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研究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的正义思想,以及它面临的西方境遇和呈现出的中国价值。
内容简介
《阿马蒂亚·森正义思想研究》以阿马蒂亚·森正义思想为研究主题,旨在对其正义思想的生成背景、研究基点、建构前提、理论内涵、实现路径等做全方位的梳理与深度的开掘,从马克思正义思想的视域对其进行客观的审视,以彰显正义之间的内在张力,并从现实的角度对阿马蒂亚·森正义思想所面临的西方境遇和呈现出的中国价值,进行深入的探讨。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理论的构建,乃至中国公平正义的推进与实现,都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和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李翔,华东政法大学比较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所长,法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刑法学,国际刑法,比较刑法。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牧野论丛”编辑委员会
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牧野论丛”总序
序
导言
一 研究的缘起
二 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价值
第一章 阿马蒂亚·森正义思想的出场
第一节 阿马蒂亚·森正义思想的生成背景
一 东方文化的浸润与西方文明的熏陶
(一)森的生平与学术经历
(二)东方文化的浸润
(三)西方文明的熏陶
二 先验制度主义的时代局限
(一)先验制度主义的发展理路
1.霍布斯的开创性贡献
2.洛克的进一步拓展
3.卢梭的道德与公意追求
4.康德的先验论证
5.罗尔斯的当代复兴
(二)先验制度主义的时代局限
1.先验制度主义既不可行,又无必要
2.对制度的过度关注易陷入制度原教旨主义的泥潭
3.视域的狭隘容易造成对全球公正的忽略
三 现实比较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一)现实比较主义的发展理路
(二)森对现实比较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1.森对现实比较主义的继承
2.森对现实比较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 阿马蒂亚·森正义思想研究的基点
一 铲除现实不义而非阐释完美正义:正义的基本主题
二 社会选择理论:正义分析的工具
(一)社会选择的理论溯源
(二)森对社会选择理论的突破与重塑
(三)社会选择理论对正义的工具性价值
三 可行能力:正义评估的尺度
(一)“可行能力”的内涵
(二)可行能力的具体运用
四 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正义研究的方法
第三节 阿马蒂亚·森正义思想建构的理论前设
一 理智的审思
(一)传统理性观的省察
(二)从“理性选择”到“理智审思”
(三)理智于正义的建构性价值
二 开放的中立
(一)位置客观性及其幻象
(二)“封闭中立性”及其局限
(三)“开放中立性”及其优势
三 多样的缘由
第二章 正义思想的内涵:实质自由、能力平等与自由发展
第一节 实质自由:正义的首要辖域
一 自由的历史追问
(一)自由的多层面孔
(二)“两种自由”的分殊
(三)可行能力视野中的自由
二 实质自由对正义信息基础的祛魅与重塑
(一)对主流正义信息基础的理性祛魅
(二)实质自由:正义信息基础的建构与重塑
三 实质自由是手段与目标、机会与过程的辩证统一
(一)实质自由是手段与目标的有机结合
(二)实质自由是机会与过程的辩证统一
第二节 能力平等:正义的核心变量
一 “什么的平等”
(一)“什么的平等”与“为什么平等”
(二)人际相异性与多元化的平等
(三)平等观的崭新向度:能力平等
二 贫困的实质在于能力的剥夺
(一)以可行能力剥夺看待贫困
(二)繁荣的贫困病——难解的戈尔迪之结
(三)失业与性别不平等中的能力缺失
三 能力在正义中的关联效用与应用价值
(一)能力的关联效用
(二)能力平等在正义中的应用价值
第三节 自由发展:正义的伦理吁求
一 发展与正义的关联与耦合
(一)正义是发展的价值诉求和评判标尺
(二)发展是正义的具体表征和外在保障
(三)发展与正义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二 从单纯增长到人本维度的嬗变
(一)单纯经济增长的发展观
(二)综合的社会发展观
(三)可持续的发展观
(四)人本维度上的人类发展观
三 以自由看待发展
(一)自由视野中的发展
(二)发展的目的在于扩展人的实质自由
(三)自由有助于个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三章 达致正义的现实之维:民主、人权与全球正义
第一节 公共理性之上的民主
一 公共理性与民主
(一)何为公共理性
(二)民主的要义何在
(三)公共理性和民主的内在关联
二 民主的三重价值
(一)民主自身固有的重要性
(二)民主的工具性作用
(三)民主的建设性价值
三 民主通达正义的现实条件
(一)制度措施的构建与完善
(二)新闻媒体的独立和自由
(三)民主机会的选择与运用
(四)少数人的权利和包容性的优先
第二节 自由主张之上的人权
一 人权界说
(一)对人权的批评与诘责
(二)人权究竟是什么
二 人权的自由之域
(一)自由视域下的人权
(二)人权实现过程中的“完善责任”和“不完善责任”
(三)人权中自由与利益的分歧与融合
三 人权的普适之路
(一)人权普适道路上的理性审思
(二)超越人权的地域之囿
(三)人权内容的丰富与全球性拓展
第三节 差异与共融上的全球正义
一 文明的冲突还是文化的霸权
(一)全球化时代面临的正义挑战
(二)文明冲突:暴力与冲突的新范式?
(三)文明冲突背后隐含的文化霸权
二 身份命运的幻象与迷雾
(一)文明的禁闭与身份的认同
(二)单一幻象引致的暴力与冲突
(三)走出身份的幻象与迷雾
三 全球正义何以可能
(一)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互融
(二)积极支持不同国度的对话与沟通
(三)积极推进相关组织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第四章 正义的张力:阿马蒂亚·森正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审视
第一节 马克思正义思想探要
一 缺席还是在场: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存无之辩
(一)马克思正义思想的纷争缘起
(二)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存无之辩
1.马克思是否认为资本主义不正义
2.马克思缘何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
3.马克思视域下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正义还是超正义?
(三)超越纷争: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正义
二 廓清与澄明:马克思正义思想的本真内涵
(一)吁求、批判与超越:马克思正义思想的理论逻辑
(二)历史与阶级的统一:马克思正义思想的方法论基础
(三)生产正义:马克思正义思想的思维向度
(四)共产主义:正义的消解与超越
第二节 马克思与阿马蒂亚·森正义思想的相通与交融
一 相似的运思方法:对现实的聚焦与比较
二 相同的逻辑起点:对个人与社会的正义观照
三 共同的动力之源:“改变世界”中对抽象正义的批判
四 共通的价值旨归:人的自由发展
第三节 马克思视域下阿马蒂亚·森正义思想的不足与局限
一 生产方式的缺失和对马克思正义理解的偏颇
二 表层的成因分析与殊异的变革之路
三 民主与人权观点的曲解与僭越
四 难以跳出自由主义的窠臼
第四节 阿马蒂亚·森对马克思正义思想的丰富与拓展
一 从宏观到微观:扩大了正义的研究视域
二 经济学与哲学的融合:拓展了正义的思维路径
三 以发展旨向自由与以自由看待发展:丰富了自由与发展的关联
第五章 阿马蒂亚·森正义思想的西方境遇与中国价值
第一节 阿马蒂亚·森正义思想在西方的争鸣与回应
一 罗尔斯与森的交流与争鸣
二 柯亨对森的质疑与批评
三 努斯鲍姆对森的完善和补充
第二节 阿马蒂亚·森正义思想对中国的现实启迪
一 树立人本理念:实现公平正义的前提
二 构建能力政府:实现公平正义的核心
(一)问政于民与开放政府
(二)机会平等与有为政府
(三)政治自由与民主政府
三 完善各项制度:实现公平正义的关键
(一)改革分配制度,实现公平分配
(二)完善市场制度,提振经济效率
(三)加强监督制度,防止腐败滋生
第三节 当代语境下我们该如何接手正义
一 以马克思正义思想为理论坐标
二 批判借鉴西方正义思想
三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正义理论体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阿马蒂亚·森正义思想研究是202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翔。
得书感谢您对《阿马蒂亚·森正义思想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