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GPS双模软件接收机原理与实现技术

北斗/GPS双模软件接收机原理与实现技术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内容翔实,理论和实践并重,适合电子、航空航天、测绘测控、自动控制、地理、交通、农林、遥感、规划等领域中从事卫星导航定位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院所人员,以及通信电子类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既可作为参考资料,也可作为教辅参考书。

鲁郁博士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卫星导航研发工作,长期工作于卫星导航领域的前沿,本书是他和他的团队的新科研成果与实践的总结,是北斗/GPS双模接收机设计理论和方法方面少有的一本具有实际指导和借鉴作用的专著。

内容简介

本书专从电子工程和通信技术的角度详细讲解GPS和北斗双系统接收机的原理,在对GPS和北斗系统的历史演进进行介绍的同时,详细讲解了GPS和北斗接收机内部从信号跟踪与捕获,到卫星位置速度计算、观测量模型分析和定位导航解算的几乎所有信号处理理论,同时也融进了作者在该领域多年的研发经验和心得。全书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阐述的同时,紧密结合理论知识点实现了一台GPS和北斗双系统软件接收机,给出了该软件接收机源代码,该源代码实现了本书讲解的所有理论知识点,读者可以在阅读本书理论部分的同时运行相应程序,自行对运行结果进行理解和分析,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源代码进行修改,更快更好地理解GPS和北斗双系统接收机设计的理论,为进一步地深化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鲁郁: 河南信阳人, 1997年和2000年从北京大学电子学系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6年从美国加州大学Riverside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在博士学习期间开始接触GPS技术,参与了GPS软件接收机开源项目,博士毕业后在美国硅谷创业公司从事GPS芯片的研发和设计。2009年归国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和展讯通信有限公司任职。鲁郁博士从2001年开始一直坚持在卫星导航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和算法研究工作,参与或主持了多款卫星导航芯片和系统的设计,在卫星导航技术领域有深厚的积累,近年来主要从事GPS/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工程化和产业化方面的工作。

章节目录

目录

第1章定位、坐标系和时间标准 1

1.1问题的提出 2

1.1.1基本目的和基本定位系统 2

1.1.2时钟问题 5

1.1.3一个改进的系统 6

1.1.4改进后系统的总结 10

1.2常用坐标系 11

1.2.1地心惯性坐标系 11

1.2.2测地坐标系 12

1.2.3ECEF坐标系 15

1.2.4ENU或NED坐标系 19

1.2.5运动本体坐标系 21

1.3时间系统 23

1.3.1太阳时和恒星时 23

1.3.2力学时 24

1.3.3原子时和协调世界时(UTC) 25

1.3.4GPS时(GPST) 26

1.3.5北斗时(BDT) 28

参考文献 29

第2章GPS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介 31

2.1GPS系统的历史由来 32

2.2GPS系统的构成 39

2.3GPS的现代化计划 47

2.4 北斗导航系统概述 53

参考文献 60

第3章GPS和北斗的信号格式与导航电文 63

3.1GPS信号 64

3.1.1GPS信号的产生机制 64

3.1.2C/A码发生器 70

3.1.3C/A码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 76

3.2北斗信号 82

3.2.1北斗信号结构 82

3.2.2北斗伪随机码发生器 86

3.2.3北斗伪随机码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 90

3.3导航电文 93

3.3.1GPS导航电文 93

3.3.2北斗导航电文 101

3.4不同卫星信号的时间关系 111

参考文献 114

第4章信号捕获和跟踪 117

4.1信号捕获 119

4.1.1信号捕获的基本概念 119

4.1.2基于时域相关器的信号捕获 125

4.1.3基于匹配滤波器的信号捕获 132

4.1.4基于FFT的信号捕获 134

4.1.5短时相关匹配滤波器和FFT结合的信号捕获 139

4.1.6基于数据分块和频率补偿的信号捕获 145

4.1.7信号捕获的门限设定 153

4.1.8相干积分和非相干积分 157

4.2信号跟踪 163

4.2.1基本的锁相环 164

4.2.2线性锁相环的热噪声性能分析 173

4.2.3载波跟踪环 175

4.2.4伪码跟踪环 186

4.2.5跟踪环实现和调试中的问题 197

4.2.6比特同步 214

4.2.7子帧同步 219

参考文献 222

第5章双模观测量提取和误差分析 227

5.1伪距观测量 228

5.2载波相位观测量 233

5.3多普勒频率和积分多普勒观测量 236

5.4观测量误差特性分析 240

5.4.1卫星时钟误差 241

5.4.2星历误差 242

5.4.3电离层延迟 244

5.4.4对流层延迟 247

5.4.5多径效应 249

5.4.6接收机误差 253

5.5差分GNSS技术 253

参考文献 267

第6章卫星位置和速度的计算 271

6.1卫星轨道理论 272

6.2GPS卫星和北斗MEO/IGSO卫星 279

6.3北斗GEO卫星 284

6.4卫星位置和速度的插值计算 287

6.5精密星历和星历扩展 289

参考文献 294

第7章位置、速度和时间解算 297

7.1最小二乘法解算 298

7.1.1基本原理 298

7.1.2加权的最小二乘法 301

7.1.3利用伪距观测量计算位置和钟偏 304

7.1.4利用多普勒观测量计算速度和钟漂 311

7.1.5卫星的仰角和方位角 313

7.1.6几何精度因子 316

7.1.7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RAIM) 322

7.2卡尔曼滤波解算 328

7.2.1递归最小二乘法 328

7.2.2基本的卡尔曼滤波器 333

7.2.3从连续时间系统到离散时间系统 336

7.2.4扩展卡尔曼滤波器 339

7.2.5接收机中常用的几种KF模型 342

7.2.6卡尔曼滤波具体实现中的技术处理 351

7.3最小二乘法和卡尔曼滤波总结 356

参考文献 360

第8章射频前端 363

8.1卫星信号的发射与接收 364

8.2级联系统的噪声系数 367

8.3带通采样原理 369

8.4中频采样方案和射频采样方案 373

8.4.1中频采样方案 373

8.4.2射频采样方案 376

8.5自动增益控制(AGC)和量化位宽 380

8.6射频载噪比和基带信噪比的关系 384

8.7射频前端频率方案实例分析 386

参考文献 388

第9章北斗和GPS双模软件接收机的实现 391

9.1双模软件接收机的信号源 392

9.2双模接收机的软件模块和程序运行界面 395

9.3双模接收机数据处理结果 400

附录A基本矩阵和向量运算 409

A.1逆矩阵及其性质 410

A.2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411

A.3二次型和有定矩阵 412

A.4几种重要的矩阵分解 414

A.5矩阵分析初步 418

附录B直角坐标系的转换和旋转 421

附录CNBP和WBP的均值和方差 429

附录D和卫星椭圆轨道相关的推导 433

附录E电离层延迟的Klobuchar模型 437

北斗/GPS双模软件接收机原理与实现技术是2016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鲁郁。

得书感谢您对《北斗/GPS双模软件接收机原理与实现技术》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可见光通信新型发光器件原理与应用 电子书
目前国内尚没有全面总结讨论适用于可见光通信的光源器件发展的图书。 本书取材新颖,内容翔实,集成了国际上氮化物发光器件领域全前沿的热点方向与研究成果。 本书重点分析了新型器件的电学与光学特性,并讨论了不同器件对于可见光通信应用中所具有的显著优势。
5G无线网络技术与规划设计 电子书
《5G无线网络技术与规划设计》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领域的专家邬贺铨院士作序并推荐。 《5G无线网络技术与规划设计》书中有8章内容,各内容单独成章节,可以有的放矢;本书特点是每章节都有一张彩色的内容概览图,读者可以对5G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更有层次感,架构感,对深入了解全书的内容更有把握。 《5G无线网络技术与规划设计》是一本以5G技术和通信协议为基础,从理论分析到规划设计建设实践的工具书。书中对5G无线网关键技术、空口物理层协议,基站覆盖、容量基本能力分析,基站设备的发展演进,无线网络规划、设计,室内覆盖系统方案都有详细的介绍。 《5G无线网络技术与规划设计》一书的作者均在项目一线从事无线网规划、咨询、设计多年,有非常丰富的工程项目经验,本书与市场中的同类书相比,更侧重于理论结合工程实践,从系统参数到原理实现,从通信设备到工程建造都有详细介绍,无论是参与过5G试验网,还是初次接触5G的人员均可受益,均可强化自己的通信系统知识,掌握基本的5G技术,收获颇丰。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空口特性与关键技术 电子书
5G一线的通信专家力作; 内容基于3GPP R15标准; 对3GPP标准的制定过程有详细介绍。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承载关键技术与规划设计 电子书
1.作者实际参与了中国移动5G网络在武汉市的规模测试工作,主要负责5G承载网络的设计。同时负责了中国电信深圳地区的5G承载网络规划工作,有一线的工作经验。 2.本书系统地分析了5G承载的需求,对业界分析5G承载的需求有指导作用,提出的5G承载规划与设计方法对业界的5G承载网络部署有指导作用。
主动声纳恒虚警处理技术 电子书
本书是关于主动声纳恒虚警(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CFAR)处理技术的一部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