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蒋介石:中国命运的历史抉择

毛泽东与蒋介石:中国命运的历史抉择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毛泽东、蒋介石的世纪之争及现代中国的格局形成与未来命运。

内容简介

  蒋介石与毛泽东是国共两党的旗手,从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蒋介石与毛泽东的合作和斗争,就是国共两党的关系史,更是半个世纪的中国风云史。

  叶永烈独辟蹊径,从毛泽东与蒋介石领导两党间的谈谈打打、打打谈谈、边谈边打、边打边谈,把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浓缩于本书之中。同时运用“比较领袖学”的手法,将毛泽东与蒋介石进行比较,以彰明二者的策略和品格、思想和功过。

作者简介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上海文史馆馆员,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出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主要著作为150万字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诞生的红色历程,以及《“四人帮”兴亡》《邓小平改变中国》《他影响了中国:陈云》《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钱学森》《陈伯达传》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小引 世纪棋局

第一章 最初岁月

毛泽东挥泪别妻赴粤

孙中山电催蒋介石赴粤

国民党“一全”大会冷落了蒋介石

毛泽东进入国民党高层

转眼间毛泽东跌入逆境

蒋介石出任黄埔军校校长

毛泽东携妻回故里

蒋掌枪杆子、毛握笔杆子共事于广州

毛、蒋在国民党“二全”大会一起登台

“政治新星”蒋介石处境不妙

蒋介石披起“红衣衫”

爆发“中山舰事件”

毛泽东头一回痛斥蒋介石

蒋介石果真“得步进步”

毛泽东专心于农民运动

蒋介石陷入国民党内部的群雄纷争之中

国共分别确立蒋介石、毛泽东为领袖

第二章 幕后密使

陕北小城保安成了红都

“马夫”叶剑英潜入西安

毛泽东、张学良之间架起了热线

天主教堂里的彻夜密谈

毛泽东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

杨虎城曾两度申请加入中共

红色密使频访杨虎城

射向汪精卫的子弹帮了蒋介石的大忙

何香凝的裙和续范亭的血

“波茨坦”号上奇特的“随员”

国共莫斯科密谈

肩负重任的“红色牧师”

在上海四马路暗中接头

毛泽东和蒋介石开始幕后对话

张子华穿梭于南京与陕北之间

筹划中的蒋介石、周恩来的秘密会谈

周小舟联络“姜府”和“龚府”

“小开”架起新的国共之桥

潘汉年、陈立夫会谈于上海沧州饭店

蒋介石的“猛力进攻”和毛泽东的“决战动员令”

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

第三章 西安斗智

刘鼎子夜急购干电池

华清池笼罩着紧张气氛

张、杨终于发出扣蒋令

九秩老人张学良回首当年

“先礼”不成,这才“后兵”

古城西安沸腾了

毛泽东笑谓“元凶被逮,薄海同快”

南京衮衮诸公各抒己见

毛泽东提出公审蒋介石

宋美龄急派端纳飞赴西安

红军先声夺人:占领延安

周恩来成为“西安之谋主”

拘押之中的蒋介石

中共、张、杨结成“三位一体”

苏联否认“莫斯科魔手”

斯大林反对“倒蒋”

毛泽东改变了对蒋策略

中共定下“和平解决”“放蒋”方针

宋美龄终于飞往“虎穴”

“三位一体”和二宋谈判

阔别十年,蒋介石、周恩来晤谈于一室

圣诞节的“最大赠礼”

毛泽东和蒋介石在圣诞之夜都未合一眼

毛、蒋对西安事变作了“书面对话”

第四章 再度合作

蒋介石又在演戏

审张、赦张、幽张

密使又活跃起来

周恩来、顾祝同西安会谈

曲里拐弯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蒋介石和毛泽东讨价还价起来

西子湖畔蒋、周会谈

毛泽东笑谈“换帽子”

枪林弹雨突然朝周恩来袭来

蒋介石居然要毛泽东“出洋”

蒋介石、周恩来庐山会谈

蒋介石密邀毛泽东赴南京

中共首脑聚集洛川私塾窑洞

国共终于第二次合作

第五章 并肩抗日

蒋介石和毛泽东在抗日中分工合作

蒋介石在上海血战日军

毛泽东再度成为“游击专家”

南京陷落于一片血海之中

毛泽东以“齿病”婉拒蒋介石之邀

毛泽东致信蒋介石盛赞其抗日精神

毛泽东战胜了分庭抗礼的王明

汪精卫突然出走河内

第六章 皖南突变

蒋介石着手“溶共”

毛泽东坚决拒绝“溶共”

“摩擦”成了最流行的政治术语

毛泽东以“有理、有利、有节”为反“摩擦”方针

周恩来摸透了蒋介石的脾气

蒋介石“三喜临门”

你发《皓电》,我来《佳电》

毛泽东和蒋介石眼中的叶挺

叶挺、项英先后掼“纱帽”

蒋介石下令解决“N4A”

蒋介石在圣诞节演了一幕轻喜剧

鲜血染红了皖南山林

叶挺军长身陷囹圄

项英之死迷雾重重

皖南事变引起蒋介石和毛泽东的论战

第七章 风云多变

国共关系陷入僵局

蒋介石想找台阶下台

毛泽东在参政会得了大面子

蒋介石夫妇笑宴周恩来夫妇

蒋介石出任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

毛泽东以“感冒”为由第四次拒晤蒋介石

蒋介石、林彪重庆谈判

共产国际的解散如同“新闻原子弹”爆炸

毛泽东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共最高领袖

毛泽东抓住张涤非来了个“质问国民党”

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引起一番风波

蒋介石出席开罗“三巨头”会议

赫尔利邀毛泽东去重庆会晤蒋介石

赫尔利和蒋介石的双簧

对台戏:中共七大和国民党“六全”大会

第八章 重庆谈判

毛泽东说“蒋介石在磨刀”

妙棋乎?刁棋乎?

各方关注延安枣园的动向

毛泽东决策亲赴重庆

毛泽东的八角帽换成了巴拿马盔式帽

枣园·桂园·林园

国共两巨头历史性的握手

初次会谈风波骤起

国共谈判在山城艰难地进行着

各方关注桂园“何先生”的行踪

“毛诗”引起的“《沁园春》热”

毛泽东临别前山城突然响起枪声

周恩来冷静平息“谋杀”风波

毛泽东握别蒋介石

第九章 国共决战

《双十协定》只是“纸上的东西”

迷航的飞机泄露了蒋介石的“天机”

大规模内战正“不宣而战”

马歇尔充当“调解人”的角色

紧张时刻发生紧张事件

毛泽东笑称蒋介石是“纸老虎”

毛泽东用林冲战略对付蒋介石

蒋介石为“光复中共赤都”兴高采烈

毛泽东笑谓胡宗南“骑虎难下”

蒋介石下令“通缉”毛泽东

毛泽东称蒋介石为“匪”

蒋介石步上中华民国总统宝座

大决战前夕双方摩拳擦掌

东北之败使蒋介石气得吐血

55万蒋军被歼淮海

古都北平在没有硝烟中交接

第十章 风卷残云

蒋介石“文胆”陈布雷之死

毛泽东和蒋介石新年对话

毛泽东斥责蒋介石求和是虚伪的

蒋介石忍痛宣告“引退”

李宗仁“代行总统职务”

毛泽东论蒋介石、李宗仁优劣

国民党代表团在北平受到冷遇

敏感时刻发生敏感事件

“百万雄师过大江”

毛泽东通向李宗仁的“暗线”

蒋介石在上海差一点被活捉

“紫石英号事件”震惊世界

国共之战已进入尾声

别了,司徒雷登!

五星红旗的诞生

毛泽东在北京主持开国大典

蒋介石对中国大陆的最后一瞥

杨虎城将军遇害

第十一章 隔着海峡

蒋介石只能实行第三方案

蒋介石对退往“美丽岛”作了周密部署

蒋介石迫使李宗仁让位

蒋介石反思失败的原因

美国政府既“抛蒋”又“弃台”

朝鲜的枪声使蒋介石喘了一口气

毛泽东的解放台湾和蒋介石的“反攻大陆”

“克什米尔公主号”的迷雾

周恩来在万隆首次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章士钊和程思远各负特殊使命

曹聚仁为北京和蒋经国牵线

蒋介石派出宋宜山密访北京

第十二章 未完的棋

万炮齐轰金门震惊了世界

金门成了毛泽东和蒋介石争斗的焦点

叶飞透露了炮击金门的内情

曹聚仁在紧张时刻出现在北京

戏剧性的炮击金门

毛泽东的经济政策失误使蒋介石幸灾乐祸

毛泽东笑谓李宗仁归来“误上贼船”

曹聚仁穿梭于北京—香港—台北

“文革”狂潮时期的毛泽东和蒋介石

毛泽东和蒋介石都着手安排身后事

基辛格密访北京如同爆炸了原子弹

台湾被逐出联合国成了太平洋中的孤舟

尼克松眼中的毛泽东和蒋介石

毛泽东派章士钊赴港“重操旧业”

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垂垂老矣

蒋介石自知不起口授遗嘱

病危的毛泽东给华国锋写了“你办事,我放心”

邓小平和蒋经国继续着那盘没完的棋

毛泽东与蒋介石:中国命运的历史抉择是2019年由天地出版社出版,作者叶永烈。

得书感谢您对《毛泽东与蒋介石:中国命运的历史抉择》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历史与现实观下的中国新闻事业研究 电子书
从历史和现实出发,展现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全貌。
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简明读本》系列丛书是专门为读者组织编写的一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通俗理论读物,本系列丛书紧紧围绕十八大精神,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引导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引导读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中国历史文选 电子书
本书以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又称“小学”)内容统领全书,根据当下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特点,在选篇方面涵盖全面,如在全国首次选入“小学”篇章,首次遍选四书五经,选入佛经、道藏,精选白文,并首创实习系列等,切合历史教学与研究的需求,有利于学生了解更多史书,拓展史学眼界,提高学习效果,奠定历史研究的基础。
毛泽东文艺思想比较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主要把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和西方文艺理论、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国现代文艺理论等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从而研究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哪些是继承,哪些是革新;哪些是沿袭,哪些是独创;它与其它文艺理论体系之间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有哪些联系,又有哪些分歧。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毛泽东文艺思想及其本质,进而扩展、发展和丰富毛泽东文艺思
历史的观念 电子书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涵盖了古今中西主要的历史思想和历史理论。上编为“中国历史观念”,共4章,阐述了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主要的历史观念,从先秦神意历史观一直到严复、章太炎的历史进化论;下编“西方历史观念”,共分12章,论述了西方的主要历史观念,从希罗多德的历史思考直到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在某种意义上,人类历史就是人类的自我认识史,人类的历史实践孕育了人类的理性和智慧,反过来,人类的理性和智慧也促进了文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