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首届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论坛论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是首届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论坛的论文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论坛由中国社科院上海研究院发起,集合了安徽省社科院、江苏省社科院、江西省社科院、浙江省社科院等多家社科研究机构,也邀请了长三角地区的大学及其他研究机构的学者,共同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建设献计献策。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目录

领导致辞

开幕致辞

欢迎致辞

主旨演讲

专家发言

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将重塑“大上海”

加快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努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重要一翼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方向与未来

对安徽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思考

用“五大理念”引领长三角城市群科学发展

一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要坚持创新发展

二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要坚持协调发展,整合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南北资源

三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要坚持绿色发展,探索环境建设新机制

四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要坚持开放发展

五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要坚持共享发展

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突出轴带引领,实施城市群联动

一 板块经济和轴带经济的内涵与比较分析

二 轴带经济生成的环境条件与标志特征

三 轴带引领战略是新发展理念在区域发展领域的集中体现

四 推进长三角地区行政板块、经济轴带和城市群联动的动力机制

江苏三大都市圈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思考

一 江苏都市圈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历史地位

二 江苏都市圈在长三角城市群建设中的现实基础

三 江苏都市圈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未来之路

创新发展篇

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后战略升级方向:一体化、同城化、国际化

一 加快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升级

二 推进长三角同城化的战略升级

三 提升长三角国际化的战略升级

四 开拓区域合作思路推进长三角的战略升级

长三角城市群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关键路径:适应新常态,补齐旧短板

一 “十三五”规划决胜全面小康战略背景下的长三角

二 长三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评估与分析

三 “十三五”规划引领长三角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路径与对策

全面建成全球一流品质的世界级城市群:大上海都市圈需要做什么?

一 研究背景

二 经验借鉴

三 现状问题

四 路径机制

五 对策建议

长三角城市群产业融合之策:制度共建、资源共享、利益共赢

一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与发展

二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研究

三 强化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与协调发展的核心抓手——产业融合发展

四 政策建议

从智慧城市到智慧城市群:建设思路的转变

一 智慧城市与智慧城市群建设的理论述评

二 智慧城市群建设的国内外案例分析

三 长三角建设的基本情况

四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进展与趋势

五 长三角智慧城市群建设的总体目标

六 长三角智慧城市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七 推进长三角智慧城市群建设的重点工作与体制机制研究

上海大都市圈应以功能创新引领长三角城市群腾飞

一 长三角城市群与上海大都市发展现状

二 长三角城市群与上海大都市协调发展现状

三 长三角城市群与上海大都市协调发展思路

四 长三角城市群与上海大都市协调发展实现路径

五 上海大都市建设与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协调发展篇

以世界城市群为鉴创新长三角城市群社会治理

一 文献综述

二 世界城市群理论发展和研究

三 世界城市群理论在城市社会治理的应用和发展

四 长三角城市群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长三角城市群推进框架新设想

一 长三角融合发展机制的历史沿革

二 长三角融合发展机制取得的成就

三 长三角融合发展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 长三角融合发展机制框架设想及配套措施

从观念启蒙到利益博弈:动态协调机制应全面建立

一 长三角一体化与区域行政融合发展机制的概念框架

二 长三角一体化与区域行政融合发展机制的发展历程

三 长三角一体化与区域行政融合进程中的行政争议与行政约束问题

四 完善长三角一体化与区域行政融合发展机制的对策建议

协同创新是长三角城市群科创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

一 研究述评及研究框架

二 长三角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现状

三 长三角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及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存在问题

四 打造上海市世界级科创中心创新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五 建立长三角一体化与区域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新机制

六 协同打造“长三角创新共同体”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腾飞:“错位”不会错

一 概述:研究缘起及研究现状

二 历史篇:三省一市区域差异形成的历史过程

三 现状篇:苏、浙、皖三省之间的差异及各自特点

四 未来篇:发挥区域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

差异化为安徽省创造出路:区域产业分工视角分析

一 引言

二 研究述评

三 安徽省差异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四 安徽省差异化发展实证研究

五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下安徽省差异化发展路径

六 以价值链分工为方式,推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七 主要结论与政策含义

绿色发展篇

长三角城市群环境治理的加减乘除法

一 跨行政区环境融合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二 长三角环境融合发展评价

三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环境融合发展的主要内容

四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环境融合发展的机制构建

有机农产品可持续发展:管理上要下足“软”功夫

一 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二 长三角有机农产品发展现状

三 长三角有机农产品发展做法与成效

四 长三角有机农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

五 加快长三角有机农产品发展的建议

六 加快长三角有机农产品发展及管理一体化的建议

上海金融健康之路:规范亚健康“灰色”金融机构

一 “灰色”金融机构的主体、业务构成、特点及规模测度

二 “灰色”金融机构形成的制度及非制度性原因

三 “灰色”金融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 规范“灰色”金融机构,促进上海市金融中心健康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养老服务:大胆创新,创出新动能

一 长三角养老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二 当前上海、浙江、江苏及安徽的老龄化状况和特征

三 长三角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状况及融合模式

四 长三角养老融合存在的障碍与瓶颈

五 长三角养老融合发展的机制建设

产业创新为长三角城市群深度融合加码

一 长三角一体化与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

二 长三角一体化下产业分工与合作模式需要新视野新理念

三 跨区域经济合作区平台上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分析

四 构建长三角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的切入点及保障措施

开放发展篇

高标准开放为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开启新引擎

一 区域一体化与开放关系的理论研究

二 长三角一体化对新一轮开放的助推作用

三 长三角新一轮开放对区域一体化的倒逼

四 制约长三角一体化与新一轮开放正反馈关系形成的瓶颈

五 推进一体化与开放升级的措施建议

长三角城市群推进中文化建设不能缺位

一 导论

二 江南性格:长三角的历史特点

三 江南文脉: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文化动因

四 结语

金融“溢出效应”助推长三角迈向世界级城市群

一 文献综述

二 长三角金融发展现状

三 长三角股权交易中心发展现状

四 长三角互联网众筹融资现状

五 长三角金融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六 政策建议

城市网络形成源于开放:三种整合模式视角

一 研究概况的简要回顾

二 从江南到长三角:长三角区域的沿革与区位特征

三 16世纪以来长三角整合发展的若干模式探讨

四 关于长三角整合过程中文化作用的思考

五 历史视野下长三角整合发展的若干经验

结语:长三角一体化的两大特征及其前景

文化人才建设需要落实四个转变

一 现状与问题

二 发展预测

三 发展目标和总体思路

四 对策建议

从典型案例看长三角城市群融合之路该如何走

一 长三角省市域内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概念内涵

二 长三角省市域内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主要进展

三 长三角省市域内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瓶颈问题

四 长三角省市域内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推进策略

五 长三角省市域内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

六 长三角省市域内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保障机制

七 长三角省市域内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政策供给

共享发展篇

长三角城市群资源共享新思路——以大型科学装置为例

一 引言

二 现状与问题

三 国际经验与启示

四 影响机制与保障措施

五 实施路径探索

六 相关政策建议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参差不齐:12市评估数据

一 城市治理理论文献综述

二 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与评价

三 长三角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评估的路径与概念界定

四 长三角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评估的假设与模型

五 长三角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与工具

六 长三角12市治理能力测评结果

七 城市治理能力评估的政策建议

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基于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追踪

一 背景与意义

二 主要文献综述

三 长三角一体化指标体系构建

四 长三角一体化指标评价方法

五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趋势及原因分析

六 对策建议

七 结语

三大城市群串联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应做好领航者

一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 长江经济带与长三角一体化基本态势

三 长三角在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作用

四 促进长三角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对策建议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培林。

得书感谢您对《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美丽中国建设 电子书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本书从政策、理论和具体实践三个维度对建设美丽中国进行系统全面的介绍、分析和研究,对各地党政干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电子书
本书从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运用马克思工业化和物质变换等理论,借鉴“西方生态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经济环境双赢等理论,通过对传统工业化及其道路的反思,立足于中国工业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特殊性,对“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专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揭示我国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论证二者协调发展的可能性、现实性、制约性及实现途径。
蔡甸区生态建设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主要包括:总论、区域概况、生态区创建SWOT分析、生态创建指标解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生态功能区别等内容。
水与生态文明建设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水利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更大作为》、《水土保持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水文化与生态文明》、《河湖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2011年北京水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研究》等文章。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贵州实践研究 电子书
贵州省作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担负着通过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有效模式来引领带动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重大使命。本书在充分调研和深入分析贵州省建设生态文明面临的资源优势与劣势、进展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贵州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主要抓手、创新动能、建设模式及对策建议,不仅对贵州省有现实战略意义,也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机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