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骊:从写情回目解味红楼梦

探骊:从写情回目解味红楼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不做繁琐考证,没有抽象理论,这本书以扎实的文本细读,为你打开一个欣赏《红楼梦》文学世界的窗口。

内容简介

《红楼梦》“大旨谈情”。该书即从小说写情的回目出发,撇开繁琐的考证和抽象的理论,结合小说的成书、版本、人物形象和具体情节,致力于为大众读者讲解《红楼梦》文学世界所蕴含的情感和艺术。作者熟悉《红楼梦》,对诸多细节别有会心,可以帮助“红”迷们真正走近《红楼梦》。

作者简介

作者刘上生 1943年7月生,江西新余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理事,湖南省古代文学学会理事,第二届长沙市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196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长期从事高等成人教育和高等师范教育。1986年获湖南省干部教育优秀教师称号。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主要是古代小说研究。著作有:我国第一部古代小说艺术史专著《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史》(1993年出版),1995年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第二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奖,湖南省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红学专著《走近曹雪芹:(红楼梦)心理新诠》(1997年出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前插图

导言:以回目为窗口

甄贾同梦,情空两观——解味“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抛父何故,此去焉归——解味“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一)

礼的高墙,情的缺口——解味“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二)

梦中长大,花下少年——解味“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一)

两个起点,双重主旨——解味“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二)

网络一线,伏脉千里——解味“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金玉弄幻,木石同行——解味“识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一场乱局,无限烟波——解味“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情友忏悔,宝玉寻索——解味“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花何解语,玉本生香——解味“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梦中乐园,笔下诗境——解味“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情思幽婉,边界分明——解味“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酒令出新,相知以品——解味“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祷福何福,斟情为情——解味“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情重知己,语通灵犀——解味“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规正心苦,赠帕意深——解味“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梦兆姻缘,情悟分定——解味“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人格意志,仁爱情怀——解味“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金兰相契,性情谁移——解味“黛钗和解”的有关回目

炼狱心火,不了情深——解味“金钏之死”的有关回目

性的超越,情的痴理——解味“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群芳所喻,花主所系——解味“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误为情惑,耻情而觉——解味“尤三姐之死”的有关回目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解味“晴雯之死”的有关回目(一)

闺阁冤恨,芙蓉清操——解味“晴雯之死”的有关回目(二)

贾母之变与黛玉之死——解味“黛玉之死”的有关回目(一)

生命终点的彩笔细描——解味“黛玉之死”的有关回目(二)

后记

探骊:从写情回目解味红楼梦是2019年由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出版,作者刘上生。

得书感谢您对《探骊:从写情回目解味红楼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最忆故园情 电子书
本书是一本散文集。浓浓街巷市井味、满满乡间烟火气的往事娓娓道来,鲜活的生活场景,生动的人物形象,沾满纯洁露珠、带着泥土芳香的清新文字,灵动的笔墨、飘逸的思绪,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同作者一起品尝生活的甘与甜。作者就像一位专心致志的工笔画家,将自己对故乡的无限热爱散文化地融入到字里行间,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幅质朴而迷人的粤西乡土自然风光画卷,谱写出一曲农耕文明远逝的动人挽歌,在久违的乡土散文中给人耳
《红楼梦》真相 电子书
本书主要针对《红楼梦》进行研究,探讨了包括《红楼梦》的原作者“石头”是曹雪芹吗、“石头”究竟为什么要撰写这部书、《红楼梦》为什么要用“满纸荒唐言”撰写、“满纸荒唐言”究竟荒唐在什么地方、《红楼梦》的“反面”“背面”究竟在书中何处、“一把辛酸泪”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红楼梦》里所撰写的究竟是什么事儿、这件事儿与清王朝有什么直接关系在内的诸多问题。
无障碍精读版名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电子书
本书共收集了鲁迅先生的四十多篇文章,既有散文又有杂文。鲁迅的散文意境优美,情感深沉。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充满诗情画意,把百草园的景致描写得绘声绘色,令人神往。再如《秋夜》,以象征的手法,寄托了自己与黑暗势力抗争,在艰难中顽强求索的精神。鲁迅的杂文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面貌。如《春末闲谈》《灯下漫笔》,都揭示了封建思想与道德的反动内核;《为了忘却的记念》
我看《红楼梦》 电子书
本书作者从《红楼梦》里摘取出特有的青春、人物、世情种种场景,用自己对现代生活的观感,对其中的各色人物、各样生存状态、各种人情世故进行了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