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境治理内涵及趋势研究

全球环境治理内涵及趋势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探究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一背景下的全球环境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共六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优选环境治理理论及其发展;第三章为优选环境治理体系进展;第四章为优选环境治理领导模式;第五章是优选环境治理的领域案例研究;第六章为优选环境治理趋势及中国的应对。

作者简介

作者于宏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和公共政策所所长、研究员。

2010年上海社科新人,2010年上海世博会论坛部议题负责人。兼任中国人民大学能源战略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同际关系学院硕士毕业,2003年香港中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博士毕业,2011年在美国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CSIS)做访问学者。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全球环境安全问题新变化

第二节 全球环境治理内涵及其形势发展

第三节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全球环境治理理论及其发展

第一节 全球治理和国际机制理论

第二节 全球治理的新发展

一、全球治理的新变化

二、全球治理的缺陷

第三节 全球环境合作体系论:多层治理和多利益攸关方

第四节 环境外交和环境治理领导权理论

第五节 全球环境治理的制度碎片和领导力缺失

一、制度碎片化和全球环境治理赤字

二、领导力缺失和全球环境治理赤字

第三章 全球环境治理体系进展

第一节 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演变

一、全球环境治理的主要法律和制度

二、国际环境组织与机构

第二节 全球环境治理行为体

一、传统国家行为体仍然是治理核心行为体

二、包括联合国主要机构在内的国际组织

三、国际金融机构和非政府组织

第三节 全球环境治理的主要机制

一、全球层面正式的国际环境机制

二、全球层面非正式的国际环境规制

三、区域层面正式的国际环境机制

四、区域层面非正式的国际环境规制

第四节 全球和区域的环境治理协同及体系优化

第四章 全球环境治理领导模式

第一节 全球环境治理体系面临的挑战

一、全球环境治理的制度体系重叠、冲突和矛盾,协同效果差

二、全球环境治理的协调机制仍不完善

三、全球环境治理的治理主体碎片化,利益格局不断分化

四、在权力转换过程中,全球环境治理缺乏新的领导动力

五、全球环境治理资金提供严重不足

六、国际间的非商业环境技术转移难度依然较大

第二节 全球环境治理领导模式划分

一、追求全体一致性的领导模式/大多边模式

二、主要大国协同领导模式/小多边领导模式

三、区域俱乐部式的领导模式

四、非国家行为体领导模式

第三节 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有效性及治理领导模式选择

第五章 全球环境治理的领域案例研究

第一节 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一、从千年发展目标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国际政治含义上升

三、可持续发展目标与环境指标

四、中国对于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外交贡献

第二节 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及领导模式分析

一、全球气候变化合作进程

二、京都模式困境和气候治理进展

三、《巴黎协定》与全球气候治理新进展

四、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大国转型

第三节 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与20国集团(G20)

一、全球环境能源治理体系中的G20

二、G20与中国及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三、G20协调全球环境能源治理的着力点

第四节 区域环境治理体系及领导模式:跨国流域水治理及跨境污染问题

第五节 “一带一路”倡议和相关环境治理

第六节 特朗普政府放弃美国环境气候领导权及影响

一、特朗普上台前后美国气候能源政策对比

二、美国特朗普政府气候政策调整动因

三、特朗普气候政策的影响

第七节 北极资源开发中的环境治理机制

一、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前景

二、资源开发利用与北极生态环境保护

三、北极油气开发活动治理的国际机制

第六章 全球环境治理趋势及中国的应对

第一节 全球环境治理展望:发展及挑战

一、全球环境治理的发展阶段

二、全球环境治理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及战略选择

一、中国和全球治理

二、中国的挑战与应对

第三节 中国和南北环境合作治理

一、南北环境合作发展演变

二、中国参与南北环境合作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三、中国参与南北环境合作的特点与趋势

四、中国南北环境合作与外交战略

第四节 展望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的作用

一、中国日益走近全球环境治理舞台的中央

二、中国是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三、中国是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引领者

附录 主要缔约方、媒体和NGO等对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会议成果的评价

一、整体评价和媒体评估

二、发达国家缔约方的反应

三、新兴发展中大国强调巴黎协议的重要性

四、重要观点或者主要分歧点

五、国际非政府组织

六、对中国谈判代表团表现的评价

参考文献

后记

全球环境治理内涵及趋势研究是2018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于宏源。

得书感谢您对《全球环境治理内涵及趋势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全球治理:困境与改革 电子书
本书从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的“制度困境”入手,分析了通过强化国际制度的有效性寻求解决全球治理失灵的途径。通过对世界贸易、国际金融、核不扩散、地区性武装冲突、气候变化、网络空间、外太空、全球公共卫生等具体案例的考察,深入分析不同议题领域中全球治理的困境与改革,并探讨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责任和任务。
全球治理的中国贡献 电子书
本书全面梳理了全球治理的理论框架和历史沿革,并重点论述中国在经济、金融、货币、能源、气候变化、粮食、发展援助机制、网络空间安全、应对恐怖主义、打击跨国犯罪等12个领域对全球治理体系的作用与贡献,然后进一步提出增强中国作用与贡献的途径和建议。
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国际规则的起源、分歧及走向 电子书
本书记叙了网络空间国际规则谈判的起源、分歧及走向,梳理了多个分歧点,涉及沿用旧法与制定新法、网络安全漏洞治理、动网和动武关系、网络空间与新战场、网络间谍活动、互联网基础架构、金融机构和金融数据、社交媒体和政治稳定、人工智能和杀手机器人等多个主题。网络空间国际规则谈判既繁荣活跃,又充满挫折。一方面,有些倡议已经获得较大范围的认可。另一方面,各国各方在关键议题上存在深刻分歧。本书试图勾勒不同主题领域内
正义的排放:全球气候治理的道德基础研究 电子书
全球气候正义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在温室气体排放空间有限且各方对应得多少有不同诉求的环境下,找出一组合理的道德原则来界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决定每个人和每个国家应得多少排放空间以及承担多少减排成本。一个正义的全球排放协议不仅要关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现有排放量上的相对差异,更要关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程度上的更为宽泛的全球差异。全球气候治理的道德反思要为国际社会的气候谈判和气候合作,进而为
流动性视角下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研究 电子书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共九章。上篇主要为全球金融治理重点和热点问题的政策研究;下篇主要为关于银行体系流动性创造的全球金融治理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