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的个人回忆录;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典范再现。

内容简介

1974年,八十岁的钱穆先生追念亲恩,成《八十忆双亲》一书,八年后又成《师友杂忆》。本书即两书之合刊,并收入附录文字十二篇。

《八十忆双亲》中,先生追忆了祖父、父亲、母亲、兄长的一生,他们言传身教的精神成为钱穆人格的一部分。作《师友杂忆》时,先生双目已不能见字,回念求学时所遇各位老师,和辗转任教于小学、中学、大学的经历,以及钻研学问的心路历程,感慨万端。

从果育小学到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新亚书院,几十年来世风时态骤转亟变。在本书中,可以窥见二十世纪国家、社会、风气、人物、思想、学术之变,以及胡适、顾颉刚、吕思勉、陈寅恪、梁漱溟、冯友兰、林语堂、傅斯年等人的侧影记事。先生所追忆庶可使前世风范有所存留,读此杂忆者,苟以研寻中国现代社会史之目光视之,亦未尝不足添一客观之旁证。

作者简介

作者钱穆,字宾四,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10月,钱穆先生移居台北。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八十忆双亲

一 前言

二 七房桥

三 五世同堂

四 先祖父鞠如公

五 先父之幼年苦学及科名

六 怀海义庄

七 先父对余之幼年教诲

八 先父之病及卒

九 先母来归

一〇 先母寡居

一一 先兄之卒及先母之晚年

一二 先母之卒

师友杂忆

一 果育学校

二 常州府中学堂

三 三兼小学

四 私立鸿模学校与无锡县立第四高等小学

五 后宅初级小学

六 厦门集美学校

七 无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

八 苏州省立中学

九 北平燕京大学

一〇 北京大学

一一 西南联大

一二 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

一三 华西大学 四川大学

一四 昆明五华书院及无锡江南大学

一五 新亚书院(一)

一六 新亚书院(二)

一七 新亚书院(三)

一八 新亚书院(四)

一九 新亚书院(五)

二〇 在台定居

附录

一 怀念我的母亲

二 怀念我的父亲

三 胡公秀松墓碑记

四 纪念张晓峰吾友

五 故友刘百闵兄悼辞

六 回忆黄季陆先生

七 悼念苏明璇兄

八 怀念老友林语堂先生

九 悼亡友张莼沤先生

一〇 王贯之哀辞

一一 我和新亚书院

一二 九十三岁答某杂志问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是2023年由理想国出版,作者钱穆。

得书感谢您对《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张力与限界 电子书
“近世中国”系列丛书之一,对1933年-1934年中央苏区革命的研究。
以色列 电子书
作者戈迪斯是在美国出生并完成高等教育后移民以色列的犹太人。这种背景使他迥异于那些以色列背景的现代以色列历史的研究者。他在观察以色列时,既有那份能够入乎其内的谙熟,又有一份出乎其外的超然。 本书除了关注巴以冲突外,更多地聚焦于以色列犹太人的内部矛盾,对它们的来龙去脉做了见树见林的交代,这是有别于同类著作的特色之处。因此,本书并非又一部顶着通史名号的阿以战争史、巴以冲突与和谈史,再加犹太移民史,而毋宁是在此基础上对整个以色列社会的鸟瞰。作者想谱写的,不是以军乐为主的铜管乐,而是多声部的交响乐;作者想捕捉的,与其说是政治事件、军事行动、谈判桌、协议内容、营救策略,不如说是这些东西背后的人、他们的性格、他们的观念。 书中收录了8幅极具史料价值的历史地图和45幅极富现场感与时代意味的历史图片。
西方博弈往事 电子书
几乎从来没有一本书,能把西方的历史解读得如此有趣、深邃。本书能够让人们轻松地纵览西方历史的全局和细节。 当人们通过《西方博弈往事》深刻地了解了西方的历史、经济、金融、文化、军事之后,就会平视地看待西方的事物。也会对西方乃至世界的未来的走向有了依据和参考——未来的西方会走向更坏还是更好?未来的世界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局?世界变化运转的主轴是什么?世界变化的轨迹是什么…… 通过《西方博弈往事》,深刻认知世界,看懂过去和未来。
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电子书
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结合的上乘之作,全面呈现“中华民族”这一重要观念的历史之旅,深刻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命运。
能夏则大与渐慕华风:政治体视角下的华夏与华夏化 电子书
从政治文化角度研究华夏与华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