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歌行艺术研究

杜甫歌行艺术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对杜甫现存的140多篇歌行作品进行梳理和研究。

内容简介

《杜甫歌行艺术研究》通过对杜甫现存的140余篇歌行作品进行编年梳理,力求系统呈现杜甫歌行一体的创作历史。并分为五个专题,从抒情、叙事、审美风貌、体制、音乐等五个方面对杜甫歌行作品进行研究,指出杜甫歌行艺术以“革新为复古”的精神实质。在歌行一体高度成熟、日趋走向文人化的盛唐,杜甫有意识地回归更早的乐歌传统,从抒情、叙事、审美风貌、体制、音乐五个方面继承了汉魏乐府的精神内核,开拓了歌行艺术的表现力,最终将歌行一体艺术成就推到无以复加的高度。

作者简介

作者辛晓娟,1981年生,四川成都人。1999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做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诗歌。曾在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从阮籍到李白:游侠类诗歌传统的定型》、《杜甫早期歌行创作中的“赠诗拟体”现象》、《杜甫歌行中哆悲”与“丽”的审美张力》等多篇论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摘要

序论

一、杜甫歌行体的界定、源流与乐府及七古的关系

二、杜甫歌行体研究现状

三、杜甫对歌行一体的自觉选择

第一章 杜甫歌行创作历程的初始阶段——从壮游到长安十年

一、杜甫歌行创作的准备阶段

二、十年长安——杜甫歌行创作的开始

1. 京城流行的歌行创作风气对杜甫的影响

2. 李白、岑参、薛华等友人的影响

3. 杜甫对社会现实的留意以及盛唐后现实主义题材增加的趋势

三、杜甫歌行创作求变之始——盛世转折,安史之乱

1. 对歌行体语言艺术的新探索

2. 现实主义的深入——《哀王孙》、《悲陈陶》、《哀江头》等名篇

第二章 杜甫歌行创作的发展阶段——随驾凤翔到蜀中草堂

一、人生的再次剧变,随驾凤翔到放还

1. 北征途中的《徒步归行》

2. 重返长安短暂安宁:《偪侧行》、《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

二、贬谪华州到弃官而去——咏物、侍宴之作及名篇《洗兵马》

三、同谷七歌

四、蜀中草堂时期

1. 营建草堂之初

2. 草堂后期到辗转绵州——有意改造歌行体

3. 蜀乱居梓州——歌行功用、美学境界的丰富

4. 入严武幕府——杜诗歌行悲丽、盛衰结合境界之始

第三章 杜甫歌行创作的高峰——夔州时期到晚年漂泊

一、出蜀入峡时的歌行创作

二、夔州时期——杜诗歌行创作的高峰

1. 迁居白帝城——律体大成与歌行体变化酝酿时期

2. 歌行体中悲丽结合美学风格的顶峰:《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3. 夔州歌行艺术总体评价

三、自峡入荆,漂泊中最后的歌行创作

第四章 杜甫歌行中的抒情特质

一、杜甫“敢于达情”,开拓了诗歌尤其是歌行的感情厚度

二、杜诗歌行中的深切情感往往和家国之悲结合,具有格外动人的情感力度

三、杜甫有意识地增强歌行的内部音乐性,从而增强其抒情性

1. 以“歌者意识”增加抒情强度

2. 以“当面述说”的手法拉近抒情距离

第五章 杜甫歌行的叙事艺术

一、杜诗“诗史”说

二、杜甫乐府歌行作品的叙事成就

三、杜甫歌行叙事是对《诗经》、乐府两大叙事传统的整合

1. 《诗经》与汉乐府是中国古代叙事诗两大不同源头

2. 杜甫歌行对《诗经》传统的继承

3. 杜甫歌行对乐府传统的继承

4. 杜甫对这两种传统的融合、对中唐叙事诗的启发

四、杜甫叙事诗对中唐叙事诗繁荣的影响

1. 娱乐主题的进一步强化

2. 语言艺术的进一步通俗化

第六章 杜甫歌行的审美特征

一、杜甫歌行中“悲”与“丽”的审美张力

1. 杜甫诗中“悲”的色彩

2. 从晋宋到初盛唐歌行“丽”的美学基调

3. 杜诗以“悲”破“丽”的艺术手法

4. 杜诗以“丽”笔写“悲”的美学创造

5. 悲句与丽句的交替错综之美

二、猎奇与壮歌

1. 早期的猎奇之作——咏鹰马等壮歌

2. 蜀中时期——“奇”的审美特质的进一步发展

3. 夔州时期——雄奇险怪风格的强化

第七章 杜甫歌行体制——新题乐府创作研究

一、新题乐府的界定及元、白等人对杜甫的祖述

二、六朝至初盛唐时的乐府体制

三、杜甫的新题乐府创作

1.“即事名篇”的开端

2.“撷词名篇”的命题方式

3. 现实性题材的加入

四、杜甫新题乐府对于元、白“新乐府”创作的影响

五、杜甫新题乐府创作复古与革新的实质

1. 杜甫新题乐府创作的实质是一种更高意义的复古

2. 杜甫少作旧题乐府的原因

第八章 杜甫歌行的音乐性

一、传统七言诗歌的音乐节奏特色

二、杜甫之前七言诗歌的音乐节奏特色

1. 曼声促节——鲍照为代表的早期七言歌行的节奏特色

2. 初盛唐歌行——对曼声促节节奏特色的继承与丰富

三、杜诗节奏向沉郁顿挫转变,标志七言诗歌内部音乐性的成熟

1. 继承前代蝉联流转,流丽疏放的歌行特色

2. 沉郁——集前代大成的盛唐正音

3. 顿挫——杜甫的变化与开拓

结论

附录 杜甫歌行专篇考证——《戏作花卿歌》新考

从《百忧集行》、《严氏溪放歌行》看杜甫与高适、严武等蜀中好友的交游

1. 《百忧集行》、《严氏溪放歌行》中的“主人”与“公卿”考

2. 杜甫与蜀中诸友的交往及其处世之道、仕进之心

参考文献

参考论文

后记

杜甫歌行艺术研究是2013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辛晓娟。

得书感谢您对《杜甫歌行艺术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艺术与道德的冲突与融合:王尔德创作 电子书
本书主要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方法,结合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历史、政治、社会背景,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王尔德创作的伦理思想在其艺术实践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揭示了王尔德艺术实践中的伦理内涵和内在关联,着重探讨了艺术与伦理道德既相冲突又相互融合的具体特征。
叙事空白研究 电子书
叙事空白指的是叙事作品中的某些意义在文本中未被传达出来或未被明确传达出来的现象。它是一种十分普遍而又重要的叙事交流现象。小说中的省略让文本意义“隐而愈显”;戏剧中的静默让观众感受到更大的震撼;电影中的空镜头让观众久久回味……迄今尚未有人从叙事学的角度对此加以深入研究。本书试图从广义叙事学的角度,采用理论阐释法和文本分析法,对叙事空白的成因、表述、填补和价值四个方面作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
莫言小说研究 电子书
全面研究了莫言小说世界、文学观念、叙述世界能方面。
元嘉文学研究 电子书
元嘉文学是南朝文学的开端,也是中古文学摆脱玄言文风影响的第一个阶段,被人称为“诗运一转关也”。这一时期涌现了诸多深具影响力的著名作家,各体文学都取得了一定成就。本书对元嘉文学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包括儒学兴起与文学变化的关系、元嘉文学思潮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元嘉诗歌演进过程、“元嘉体”的体制特征、元嘉散文在中古散文发展中的地位、元嘉文学与永明文学的关系等,并指出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别人家的孩子,长大都在做什么2:艺术在每个角落 电子书
“SELF格致论道讲坛”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的国内原创、极具影响力的科学文化讲坛。《爱上科学?科学引领未来》系列书是精选该讲坛中诸多优秀科学家、教育家、中科院院士、学者的演讲内容,经整理、分类、改编,形成文字,出版成书。内容覆盖科技、教育、艺术、生活等多个方面,展现我国科研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传授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带你领略科学之美,非常适合青少年及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