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中国:我的新汉学之路

问道中国:我的新汉学之路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邀请了18位“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和他们的中国导师,讲述他们与中国和新汉学结缘的故事,呈现他们的学术发展之路。

内容简介

进入20世纪后,越来越多的海外学者将现代中国研究纳入汉学研究中,拓展研究方法和内容,倡导学科交叉。海内外学人采取不同的研究进路,目的都是找寻中国文化及其发展之真谛,殊途而同归。“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自2013年起,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启动“新汉学计划”,助力培养汉学与中国研究青年人才。他们不远万里“问道中国”,以多样的国际视野和独特的个体经验观照中国,栽汉学之新苗,成思想之化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委会

魏离雅:双面共生

导师寄语:新汉学的践行者

冯海城:古典与现代的再遇见

导师寄语:祝贺“新汉学计划”博士冯海城荣获第十五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杜迪:走好喀麦隆汉语教学推广之路

导师寄语:一个有远大抱负的年轻人

柯裴:从记者到学者,走进那个“中国星球”

导师寄语:印象柯裴

阮国生:异国求学七载路,铅华洗尽终见“金”

导师寄语:让一切都回归历史的真实

区吉民:人生到处知何似

导师寄语:寄语我的外籍学生

希氏红绒:我的汉语情缘

导师寄语:山水相依师生缘,“新汉学计划”是纽带

何娇霞:纵横之间——一位美国汉语教育女博士的修己与达人

导师寄语:尽心尽力,乐在其中

高山:学术之路漫且艰,来华惜缘奋书卷

导师寄语:“新汉学计划”架桥,中外师生共筑学术路

谢依伦:“新汉学计划”助力《红楼梦》在马新传播“进行时”

导师寄语:“红学”下南洋

夏小雨:同“道”中人

导师寄语:“新汉学计划”——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

安然:乐身亦忧国 何地不安然

导师寄语: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庄秀玉:源理·礼圆——一位泰国汉语教师的中国情缘

导师寄语:徜徉在中泰语言和文化之间

寿酣: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导师寄语:为中法高等教育友好合作和学术交流共谱佳话

胜丽:寻迹丝路——一直在路上

导师寄语:寻找中外语言在“地名上的汇通”

凯琳:漫步于建筑与历史间

导师寄语:我的学生凯琳

廖朝骥:将学问植根于现实

导师寄语:我的学生廖朝骥

卡斯:学在中国——记忆、现实与思考

导师寄语:我与卡斯

问道中国:我的新汉学之路是202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编。

得书感谢您对《问道中国:我的新汉学之路》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何谓智库:我的智库生涯 电子书
本书是作者在考察世界各国智库并亲身经历了若干智库的组建及其活动基础之上写成的。它以自传体的写作方式,用娓娓道来的语言风格,告诉读者何谓真正的智库,如何建设这样的智库,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及放眼世界的鲜明特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在文化上与中国有诸多共性的日本,其智库建设的得失也会给我们诸多启示,帮助我们在建设适应我国国情的理想智库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妥。
史学的时间之维.新史学文库 电子书
新文化史运动领军人物林恩·亨特探讨历史学研究与写作中的时间维度。
大城市的新“土客”关系 电子书
本书以中国大城市的新“土客”关系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当下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实现路径及其背后的价值取向,以及这一实现路径所导致的实际的社会经济后果尤其是非政策预期的后果。本书认为大城市的新“土客”冲突从长远看不是如何分蛋糕的问题,而是发展视角下如何做大蛋糕的问题,解决路径只有通过经济的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实现,地方政府是第一责任主体;同时要充分反思大城市现行的“精英主义”地方性制度和身份政
大学之美:我的教育世界 电子书
本书记录了张尧学院士在担任中南大学校长期间的风采历程。
气韵潇湘:我心中的管道运输 电子书
本书系国家管网西气东输长沙输气分公司与湖南省能源局合作,开展“管道保护进校园作文比赛”工作,组织10所学校4000多名学生参加活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工作,各校共推荐100篇作文入选最终的决赛。本书就如何创新宣传方式,更好的提升宣传效果,提出了“精准宣传”这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