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摄影在中国

聚焦:摄影在中国

我想读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部别开生面的中国摄影史,讲述摄影在近代社会发展的同时,融入了中国本身的视觉文化。

内容简介

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1839 年诞生,随后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这项新发明便随着殖民扩张一起来到中国。从西方旅行家早的摄影记录开始,到后的实验摄影,摄影在中国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变化,生发出了丰富多元的内涵,或者与瞬息万变的政治社会情势相关,或者表现个人的心灵世界,抑或以此为媒介直接与艺术本身对话。

巫鸿教授采用“深描”(thick description)的方法,选取十个极具代表性的个案,探索中国摄影表现的多重历史,在对事实进行仔细检验的基础上,他通过对摄影形式、图像、技术和社会语境的研究,结合近距离视觉分析和广泛的跨学科阐释,在更深层次上理解摄影师及其作品,开掘中国摄影的多元视觉传统,并探讨这些影像如何参与并构成了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

作者简介

作者巫鸿,著名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

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玛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成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美术家联合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成为大陆赴美学者获得这两项荣誉的第一人。

其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以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的多项研究,古代美术史方面的代表作有《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1989)、《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1995)、《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1996)、《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2010)、《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2012)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致谢

引言

第一部分 以影像表现中国与自我

一 创造“中国式”肖像风格:以弥尔顿·米勒为例

照片中的人是谁?

照片反映的是谁的个性?

再造中国肖像风格

作为“程式”的中国肖像风格

二 摄影征服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照片的一部“宏伟影集”[1]

“影集”

香港和广州

战场

北京

尾声:摄影征服中国

三 剪辫子:民族与自我在影像中诞生

历史背景

重塑中国

剪辫前留影

剪辫后留影

尾声:辫子之死

四 关于摄影的摄影:金石声和他的内部空间

第二部分 重访多元视觉传统

五 寻觅仙山:中国山水摄影的美学和源流

创造仙山

图绘仙山

拍摄黄山

六 “老照片热”与当代艺术:精英与流行文化的协商

“老照片热”和《老照片》丛刊

照片 / 文本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老照片

结论

第三部分 摄影当代性的建构

七 莫毅:一个城市民俗学者

背景

《街道的表情》

城市的表演

《我居住地的风景》

八 刘铮和他的《国人》

中国的戴安·阿勃丝

《国人》

残疾人与蒙羞者的图像

死亡将之合为一体

死亡的过程与结果

九 荣荣:废墟中的自传

北京东村

逃离

重返现在

废墟照片

婚纱

十 缪晓春的时空之旅

出洋与归国

与传统和社会的协商

《虚拟最后审判》

内部视点

外部视点

作为表演的视觉转译

聚焦:摄影在中国是2018年由理想国出版,作者[美]巫鸿。

得书感谢您对《聚焦:摄影在中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中国艺术学年度报告(2013~2014) 电子书

对2013年度中国内地艺术学门类各学科发展状况的一次年度扫描,主要集中于学科动态、问题聚焦和专题研究三方面。
旅行摄影圣经 2:实战为王 电子书

管他单反微单手机,有牛头一样拍大片。
旅行摄影圣经 2 实战为王 电子书

适读人群:旅游爱好者,摄影爱好者    张千里是国内著名的旅行人文摄影师。同时也是多家旅行、摄影媒体和图片库的签约摄影师。十余年来游历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积累了丰富的旅行人文...
以梦为马:风光旅游摄影笔记 电子书

图例丰富精美,如果你热爱风光摄影和旅行摄影,不应该错过这本书。
镜头的背后 王永辉风光摄影实战解析 电子书

《摄影之友》《大众摄影》杂志、色影无忌、蜂鸟网、佳友在线等众多媒体平台联袂推荐培养摄影师的眼力,提升作品的感染力!
生活影像美学:有温度的静物美食摄影课 电子书

作者从普通生活里的美食摄影,由浅入深、一步一步教会大家如何拍出有温度、有故事感氛围的静物美食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