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通过12个专题研究,力图揭示“社会天文学”这个概念的内涵,及其与西方天文学史的差异所在。
内容简介
作为很早提出“社会天文学”概念的研究者,本书作者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天象(包括星占)对政治运作、战争兴废等重大事件影响的研究,并取得不少重要成果。
本书以天象、星占等为横轴,旁涉政治史、军事史、术数学等专门领域。
作者简介
作者黄一农,1956年生,现任台湾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士。1977年毕业于新竹清华大学物理学系,1985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而后于马萨诸塞州立大学从事天文学研究,并于Nature和Science等权威期刊发表过论文,自1987年改行任职于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至今。
黄一农教授的研究领域遍及科学史、中西文明交流史、明末清初史、术数史、军事史、海洋探险史等,在2006年以自学的成果被选为中研院人文组院士。曾任荷兰莱顿大学首届“胡适汉学访问讲座教授”、香港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荣誉教授、北京清华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台北艺术大学关渡讲座教授、北京中国科学院名誉研究员。代表作有《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社会天文学史十讲》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自序
汉成帝与丞相翟方进死亡之谜
一、前言
二、汉代宰相与灾异之关系
三、“荧惑守心”的星占意义
四、翟方进之死
五、汉成帝时代之政治环境
六、结论
中国星占学上最凶的天象——“荧惑守心”
一、前言
二、“荧惑守心”的星占意义
三、文献中的“荧惑守心”
四、古人对星占事应的态度
五、星占占辞的演变
六、结论
中国星占学上最吉的天象——“五星会聚”
一、前言
二、周共和以前的“五星会聚”天象
三、周共和至秦代的“五星会聚”天象
四、汉初以后的“五星会聚”天象
五、结论
星占对中国古代战争的影响
一、前言
二、月晕左角的星占意义
三、晁崇之降魏与思叛
四、天文官与星占术的关系
五、术数家在战时的角色
六、结论
耶稣会士对中国传统星占术数的态度
一、前言
二、传统中国社会对星占术数的态度
三、教会对中国传统星占术数的态度
四、结论
从尹湾汉墓简牍看中国社会的择日传统
一、前言
二、行道吉凶术
三、刑德行时术
四、历谱中之选择术
五、复日及相关神煞
六、结论
敦煌本具注历日新探
一、绪言
二、敦煌具注历日鸟瞰
三、具注历日相关内容解读
四、残历年代的考定
(一)散0674号,后晋高祖天福四年(939)历日
(二)斯3824v号,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历日
(三)伯2832号,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历日
(四)伯4983号,唐昭宗大顺三年(829)历日
(五)伯2973号,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历日
(六)伯3900v号,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历日
(七)伯2583号,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历日
(八)散0230号,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历日
(九)伯3284v号,唐懿宗咸通五年(864)历日
(十)伯3434v,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历日
(十一)伯5024号,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历日
(十二)散1721及伯3248v号,唐昭宗乾宁四年(897)历日
(十三)木刻009号前页纸背残历日
(十四)斯5919号残历日
(十五)伯3054v号残历日
(十六)其他敦煌本具注历日
五、结语
选择术中的嫁娶宜忌
一、前言
二、“亥不嫁娶”禁忌的形成
三、“阴阳不将”与嫁娶宜忌
四、近人对“亥不行嫁”避忌的态度
五、小结
清前期对“四余”定义及其存废的争执
一、前言
二、中国传统对四余的定义
三、四余在术数中的应用
四、耶稣会天文家对“四余”的态度及其所引发的争辩
五、结论
清前期对觜、参两宿先后次序的争执
一、前言
二、传统觜、参两宿的距星
三、天主教天文家对觜、参两宿次序的态度
四、保守人士对官定参觜顺序的反弹
五、结语
天理教起义与闰八月不祥之说析探
一、引 言
二、闰八月与嘉庆十八年天理教起义
三、清代的置闰与嘉庆十八年不闰八月的真相
四、闰八月不祥之说的流传及其影响
五、结 语
通书——中国传统天文与社会的交融
一、中国传统天文中的选择术
二、通书的出现及其演变
三、洪氏继成堂通书
四、民间选择术与官方天文学
五、结论
制天命而用:星占、术数与中国古代社会(新视域学术文丛)是2018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黄一农。
得书感谢您对《制天命而用:星占、术数与中国古代社会(新视域学术文丛)》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