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粟儒林篇:从清代说部看士人生活

金粟儒林篇:从清代说部看士人生活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从《醒世姻缘传》《儒林外史》《歧路灯》三部小说,看清代社会的银钱经济、世俗生活。

内容简介

“世情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最高水平,经典之作有《金瓶梅》《醒世姻缘传》《儒林外史》《红楼梦》及《歧路灯》等。它们的诞生,将读者从帝王将相、英雄好汉、神佛妖魔的遥远世界,拉回眼下的现实生活。书中细说凡人的吃饭穿衣、喜怒哀乐,让读者从平凡中品味出生活的乐趣。

作者简介

作者侯会,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有《水浒源流新证》《<水浒><西游>探源》《食货金瓶梅》《物欲红楼梦》《金粟儒林篇》等著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书藏“金粟”话儒林(代序)

辑一 白银时代,穿衣吃饭

白银有价,与时沉浮

二分银子吃饱饭

两文的烧饼八分的面

小酌席面,凄美爱情

乡民酒席与名士饮馔

“吃货”马二的庐山真面

羊羔酒里有羊羔吗

圆领·道袍·直裰·襕衫

穿衣戴帽规矩多

一套顾绣衣料的故事

辑二 求田问舍,雇马赁舟

晁源的豪宅买亏了

人间有价屋,天上神仙府

谭家大院盛衰史

明末清初田价低

舟车鞍马行路难

包浆古炉值几何

男女工价谁更多

“人价”低微不及马

辑三 儒林经济,科举引领

从刘氏奖学碑说起

秀才不好当,学台更辛苦

廪生的甜头与面子

聊胜于无说“五贡”

监生的帽子不值钱

鱼龙混杂的援例监生

国子监是“创收大户”吗

为范举人的痰症把脉

“范进中举”的另类解读

辑四 边缘儒士,谋生百态

鬻儿秀才羡优伶

塾师境况,南北不同

休把塾师当“学匠”

塾师败类汪为露

坟墓前的笑声

《歧路灯》:择师不慎烦恼多

贡生前程苜蓿官

幕宾价值有多高

“选家”生涯,居大不易

“自费出书”的名利思考

《歧路灯》里刻书潮

清廷编《四库》,影响入小说

辑五 当官做吏,鲜不为利

升官报喜,闹剧开锣

当了官,想不发财都难

有了钱,又何愁没官做

何止“十万雪花银”

一个借机贪渎的小标本

晁源惹上人命官司

贪官“操作”有规程

胡大尹的任性与结局

“强盗”在地方,百姓贫彻骨

一篇完整的审案记录

女牢里盖起大瓦房

珍哥:一个至死不悟的“娼妇”

吏役:唤不醒的作恶群体

官、吏矛盾几时休

跟着潘三爷做点“有想头的事”

惹不起的书办

辑六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不幸家庭也有相似处

半天挥霍两万多

晁源何事肯花钱?

有其父必有其子

晁夫人差点被扫地出门

魏三平地起风波

严贡生的官司打赢了吗

娄公子当不成信陵君

悭吝胡公子,泄气汤衙内

顾影自怜杜慎卿

杜少卿的“失败”人生

戒赌劝学《歧路灯》

不成器的官宦子弟

赌博成风的十八世纪

谁挡住盛希侨的为官路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附录

名家评《醒世姻缘传》

名家评《儒林外史》

名家评《歧路灯》

金粟儒林篇:从清代说部看士人生活是201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侯会。

得书感谢您对《金粟儒林篇:从清代说部看士人生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金士宣 电子书
金士宣,著名铁路运输专家,铁路教育家,中国铁路运输学科的首创者和奠基人,他构建了我国运输管理学科的完整体系。曾任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交通大学校友总会名誉会长。承仁义著的《金士宣》记录了金士宣辉煌的一生,书写了从求学,到留学,学成归国,以及为铁路事业、为我国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事迹。在今天我国进入“知识经济人才强国”的新时期,不仅对于交通系统的各方面人员和未来铁路的建设者们具有引导与指导意义,而且对于
在印度看印度 电子书
文化研究者游历印度,呈现真实印度。
邮人说邮 电子书
本书是一位退休“老邮政”纵谈邮政与集邮的专著。从一个“邮”字说起,或赏邮论邮,邮话连篇;或读信品信,牍海流连;或耕耘方寸,乐此不疲;或钟情文献,尽情采撷;或志在邮史,拾贝共享;也曾游来游去,觅邮交友,其乐融融。作者从事邮政(电)工作三十余年,爱邮、敬邮,多少年来以“邮人”的角色专注于“邮”海泛舟,由于其扎实的文化功底和丰富的邮政经历,因而内容涉猎广泛,资料翔实;议论常纵横捭阖,叙述亦文采飞扬;既有
清代学政规制与皇权体制 电子书
以清代学政制度为切入点认识中国历史。
清代名臣李光地 电子书
李光地是清代著名政治人物。作为清初名相,他“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在平息三藩之乱、统一台湾、治理水患、澄清吏治、奖掖学术、发展教育、选拔人才等实际事功方面,特别是在为清政府奠定思想统治的重心方面,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对康熙时代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书考察了李光地近半个世纪的仕途生涯,系统梳理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政绩,并对李光地的历史地位进行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