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昆曲行当四功五法,折子戏演出体会。
内容简介
《昆曲之美》为香港中文大学开设的“昆曲之美”课程五次的演讲纪录。课程内容为多位昆曲表演艺术家讲解昆曲行当的四功五法,以及多出昆曲折子戏的演出体会。其中包括王芝泉老师讲解《西游记·借扇》、《挡马》与《扈家庄》;计镇华老师讲解《长生殿·弹词》;邓宛霞老师讲解《牡丹亭·游园惊梦》与《蝴蝶梦·说亲》;华文漪老师讲解《牡丹亭·游园惊梦》、《玉簪记·琴挑》和《长生殿·小宴》等。
本书在每讲文字纪录中加入标题,标示各位艺术家于讲座中讲解昆曲行当、四功五法、折子戏的重点内容,帮助读者一目了然地进入昆曲艺术的世界。而艺术家们在解说每一讲的主要剧目之外,亦曾分享对其他剧目的演出体会,当中更包括了一些京剧剧目。
作者简介
编者华玮,台北人(祖籍上海)。现为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比较文学博士。曾任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副所长。
从事中国文学、戏曲、比较文学研究。主要著述有:《明清妇女戏曲创作与批评》、主编《汤显祖与<牡丹亭>》、点校《才子牡丹亭》等。系白先勇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剧本整理者之一。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昆曲之美(上册)
序一 昆曲进校园
序二
出版说明
王芝泉
昆曲武旦的表演艺术:《西游记·借扇》
昆曲武旦的表演艺术:《挡马》与《扈家庄》
计镇华
昆曲末行的表演艺术:黑胡子和白胡子
邓宛霞
昆曲闺门旦的表演艺术:《牡丹亭·游园惊梦》与《蝴蝶梦·说亲》
华文漪
昆曲新美学:传统与现代——从青春版《牡丹亭》与新版《玉簪记》说起
张继青
姚继焜
昆曲闺门旦、正旦及老生的表演艺术:《牡丹亭·寻梦》与《朱买臣休妻·逼休》
昆曲闺门旦、正旦及老生的表演艺术:“张三梦”与《惊鸿记·吟诗脱靴》
张铭荣
昆曲丑行的表演艺术:文丑与武丑
昆曲丑行的表演艺术:《绣襦记·教歌》与《时迁偷鸡》
昆曲丑行的表演艺术:《绣襦记·教歌》
张静娴
昆曲闺门旦与正旦的表演艺术:梅姿雪态两相宜——杨贵妃与赵五娘的人物塑造
岳美缇
昆曲小生的经典段子
昆曲巾生、小官生的表演艺术:《牡丹亭·拾画叫画》与《牧羊记·望乡》
昆曲之美(下册)
昆曲生行的表演艺术:解读《牡丹亭·惊梦》的巾生表演
昆曲巾生的表演艺术:《牡丹亭》与《玉簪记》
昆曲巾生的表演艺术:《牡丹亭·拾画叫画》
侯少奎
昆曲红净、红生及武生的表演艺术:《单刀会·刀会》与《宝剑记·夜奔》
昆曲红净与武生的表演艺术:谈《单刀会·刀会》与《宝剑记·夜奔》
昆曲红生的表演艺术:《单刀会·刀会》与《千里送京娘》
昆曲武生、红净的表演艺术:武松戏《义侠记·打虎》与关公戏《华容道》
梁谷音
昆曲贴旦的表演艺术:《孽海记·思凡》
破格的旦行表演:潘金莲与崔氏
昆曲旦行的表演艺术:《义侠记·戏叔别兄》与《水浒记·借茶、活捉》
昆曲六旦与正旦的表演艺术
蔡正仁
昆曲大官生、穷生的表演艺术:《长生殿·迎像哭像》与《彩楼记·评雪辨踪》
昆曲官生与穷生的表演艺术:《长生殿·迎像哭像》、《惊鸿记·太白醉写》与《彩楼记·评雪辨踪》
昆曲官生的表演艺术:《铁冠图·撞钟分宫》
裴艳玲
寻源问道:武生与老生的表演艺术
索引 讲座包含的昆曲折子戏与京剧
昆曲之美(全二册)是202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华玮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昆曲之美(全二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