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当代文学的锵锵三人行,海峡两岸暨香港文坛的一段佳话,诗歌、散文、评论的文学盛宴。
内容简介
余光中是当代文坛大家,在诗歌、散文、翻译、评论等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评论家兼作家的李元洛、黄维与余光中交往数十年,堪称海峡两岸暨香港文坛的一段佳话,也是两岸文化交流的一个生动实例。
在这部书中,从两位朋友的角度,既介绍了余光中的生活,也从诗歌、散文、翻译、理论全方位切入,如导游般带领读者走进余光中的心灵世界与文学世界。
作者简介
作者李元洛,196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员、诗评家、散文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文联、湖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现为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已在海峡两岸出版《诗美学》《写给缪斯的情书——台港与海外新诗欣赏》《诗国神游——古典诗词现代读本》等诗学著作十余种,《唐诗之旅》《宋词之旅》《元曲之旅》《清诗之旅》等诗文化散文集十余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本书作者
序一: 惟凭明月吊光中
序二: 回到壮丽的光中
生活篇
楚云湘雨说诗踪
绣口锦心
笔花飞舞
全程“伴奏”
花开时节又逢君
当代文学史上的名城
“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花开时节又逢君
前度余郎今又来
汨罗江畔祭屈原
澄清湖一瞥
天涯观海
一
二
三
四
入此门者,莫存幸念
满天壮丽的霞光
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诗歌篇
海外游子的恋歌
盛唐的芬芳 现代的佳构
对人生的诗的哲思
回旋曲与应战书
一片柔情百首诗
大珠小珠落玉盘
一纸诗的控诉状
诗,不朽之盛事
一、《白玉苦瓜》和《希腊古瓶歌》
二、白玉苦瓜的中国性
三、白玉苦瓜和余光中
四、不朽的萦心之念
五、诗,不朽之盛事
星云呼应余光中《行路难》
一、《行路难》(余光中作)
二、《呼应余光中先生〈行路难〉》(星云大师作)
三、余光中行路难?
四、星云大师与余光中先生的文学缘
安慰落选的大象
散文篇
最出色最具风格的散文家
一、余光中的散文观
二、《九张床》
三、典雅
四、炫弄学问?
五、辽阔的想象世界
六、诗人之路
听听看看那冷雨
【附录】用《文心雕龙》“六观”法简析《听听那冷雨》
眺不到长安
向山水和圣人致敬
博雅之人,吐纳英华
一、学者散文释义
二、《何以解忧》的解忧五策
三、《何以解忧》的“博雅”
四、《何以解忧》的“英华”
五、文化修养的提升
综合篇
植根东土 旁采西域
海阔天空夜论诗
“你认为什么是诗?”
“你认为中国的新诗将怎样发展?”
“请谈谈你个人对诗的追求”
隔海的缪斯
独特性与普遍性
传统与现代
创造性艺术思维
望远镜中的隔海诗魂
一、浪子的回归
二、自我与现实
三、中国与西方
四、传统与现代
乡土诗人余光中
引言:余光中·乡土文学定义
50年代至70年代:从《鹅銮鼻》到《车过枋寮》
80年代以来:环保诗和乡土诗
80年代以来:山水诗和乡土诗
80年代以来:水果诗和乡土诗
结语:学者乡土诗
中诗西诗,诗是余家事
一、引言:余光中的文学评论和“诗话”
二、《青铜一梦》中的诗话
三、余光中诗话:“徐志摩”读错济慈的诗
四、余光中诗话:喜爱披头士,不亲现代诗
五、余光中诗话:易安是藕神,痖弦似火山
六、余光中诗话:“英诗班上最美丽的教材”
七、结语:为“余光中诗话”立项
济慈:余光中的“家人”
余光中论中文西化
说明
博采雅集,文苑英华《大观丛书》
壮丽余光中是2018年由九州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元洛。
得书感谢您对《壮丽余光中》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