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时代的承载网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时代的承载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内容简介

本书由通信设计单位的一线资深专家联合编写,对运营商的网络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5G 时代的承载网该如何规划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和阐述。这本书是他们丰富工作经验的智慧结晶,相信他们的研究和总结会给广大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当然,5G 的规模建设和应用尚需时日,书中对5G承载技术的分析和判断还需要实践检验,但是本书至少能够成为读者全面了解和研究5G 承载技术的重要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万芬

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学士,武汉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9年来深耕于通信传输网络建设,历年省级运营商光传输规划设计专业负责人,获两项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

余蕾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毕业,2006年加入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从事通信承载网的咨询规划及设计工作,专业方向为SDN、NFV等技术向运营商网络的引入和落地。

况璟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毕业,2012—2018年在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主要负责运营商及政企客户光通信传输网络建设规划与设计工作,专业方向为5G前传接入、Mesh网络等。

章节目录

第 1篇5G时代的到来

第 1章5G的概念 003

1.1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004

1.2 什么是5G 006

1.3 5G引发革新 007

1.4 关于5G的标准 010

1.4.1 ITU和3GPP 010

1.4.2 3GPP的几个阶段性标准 011

1.4.3 解读3GPP R15 013

1.5 业内对5G的响应 016

第 2章5G的行业应用 021

2.1 物联网的概念与应用 022

2.1.1 物联网的概念和关键技术 022

2.1.2 关键应用领域 023

2.2 5G时代的万物互联 025

2.2.1 万物互联与无线技术 025

2.2.2 R14、R15定义的5G与物联网 026

2.2.3 5G相对4G对物联网的革新发展 027

2.2.4 5G时代的应用场景 028

2.2.5 物联网对5G的指标要求 030

第 2篇5G网络的演变

第3章5G网络架构 039

3.1 移动网络架构演变 040

3.2 5G逻辑架构的重构 043

3.2.1 5G架构设计需求分析 043

3.2.2 5G网络架构解析 045

3.3 无线接入网架构 051

3.3.1 CU-DU架构演进和功能划分 051

3.3.2 CU-DU的设备实现方案 054

3.3.3 5G RAN的部署方案 056

3.4 核心网架构 059

3.4.1 基于服务的核心网架构 059

3.4.2 5G核心网的云化演进部署 062

3.5 5G组网部署策略 065

3.6 5G网络重构关键技术 074

3.6.1 SDN——控制与转发分离 075

3.6.2 NFV——软件与硬件解耦 078

3.6.3 移动边缘计算(MEC)——业务本地化 082

3.6.4 网络切片——灵活自适应的网络形态 087

3.6.5 C-RAN——无线接入网架构优化 092

第4章5G基站承载新结构 101

4.1 基站承载各节点新接口 102

4.2 5G承载新结构 104

4.2.1 5G前传 104

4.2.2 5G中传及回传 105

第5章5G承载网的需求 109

5.1 大带宽需求及模型计算 112

5.2 低时延需求 120

5.3 高可靠性需求 121

5.4 高精度时间同步需求 122

5.5 灵活组网的需求 123

5.6 网络切片需求 125

5.7 智能化需求 126

5.8 综合承载需求 128

第3篇承载技术和组网分析

第6章几种承载关键技术 133

6.1 OTN概述 134

6.1.1 OTN的产生背景 134

6.1.2 OTN的概念 135

6.1.3 OTN的主要功能 135

6.1.4 OTN的优点 136

6.1.5 OTN下一代关键技术 137

6.1.6 MS-OTN 146

6.2 IPRAN技术 153

6.2.1 IPRAN的产生背景 153

6.2.2 IPRAN的概念 154

6.2.3 IPRAN的关键技术 155

6.2.4 下一代IPRAN 173

6.3 PTN技术 177

6.3.1 PTN的产生背景 177

6.3.2 PTN的概念 178

6.3.3 PTN的关键技术 179

6.3.4 PTN的优缺点 184

6.4 SPN技术 186

6.4.1 SPN的产生背景 186

6.4.2 SPN的技术架构 187

6.4.3 SPN关键技术 188

6.4.4 SPN的优缺点 192

6.5 PON技术 193

6.5.1 PON的产生背景 193

6.5.2 PON的概念 194

6.5.3 PON的功能和原理 194

6.5.4 PON下一代关键技术 199

6.6 光纤直连承载技术 205

6.6.1 光纤直连技术应用 205

6.6.2 光纤新技术 206

第7章5G承载组网方案详解 209

7.1 5G前传承载方案 211

7.1.1 5G前传典型组网场景 211

7.1.2 光纤直连方案 212

7.1.3 无源WDM方案 213

7.1.4 有源WDM-PON方案 215

7.1.5 有源WDM/OTN方案 217

7.1.6 5G前传方案比较分析 218

7.2 5G中传承载方案 219

7.3 5G回传承载方案 220

7.3.1 IPRAN方案 221

7.3.2 分组增强型OTN方案 222

7.3.3 回传PTN/SPN承载方案 223

7.3.4 回传的3种方案比较分析 225

7.4 5G全程端到端OTN方案 225

7.5 5G云化数据中心互连方案 227

7.5.1 大型数据中心互连方案 227

7.5.2 中小型数据中心互连方案 227

第4篇运营商的网络演变和我们的思考

第8章运营商5G承载网络演进探讨 231

8.1 运营商的5G网络重构战略 232

8.2 国内运营商A:基于IPRAN的承载网演进探讨 235

8.2.1 国内运营商A现有4G承载网 235

8.2.2 从4G到5G的演进思路 246

8.2.3 云网一体化DC IPRAN 246

8.3 国内运营商B:统一承载目标网SPN 251

8.3.1 SPN标准化和产业链发展 251

8.3.2 SPN统一承载目标网 252

8.3.3 城域5G传输网可能的演进方向 257

8.4 国外运营商:日本软银 261

8.4.1 运营商概况 261

8.4.2 5G测试情况 262

8.5 国外运营商:韩国KT 264

8.5.1 运营商概况 264

8.5.2 5G初商用情况 265

第9章5G基站承载组网分析 273

9.1 目的和任务 274

9.2 4G承载网建设回顾 274

9.2.1 4G无线基站需求 274

9.2.2 IPRAN组网模式回顾 276

9.2.3 4G基站承载网格化计算方法和步骤 279

9.3 5G基站承载组网计算模型 283

9.3.1 5G无线基站需求 283

9.3.2 5G无线基站规划特点 286

9.3.3 5G基站回传承载组网计算模型 295

9.4 传输设备组网规划思路 303

9.4.1 城市城域网发展思路 303

9.4.2 承载网多层次建设思路 304

9.5 传输与其他专业的协同 307

9.5.1 DC的建设 307

9.5.2 综合业务接入区的建设 311

9.5.3 基础设施准备 314

第 10章5G光缆网规划浅析 317

10.1 光缆网现状调研 318

10.2 光缆网现状问题分析 319

10.3 多专业需求协同分析 321

10.3.1 基站建设需求 321

10.3.2 新增驻地网需求 322

10.3.3 新增政企客户需求 322

10.3.4 网络升级改造需求 323

10.4 建设目标和规划方法 323

10.4.1 干线光缆目标网络结构 325

10.4.2 中继及接入光缆目标 325

10.5 建设思路及原则 327

10.5.1 干线光缆建设思路及原则 327

10.5.2 本地网光缆建设思路 328

10.5.3 接入网建设思路及原则 329

10.6 光缆网规划举措 331

10.7 基础光缆网的网格化精细管理 335

附录5G虚拟场景试点案例 337

参考文献 363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时代的承载网是2019年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作者万芬。

得书感谢您对《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时代的承载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无线接入网架构及关键技术 电子书
1.5G属前沿技术,本书内容领先业界。 2.本书集合业界领先通信企业在5G方面的新研究成果,内容深入、丰富。 3.本书作者长期从事移动通信研究,此前出版过3本移动通信相关图书。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卫星移动信道传播特性分析与建模 电子书
1.反映了卫星移动信道传播特性的研究进展; 2.科研工作的理想参考书; 3.注重理论基础知识和研究成果之间的平衡; 4.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统一。
从局部到整体:5G系统观 电子书
5G国际标准细节技术全面解析,概念梳理、系统性总结。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多接入边缘计算(MEC)及关键技术 电子书
本书结合未来5G网络演进趋势全面讨论了5G移动边缘计算(MEC)及相关关键技术,内容涵盖5G网络需求与架构、MEC应用场景及需求分析、MEC系统架构及部署组网策略、以及MEC系列关键技术,包括本地分流、缓存与加速、网络能力开放、移动性管理、固移融合、计算任务卸载等不同层面。本书可供具有一定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通信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读物。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电子书
本书作者在大唐电信集团长期从事多天线波束赋形技术研究开发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与丰富经验,能够从工程技术与标准化角度为读者提供深入独到的见解。同时,东南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相关领域的资深学者也作为部分章节的负责人参与了撰写工作,进一步从理论层面增强了此书的参考价值。 此前,业界没有对大规模天线原理和工程应用进行系统阐述的书籍,适应将到来的5G研究和应用热潮。国际标准化组织目前正在开展5G标准制定工作,我国也将在2020年部署5G网络。 本书体现了国内在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领域中“产、学、研、用”紧密协作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