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研究(第二辑)

儒道研究(第二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中心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二辑。

内容简介

深入研究儒家和道家的义理和发展史,探讨儒家和道家在历史上彼此影响的过程与以及对于各自思想形态的影响,儒家道家思想的现代演化,儒道思想对于现代文明的意义,以及儒教和道教的相关理论问题等。

作者简介

编者卢国龙,1959年11月生,湖北黄梅人,198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文化中心主任、儒教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儒家道家思想,著有《中国重玄学》《郭象评传》《道教哲学》《宋儒微言》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儒学研究

柏格森生命哲学与现代新儒家道德哲学

一 柏格森生命创化学说与现代新儒家道德本体论

二 柏格森自我论与现代新儒家道德主体论

三 柏格森直觉主义与现代新儒家道德方法论

析论谢幼伟的孝道论

前言

一 简介谢幼伟先生的学思

二 对英哲罗素误解儒家孝道之批评

三 论孝与中国社会

四 孝治与民主

五 论孝道的实践

六 余论

由“天人关系”看先秦儒家的生态思想

一 自然天道观的初步建立

二 自然天道观的哲学化

三 “天人相分”的天道观

四 先秦儒家生态思想价值所在

姓氏与社稷关系考辨

道家与道教

正言若反:《道德经·绝圣弃智章》释义

(一)

(二)

(三)

(四)

(五)

张三丰生卒年代考及生平考

张三丰生卒年代考

张三丰生平考

《修真图》道教修炼思想浅析

一 《修真图》所体现的内丹术思想

二 《修真图》所体现的“存思术”思想

三 存思术与内丹术的糅合

四 结论

儒教信仰

从半神到人到神:儒家圣人观的演变

一 半神半人:孔子的圣人观

二 人伦之至:孟荀的圣人观

三 圣人通天:汉儒的圣人观(上)

四 神道设教:汉儒的圣人观(下)

结论:从神灵走向神圣

段正元对《大学》的现代诠释

一 《大学》的作者、年代与主旨

二 段正元讲《大学》

结语

儒教重建与儒教发展

梁启超和孔教运动

儒教形态的历史演变与现代模式建构

一 儒教形态的历史演变

二 儒教“现代形态”的早期探索

三 儒教“现代形态”的模式建构

复兴中华圣儒教 实现大同梦中国

一 为什么要复兴儒教

二 怎样复兴儒教

三 复兴儒教的历史意义

乡村儒学与乡村建设

乡村儒学的缘起与意义

一 乡村儒学兴起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 重建现代乡村儒学传播体系

三 乡村儒学实验的初步效果

四 反思与前瞻

重建中国社会新组织构造

一 从事乡村建设之缘由与目的

二 新团体生活——乡村组织

泗水县北东野村乡村儒学发展情况调查

一 北东野村乡村儒学普及的背景

二 对北东野村乡村儒学的调查和结论

三 对北东野村的基督教调查和结论

四 北东野村儒学和基督教发展的比较和结论

三教关系

近代基督宗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儒释道的冲击

一 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与传教自由

二 基督宗教与中国社会及宗教文化的冲突

三 基督宗教对儒、释、道三教的冲击及其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激发

出世与入世之间:净明道的援儒入道思想

前言

一 忠孝之本

二 正心净明

三 出世与入世

结语

儒道研究(第二辑)是2014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卢国龙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儒道研究(第二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国际孔孟学刊(第一辑) 电子书
《国际孔孟学刊》是关于海内外儒学研究及传播的国际性高端集刊,重点关注海内外儒学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以及儒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状况。
老子道文化研究(2019年第2辑) 电子书
本辑共收录了13篇文章,主要涉及老子与道家思想、道家文化研究、道家文本解读、道教与社会等方面内容。
王学研究(第八辑) 电子书
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八辑。
清儒之道:清代学者关于儒家之道的探寻、论辩与践行 电子书
清代既是儒家学说的总结期,又是儒家文化的衰落期。这本书带你看清代儒学的发展与挣扎。
王学研究(第九辑) 电子书
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九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