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哲学导论:范式与方法论

未来中国哲学导论:范式与方法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王宝峰的新书提倡通过转换研究范式实现中国哲学学科的创新发展。

内容简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以诠释学为视域的中国哲学文献学研究”重要阶段性成果西北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王宝峰(1968-),男,史学(中国思想史)博士。现供职于西北大学哲学系。出版《李贽儒家思想研究》,该书获得“陕西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中国哲学史校注》等著作。

本书针对“选出而叙述之”范式导致中国哲学学术研究缺失“中国效度”“哲学效度”问题,主张在“谢无量范式”基础上,从“子学路径”“以西解中”向“经学路径”“以中化西”进行“范式转换”,期以作者原创的“‘述古’态度”“周文轴心”“中国哲学诠释学五层次理论”等方法论,实现中国哲学学科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作者简介

作者王宝峰,1965年4月出生,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授。1988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金属压力加工系,获工学硕士学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上篇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谢无量范式”

一、“谢无量范式”之“中国效度”

(一)“释古”态度

(二)“六经”与孔子

(三)正统大道与经学脉络

二、“谢无量范式”之“哲学效度”

(一)哲学与哲学史正名

(二)以宇宙论、伦理学为主脉

(三)以人性论为核心内容

三、“谢无量范式”之中西哲学比较

(一)哲学之名的比较

(二)上古哲学之中西比较

(三)论王充唯物主义思想

(四)近世哲学之比较

四、两种范式下的名学观

(一)“谢无量范式”之名学观

(二)胡适名学观

(三)冯友兰名学观

五、范式转换

(一)“谢无量范式”何以消失百年?

(二)“谢无量范式”为什么要回归?

下篇 未来中国哲学要论

一、“述古”态度

(一)“疑古”平议

(二)“述古”贞义

(三)“二重证据法”之“述古”内涵

(四)“述古”乃诠释学之态度

(五)传统思想文化研究之“态度转换”

二、“周文轴心”

(一)中国“轴心时代”辨析

(二)“周文轴心”

三、从“子学路径”到“经学路径”

四、从“以西解中”到“以中化西”

五、中国哲学诠释学大纲

(一)傅伟勋“创造的诠释学”

(二)成中英“本体诠释学”及刘笑敢“定向诠释学”

(三)黄俊杰“中国诠释学的三个面相”和林安梧“造乎其道”的诠释学等

(四)汤一介、景海峰、洪汉鼎、潘德荣等学者创建“中国解释学”的探索

(五)“中国哲学诠释学五层次理论”论纲

六、让“中国哲学”成为“哲学”

后记/月满西楼又中秋

未来中国哲学导论:范式与方法论是2018年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宝峰。

得书感谢您对《未来中国哲学导论:范式与方法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2017) 电子书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为中华日本哲学会的会刊。
生命与自由——法国存在哲学引论 电子书
本书首先探讨萨特存在主义的自由哲学,然后是马塞尔的思想,最后上溯到帕斯卡尔。这一回溯的思路反映出作者思想和精神的某种趋向,即先是离开萨特的无神论存在主义而走向有神论的存在主义,后又离开现代存在主义,走向法国近代早期的更为原本的存在与生命哲学的思想。
经验范式的辩证法解读: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研究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经验”在辩证法中的命运、辩证法起点概念的重构、绝对的否定与差异性逻辑、“否定的”真理观、“否定的”自由观、辩证法精神的两个维度及其实现途径。
哲学入门 电子书
本教材不囿于某一国别、派别、部门的哲学,以尽量公正的态度面对和探究人类的哲学智慧,由浅入深地导引学生从“宫墙外望”到“初识门庭”,生成关于哲学世界的基本图景,使学生在进入哲学之门之时形成对哲学的高层次理解;提高学生的哲学、人文素养,促进理论思维训练;初步领略哲学风采和精华,逐渐感悟智慧的人生境界。教材在探讨哲学的诞生、哲学与智慧、哲学与时代,哲学与思维、哲学与文明、哲学与民族、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派别
工程伦理导论(慕课版) 电子书
本书以理论-意识-实践为主线,在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中培养新时代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程伦理意识和责任感,帮助读者自觉遵循伦理基本规范,提高工程伦理决策能力。全书共三篇9章,从理论与方法、意识与责任、实践与辨识三个方面,探讨了工程与人、工程与社会、工程与环境关系。书中选取大量中国工程实践的典型案例,力求展示中国工程实践的伦理问题,做到理论通俗易懂,深浅适当,案例丰富,满足工科学生学习工程伦理的需要。本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