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输电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

直流输电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直流输电系统凭借其良好的技术经济优势,在跨区域电力输送、电网异步互联、新能源并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保障其稳定运行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

  《直流输电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针对不同类型的直流输电系统探讨小信号稳定性,以期为直流输电的系统设计和参数选择提供理论指导。《直流输电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分为上下篇,上篇重点介绍直流输电系统小信号模型的建立方法,下篇重点探讨不同类型直流输电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所涉及的直流输电类型包括传统直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混合直流输电(LCC-MMC型混合直流输电、混合多端直流输电、混合多馈入直流输电、含STATCOM的LCC-HVDC)、柔性直流电网。

章节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传统直流输电 1

1.1.1 传统直流输电的发展 1

1.1.2 传统直流输电的特点 1

1.1.3 传统直流输电的应用场景 3

1.2 柔性直流输电 6

1.2.1 柔性直流输电的发展 6

1.2.2 柔性直流输电的特点 6

1.2.3 柔性直流输电的应用场景 8

1.3 混合直流输电 11

1.3.1 一端LCC一端VSC的混合直流输电系统 11

1.3.2 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 13

1.3.3 混合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 14

1.3.4 含STATCOM的LCC-HVDC系统 15

1.3.5 其他混合直流输电系统 16

1.4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小信号稳定性分析 18

1.4.1 小信号稳定性的概念 18

1.4.2 小信号模型 19

1.4.3 特征根分析 21

1.4.4 参与因子分析 23

1.4.5 灵敏度分析 24

参考文献 24

上篇 直流输电系统的小信号模型

第2章 LCC-HVDC的小信号模型 29

2.1 LCC-HVDC系统的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 29

2.1.1 换流器模型的建立 30

2.1.2 交直流系统模型的建立 31

2.1.3 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 34

2.2 LCC-HVDC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及验证 36

参考文献 38

第3章 VSC-HVDC系统的小信号模型 39

3.1 两电平VSC-HVDC系统的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 39

3.1.1 换流器模型的建立 39

3.1.2 交流系统模型的建立 40

3.1.3 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 41

3.1.4 两电平VSC换流站模型的建立 43

3.2 MMC-HVDC系统的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 43

3.2.1 考虑MMC内部谐波动态过程的换流器模型的建立 45

3.2.2 考虑环流抑制的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 56

3.2.3 MMC换流站模型的建立 59

3.3 VSC-HVDC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及验证 60

3.3.1 两电平VSC系统小信号模型的验证 60

3.3.2 MMC系统小信号模型的验证 61

参考文献 65

第4章 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的小信号模型 66

4.1 LCC-MMC型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的小信号模型 66

4.1.1 LCC-MMC型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的结构 66

4.1.2 LCC-MMC型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小信号模型的建立 67

4.1.3 LCC-MMC型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小信号模型的验证 69

4.2 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小信号模型 71

4.2.1 混合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结构 71

4.2.2 混合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小信号模型的建立 72

4.2.3 混合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小信号模型的验证 74

4.3 混合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小信号模型 75

4.3.1 混合双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结构 76

4.3.2 混合双馈入直流输电系统小信号模型的建立 77

4.3.3 混合双馈入直流输电系统小信号模型的验证 79

4.4 含STATCOM的LCC-HVDC系统的小信号模型 81

4.4.1 含STATCOM的LCC-HVDC系统的结构 81

4.4.2 含STATCOM的LCC-HVDC系统小信号模型的建立 83

4.4.3 含STATCOM的LCC-HVDC系统小信号模型的验证 85

4.5 其他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的小信号模型 88

参考文献 88

第5章 柔性直流电网的小信号模型 89

5.1 柔性直流电网的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 89

5.1.1 单个MMC换流站模型的建立 90

5.1.2 直流架空线网络模型的建立 91

5.1.3 柔性直流电网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的建立 92

5.1.4 柔性直流电网状态空间模型的验证 92

5.2 柔性直流电网的小信号模型及验证 95

5.2.1 柔性直流电网小信号模型的建立 95

5.2.2 柔性直流电网小信号模型的验证 96

参考文献 97

下篇 直流输电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分析

第6章 LCC-HVDC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 101

6.1 系统参数 101

6.2 锁相环参数对系统小信号稳定性的影响 101

6.2.1 PLL增益对系统小信号稳定性的影响 101

6.2.2 SCR对PLL增益可行域的影响 103

6.3 定直流电压控制器对系统小信号稳定性的影响 104

6.4 PLL增益对功率传输极限及临界短路比的影响 107

参考文献 109

第7章 VSC-HVDC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 111

7.1 VSC-HVDC联接弱交流电网时的小信号稳定性 111

7.1.1 弱交流电网下VSC-HVDC系统小信号稳定性的分析 111

7.1.2 弱交流电网下提高VSC-HVDC系统小信号稳定性的控制方法 116

7.2 MMC-HVDC的小信号稳定性 148

7.2.1 不同无功控制方式对MMC系统小信号稳定性的影响 148

7.2.2 临界运行短路比评估方法 161

参考文献 164

第8章 LCC-MMC型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 166

8.1 系统振荡模态分析 166

8.2 主电路参数和控制系统参数对系统小信号稳定性的影响 168

8.2.1 主电路参数的影响 168

8.2.2 控制系统参数的影响 173

8.3 提高系统稳定裕度的附加控制方法 179

8.3.1 附加频率-电压阻尼控制方法 179

8.3.2 基于附加频率-电压阻尼控制的小信号模型及验证 180

8.3.3 附加频率-电压阻尼控制对系统小信号稳定性的影响 181

8.3.4 附加频率-电压阻尼控制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188

参考文献 189

第9章 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 190

9.1 系统参数 190

9.2 系统振荡模态分析 191

9.2.1 换流站与直流线路耦合模态 193

9.2.2 MMC换流站模态 195

9.3 交流系统强度对系统小信号稳定性的影响 196

9.4 有功功率类控制环节对系统小信号稳定性的影响 197

9.5 环流抑制控制器对系统小信号稳定性的影响 200

参考文献 201

第10章 混合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 202

10.1 系统参数 202

10.2 主电路参数和控制系统参数对系统小信号稳定性的影响 203

10.2.1 主电路参数的影响 203

10.2.2 控制系统参数的影响 205

10.3 提高系统稳定裕度的改进协调控制方法 214

10.3.1 附加虚拟电阻阻尼控制方法 214

10.3.2 基于附加虚拟电阻阻尼控制方法的小信号模型及验证 214

10.3.3 附加虚拟电阻阻尼控制对系统小信号稳定性的影响 216

10.4 基于参数灵敏度的控制参数优化方法 219

10.4.1 基于参数灵敏度的控制参数优化流程 219

10.4.2 基于参数灵敏度的控制参数优化效果 221

参考文献 225

第11章 含STATCOM的LCC-HVDC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 227

11.1 系统参数 227

11.2 控制系统参数对系统小信号稳定性的影响 228

11.2.1 PLL增益对系统小信号稳定性的影响 228

11.2.2 LCC控制系统参数对系统小信号稳定性的影响 230

11.2.3 STATCOM控制系统参数对系统小信号稳定性的影响 231

11.2.4 不同控制系统之间的耦合影响分析 233

11.3 STATCOM对LCC-HVDC系统稳定裕度的影响 234

11.3.1 STATCOM对LCC-HVDC系统控制参数可行域的影响 234

11.3.2 STATCOM在不同SCR下对PLL增益可行域的影响 239

11.3.3 STATCOM对系统功率传输极限的影响 241

11.4 提高系统稳定裕度的改进协调控制方法 243

11.4.1 附加阻尼协调控制方法 243

11.4.2 基于附加阻尼协调控制的小信号模型及验证 244

11.4.3 附加阻尼协调控制对系统小信号稳定性的影响 245

11.4.4 附加阻尼协调控制对系统暂态特性的影响 249

参考文献 252

第12章 柔性直流电网的小信号稳定性 253

12.1 系统参数 253

12.2 交流系统参数对柔性直流电网小信号稳定性的影响 254

12.2.1 交流系统短路比对柔性直流电网小信号稳定性的影响 254

12.2.2 交流系统阻抗角对柔性直流电网小信号稳定性的影响 261

12.3 控制系统参数与交流系统临界短路比的耦合影响 273

12.3.1 主导模态的控制参数灵敏度分析 273

12.3.2 灵敏参数对交流系统临界短路比的影响 276

参考文献 281

直流输电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是2019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烨。

得书感谢您对《直流输电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不可不知的36种电子元器件(第2版) 电子书
本书适合制作爱好者、电子技术初学者阅读,可以成为他们的元器件学习与使用指南。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电子书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5G丛书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网络强国建设,“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作者权wei 几位作者全部来自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本书是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专家团队的全新力作。作者与中国移动集团、华为、高通、联发科、南方电网公司等业界相关专家多番沟通探讨,图书内容的质量有保障。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系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龙头咨询设计企业。公司历史悠久、资质优异、技术力量雄厚,知名度在国内业界位列三 甲。公司前身可追溯到1952年成立的广东省邮电管理局设计组,作为独立法人单位则成立于1984年,系原邮电部首 批7家甲 级勘察设计单位之一。 内容丰富,通读完全文,读者可全面了解: 5G通信技术是什么、如何发展的、技术上如何实现、行业中如何应用; 智能电网的现状、发展、概念、底层设计、技术特点、网络规划设计以及应用; 万物互联的智能社会,5G技术在智能电网中是如何应用的及其应用场景与价值是什么,5G承载电力业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与同类书相比,内容更有层次,不但讲述“如何做”(特别是在实际中如何做),更加讲述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对任何关键的技术都是从理论到实际,辅以生动的(2G/3G/4G)实例; 全书完全是作者在10余年电力行业中的消化、总结的结晶,为进一步拓展5G技术泛在化应用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提供了借鉴。
窄带物联网(NB-IoT)标准协议的演进 从R13到R16的5G物联网之路 电子书
更全面:本书涵盖R13、R14、 R15、R16的 NB-IoT的整体协议,从核心网一直到物理层,深入阐述NB-IoT的关键技术和重要的标准化过程。 更及时:R16的NB-IoT标准化工作刚于2020年6月完成,本书将标准化内容及时呈现给读者。 更重要:NB-IoT是中国在国际电信联盟(ITU)提交的5G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物联网众多标准技术当中非常热门、非常被看好的一项技术,是中国主推的物联网通信协议。 更专业:本书主要作者袁弋非博士及其团队,长期工作在3GPP NB-IoT国际标准化的一线,他们根据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过程的亲身经历和对技术预研的思考,特编写出本书。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 定级测评实施与运维 电子书
1.本书介绍了全新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相关规范,并具有实战项目案例,可操作性强。 2.具体介绍了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法以及新的等级保护2.0的内容,对于企业等级保护建设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除了介绍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外,对于等级保护的具体流程和内容也做了详细的介绍 。 3.作者多年来从事信息安全规划与设计工作,融合了近年来所承担的科技项目的有关成果。
AI+电信网络 运营商的人工智能之路 电子书
1.本书同时涉及了人工智能与通信两大热门领域,是市面上为数不多的涵盖大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通信领域案例的图书。本书的出版对于通信行业与人工智能行业有指导性意义。 2.作者为行业知名专家,主持了中国联通许多重大技术工作,还担任过多个科研课题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