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以文献和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为背景,比照艺术史的发展及其理论,结合分析艺术作品的方法,对肖邦的艺术风格的形成及嬗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内容简介
作为浪漫主义黄金时期的代表人物肖邦,是深入研究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个案。肖邦艺术风格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18、19世纪华沙独特的社会结构以及隶属于它的艺术群落对他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19世纪20年代欧洲文艺领域中蓬勃发展的浪漫主义思潮、波兰的浪漫主义文学给予他的创作以更直接的影响,特别是浪漫主义诗人米茨凯维奇的诗歌是肖邦钢琴音乐诗意的重要源泉。肖邦作为浪漫主义音乐语言的创造者之一,其独特性必须放到音乐美学史上来认识,它是典型的情感论音乐。情感论美学思想,从古希腊至19世纪有一条清晰的发展线索,到黑格尔至高峰,尤其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成为最重要的主导精神,核心即“精神内容就是艺术之所在”。在有关音乐的情感内容及其主体性问题上,肖邦可谓几乎全盘接受了黑格尔的理论主张,他的艺术风格从“感伤悲情性”到“内在戏剧性”的嬗变,无不浸透着肖邦主体性的独特情感体验。
作者简介
作者刘进清,艺术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全国高等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文化部社会艺术水平考试钢琴专业高级考官,武汉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艺术学理论和钢琴文献的研究。至今已在《武汉大学学报》、《人文论丛》、《黄钟》、《艺术百家》等中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与教材4部,参与或独立主持国家或省级科研项目4项,曾应邀赴法国、奥地利、意大利、美国、日本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 本书的关注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肖邦艺术风格形成的社会基础
第一节 肖邦时代的华沙音乐艺术
第二节 肖邦与密茨凯维奇及其诗歌
第三节 波兰民间音乐与肖邦钢琴音乐的诗化重构
第二章“情感论”与肖邦的艺术风格
第一节 “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对肖邦的影响
第三章肖邦钢琴艺术风格的嬗变
第一节 关于音乐作品的“感伤悲情性”
第二节 关于音乐作品的“内在戏剧性”
结束语
肖邦作品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肖邦艺术风格的形成及嬗变是20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进清。
得书感谢您对《肖邦艺术风格的形成及嬗变》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