角切入,以1931年至1945年间沦陷时期文学为研究对象,从作家作品、文学期刊、集体记忆、文学思潮、叙事症候等方面探析沦陷区文学中民族意识的表现形态及其意蕴。本书大量使用第一手史料,较为系统地从民族意识视角对沦陷区文学进行整体研究,较为深入地揭示出特殊语境中民族意识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可塑性,并展现出沦陷区文学独特的审美价值。研究结果充分证明民族意识是沦陷区文学具有生命力的重要思想资源,并提升了沦陷区文学的艺术品格,这些都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掌握沦陷区文学的特殊发展规律。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导论

一 沦陷区文学研究现状

二 关键词解释

三 选题意义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民族危机与作家选择

第一节 沦陷区作家的选择与心态

第二节 乡土叙事与反抗意志

第三节 民族危亡背景下的女性言说

第四节 在民族与个人之间

第二章 沦陷区文学期刊中的民族意识

第一节 沦陷区文学期刊与民族意识

第二节 沦陷迷境中的双重图景

第三节 风雨绽放“紫罗兰”

第四节 坚守民族价值立场的“堡垒掩体”

第三章 沦陷区文学中的民族集体记忆

第一节 沦陷的土地与乡土文学

第二节 沦陷区文学中的民族历史意识

第三节 沦陷区文学中的语言殖民与抵抗

第四章 殖民统治下的叙事症候

第一节 民族危机下的道德言说与伦理叙事

第二节 颓废叙事与悲观体验

第三节 沦陷区文学中的隐喻

余论 沦陷区文学中民族意识的时空流变

参考文献

后记

民族意识与沦陷区文学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冯昊。

得书感谢您对《民族意识与沦陷区文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明清文学与文献(第5辑) 电子书
《明清文学与文献》系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辑刊。书中重点以明清文学、文献以及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主,并着力呈现明清文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反映了本学科的特色。
巴蜀文学与文献研究论稿 电子书
本书主要以巴蜀地区的文学与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分为四个部分:巴蜀文学研究、巴蜀女诗人研究、巴蜀文学文献辑补和巴蜀名人年谱整理。本书避开了学界对唐、宋巴蜀文学研究的热点,将研究重点集中于晚唐五代和明清时期的巴蜀地区,不仅研究巴蜀地区有名的作家、作品和诗文流派等,对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以及巴蜀地区的才女作家,也给予了较多关注和系统研究,同时对相关巴蜀文献进行了辑补和整理,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具
天津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 电子书
本书在“文化天津”的宏阔视阈下,对古代与近代天津文学文献进行分类介绍和评价,并借此进一步建构天津文学文献学的基本框架。其主要内容包括天津文学文献整理与天津文学、传统诗文文献、笔记杂著文献、方志文献、碑刻文献、天津报刊文献、天津文学研究论著等。本书因对现存的文献做了一次较为详尽的整理,无疑会推动抢救性发掘、整理某些重要文献,且有助于天津市未来有计划地开展包括“天津文献集成”在内的天津文化工程等。
为文学生长鼓与呼 电子书
本书为作者近年来的文学评论文集,分别对散文、小说、诗歌、文学评论等体裁的文学作品进行了解读和剖析;还有现场批评式的精短感悟。
文与字的神韵:文学美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文学的起源,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的介绍,文学的审美特征以及名作赏析四部分。全书从诗、乐、歌、舞合一的现象和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两个方面找出文学的源头;以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主线索,串起文学史上的名人名篇;并选取10部世界文学史上很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赏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