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评价研究(社会变迁中的农村教育)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评价研究(社会变迁中的农村教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农村学校该如何布局?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为什么要进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农村学校布局要调整到什么程度?如何进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首先,本书系统探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价值追求与社会代价;其次,聚焦一定区域内学校规模与家校距离,并以此考察学校布局标准与调整程度;最后,以人口变动特征为依据,以个案研究方式呈现人口流入主导型、人口稳定型和人口流出主导型县域学校布局调整类型,关注调整过程与程序公正。

作者简介

作者秦玉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序言

导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相关研究

三 研究内容

四 研究思路

五 研究意义

六 研究方法与调研说明

第一编 价值追求与社会代价:质性分析

本编导读

第一章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价值诉求

一 规模经济效益:节约资源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二 办学条件改善:提升设施设备质量

三 师资整合优势:建设和优化农村学校师资队伍

四 课程资源丰富:开齐开足开好相关课程

五 教学活动优质:丰富教学方式与教学组织形式

第二章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社会代价

一 政府作为投资者:学校撤并未有效节约成本

二 学校作为实施者:管理成本与安全责任增大

三 教师作为从动者:工作与生活面临新挑战

四 学生作为适应者:上学与社会性发展面临障碍

五 家庭作为相关方:经济状况和家庭稳定面临挑战

六 社区作为剥离方:文化抽离与记忆断裂

第二编 学校规模与家校距离:量化分析

本编导读

第三章 校长视角下的理想学校规模研究

一 引言

二 相关文献综述

三 数据说明

四 当前中小学学校规模的基本情况

五 校长视角下的理想学校规模描述

六 什么因素影响了理想的学校规模?

七 多大规模是合理的?——一个数学推断

八 简要结论与讨论

九 结语

第四章 家校距离对农村学生上学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 引言

二 文献综述

三 分析框架及数据说明

四 分析结果

五 家校距离的限值

六 结论与讨论

七 政策建议

第三编 过程梳理与政策分析:个案研究

本编导读

第五章 人口流入主导型县域学校布局调整研究:浙江温岭

一 温岭市概况

二 21世纪以来温岭学校布局调整的动因及过程回顾

三 校际均衡追求下的公办学校质量布局

四 教育扩容背景下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格局

五 温岭市学校布局调整的成效与问题分析

六 温岭市学校布局调整程序的评价

第六章 人口稳定型县域学校布局调整研究:吉林东丰

一 东丰县基本情况

二 东丰县学校布局调整的背景及动因

三 东丰县学校布局调整的历史梳理

四 东丰县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过程

五 东丰县学校布局调整的成效与问题分析

六 东丰县学校布局调整程序的评价

第七章 人口流出主导型县域学校布局调整研究:甘肃庄浪

一 庄浪县概况

二 庄浪县学校布局调整的历史及动因分析

三 庄浪县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过程

四 庄浪县学校布局调整成效与问题分析

五 庄浪县学校布局调整程序的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后记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评价研究(社会变迁中的农村教育)是201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秦玉友。

得书感谢您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评价研究(社会变迁中的农村教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跳出农门:农民子女的职业非农化与身份市民化 电子书
一部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子女身份变化的专著。
差序治理: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分层互动——以后税费时期的花镇为例 电子书
以后税费时期的花镇为例,介绍农村税费改革之后的乡村治理。
边缘地带的治理 电子书
街头、村落作为社会边缘地带,该怎么治理?
残障权利研究(第3卷/第1期/2016·夏季号) 电子书
本书以残障权利为主题,就残障人就业、残障人教育、心智障碍、残障与性别、残障与法治等议题进行深入探索。书中作者们深入“田野”,直面真实世界,综合运用社会学、法学、政治学、教育学,乃至医学、公共卫生学等学科的话语和理论,以中国签署和批准的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为圭臬,以“基于权利的发展”这个全新的残障理念与国际人权标准为指引,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学者在人权视角下开展残障研究的成果。
出生性别比治理绩效的影响机制:基于制度分析视角的实证研究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