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深入研究证券发行监管法规,探讨大股东治理积极作用与内部利益侵占,回答市场适应性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在信息不对称理论与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内引入了我国证券发行监管法规,考虑了股权结构、股价操纵、内部人交易和控制权私利等因素,构建理论模型并实证检验了大股东的信息优势与控制权优势对上市公司增发决策和公告效应的影响。本书结论既肯定了大股东治理具有的积极作用,也揭示了增发背后的“圈钱”动机。本书还揭示了增发背后的内部人利益协同效应与利益侵占效应,证实了市场能够对公告做出适当反馈,从而回答了“为什么公司会选择证券发行方式、市场对公司决策又会怎样回应”等证券发行研究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内容简介
版权页
前言
目录
主要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实践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基本概念界定
1.4.1 证券类型、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与证券承销方式
1.4.2 公开发行与非公开发行
1.4.3 首个公告日与发行公告日
1.4.4 定价机制与发行价格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本书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本书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大股东控制下的代理问题研究
2.1.1 控股股东代理问题概述
2.1.2 大股东控制与中国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代理问题
2.2 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研究
2.2.1 信息不对称框架内的逆向选择与信号传递模型
2.2.2 逆向选择问题影响再融资决策的模型研究
2.2.3 代理问题对公司股权再融资决策的影响研究
2.3 股权再融资的公告效应研究
2.3.1 信息不对称影响下的股权再融资公告效应研究
2.3.2 代理问题影响下的股权再融资公告效应研究
2.3.3 内部人交易、股价操纵与股权再融资公告效应研究
2.3.4 “圈钱”动机与股权再融资公告效应研究
2.4 文献述评与启示
2.4.1 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如何选择增发方式
2.4.2 控制权私利对增发公告效应的影响
2.4.3 股价操纵对增发方式选择和增发公告效应的影响
2.4.4 定向增发背后是否具有“圈钱”动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3.1 现有模型结合中国制度环境的拓展思路
3.2 大股东控制下的增发方式选择模型
3.2.1 模型假设
3.2.2 模型分析
3.3 大股东控制下的增发预案公告效应
3.4 研究假设
3.4.1 增发方式选择的研究假设
3.4.2 增发公告效应的研究假设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证研究设计
4.1 研究数据收集
4.1.1 样本选取
4.1.2 数据来源
4.2 研究变量测度
4.2.1 测度控股股东私人信息
4.2.2 测度公告前的股价操纵
4.2.3 测度控制权私利
4.2.4 控制变量的选取与测度
4.3 假设检验方法与实证模型构建
4.3.1 假设检验方法
4.3.2 实证模型构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证检验结果
5.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5.2 大股东影响下的增发方式选择
5.3 大股东影响下的增发公告效应检验
5.4 大股东“圈钱”动机与多次定向增发的公告效应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果讨论
6.1 大股东控制与增发方式选择的关系
6.2 大股东控制与定向增发公告效应的关系
6.3 研究结果的意义讨论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局限性与研究展望
附录A 第3章中部分引理、命题和推论的证明
附录A-1 引理1的证明过程
附录A-2 引理2的证明过程
附录A-3 命题1的证明过程
附录A-4 命题2的证明过程
附录A-5 引理3的证明过程
附录A-6 命题3的证明过程
附录A-7 推论3的证明过程
附录A-8 引理4的证明过程
附录A-9 命题4的证明过程
附录A-10 命题5的证明过程
附录B 增发公告效应的事件研究的STATA程序
附录C 按规模与账面市值比率选择对照组公司的STATA程序
附录D “预期现金持有模型”的回归结果
参考文献
致谢
反侵权盗版声明
封底
大股东信息优势、增发决策与市场反馈是2018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贾钢。
得书感谢您对《大股东信息优势、增发决策与市场反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