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话语的论证刻画研究

孟子话语的论证刻画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孟子以“知言”自称,以“好辩”“善辩”著称。孟子“知言”,指的是孟子认为自己善于分析、理解、评判别人或偏颇(“诐辞”)、或夸张(“淫辞”)、或邪谈怪论(“邪辞”)、或闪烁其词的话(“遁辞”),而这四种言辞正是孟子辩驳的对象。本书基于语用论辩学的“批判性讨论模型”和“策略操控”理念,提炼出孟子论辩性话语合理性“一体两面”的哲学基础,再依据该哲学基础,将孟子的论辩性话语划分为“人禽之辩”(涉及孟子有关“人性善”的论证,即人性论证)、“王霸之辩”(涉及孟子对于“人性善”的内在体现之“仁义”在治国理政方面的作用论证,即政治论证)和“经权之辩”(涉及孟子对于儒家仁义中道准则在实践应用方面的权变论证,即实践论证)三大主题,并分别对其进行分析性论证重构与策略性操控分析,最后归纳得出孟子在论证其立场时所采用的各种证成性论辩策略。运用语用论辩学的分析框架对孟子的话语进行较为系统地论证刻画,是采用新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对现有孟子话语研究的一种新的拓展,同时也是对语用论辩学在不同文化语境下调整论辩性语步合理性的评判标准的一种尝试。该研究不仅有助于从论证的视角明晰孟子话语背后“一体两面”的合理性依据、相关概念如“人性善”“仁义”“仁政”“经权相济下的执中”等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以及历史上素有争议的一些论题如“人性善”的具体含义、“王霸”关系、“义利之辩”的实质等等,同时还融合逻辑和语用两个维度对《孟子》文本中同一论证主题下的话语进行了系统融贯性的论证重构与分析。此外,孟子所采用的“类比论证策略”表明,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逻辑的确既具有共同性也具有特殊性。

孟子话语的论证刻画研究是2022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闫林琼。

得书感谢您对《孟子话语的论证刻画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西方哲学史上的宽容思想研究 电子书
宽容是行为主体对其不喜欢或不赞成的行为、信仰或生活方式有意向干涉却不干涉的一种有原则、有限度的克制。本书在概念分析的基础上,追溯了西方哲学史上的宽容思想,按照时间顺序对其进行了综述,不仅系统介绍了远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近到伏尔泰、康德等哲学家的宽容理念,而且对每位哲学家宽容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学派演变均有述及。本书主旨虽关涉“宽容”又不止于就“宽容”而论。
什译《妙法莲华经》的泰译研究 电子书
《法华经》是泰译本最多的大乘佛教经典。这些泰译本可分成两个系统:一是根据英译本转译的《妙法莲华经》和直接译自中文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二是梵文系统的泰译本。本书作者重点考察了什译系统的泰译本,分析诸译本译者如何处理大乘佛教与南传佛教在义理、文化上的契合与歧异,聚焦于译者与文本意义之间的关系的探讨。
《庄子》英译:审美意象的译者接受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庄子学研究及英译状况的历史回顾、美学视角下的《庄子》“意象思维”及英译、英译《庄子》审美意象举隅、英译者对《庄子》文本整体审美意象的接受研究。
经验范式的辩证法解读: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研究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经验”在辩证法中的命运、辩证法起点概念的重构、绝对的否定与差异性逻辑、“否定的”真理观、“否定的”自由观、辩证法精神的两个维度及其实现途径。
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的历史观研究 电子书
本书包括对宗教的批判;在克罗茨纳赫对历史的研究。从批判宗教到探讨国家;探讨无产阶级解放道路。异化论和社会革命论的结合;哲学和经济学研究的结合。从异化到异化劳动;异化劳动理论的全面阐述。雇佣劳动中的异化;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在矛盾。向唯物史观过渡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