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纷风险防范与和谐社会建设

纠纷风险防范与和谐社会建设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探讨了新时代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所需要面临的挑战。

内容简介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不均衡不充分发展所带来的诸问题会在社会生活中显现,矛盾纠纷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趋势。构建和谐美好社会,需要正视现实社会中的矛盾纠纷,并对这些问题加以系统考察和科学研究。

本书从法社会学的视角,通过动态监测和个案研究,系统考察了中国基层社会的矛盾纠纷及其治理问题,并从风险社会理论视角,探讨了纠纷风险的防范与和谐社会建设路径。

作者简介

作者陆益龙,1966年12月生于安徽省枞阳县。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获社会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安庆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出版有《嵌入性适应模式:中国华侨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变迁》《超越户口:解读中国沪籍制度》《流动产权的界定:水资源保护的社会理论》《户籍制度:控制与社会差别》《中国代家礼》等专著,在《北大学报》《人大学报》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导论 法社会学视野中的纠纷

一、 纠纷监测与化解机制问题

(一)问题的时代背景

(二)纠纷的监测和化解问题

(三)研究问题的学术意义

二、 冲突、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理论

(一)纠纷金字塔理论

(二)法律动员论

(三)权威认同论

(四)法治意识建构论

(五)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论

三、 法社会学的视角与方法

四、 调查、数据及个案

(一)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二)2010年“法律与农村居民生活调查”

(三)2016年和2018年“城市矛盾纠纷动态监测电话调查”

(四)纠纷个案调查

第一章 乡村纠纷的发生及其解决状况

一、 乡村社会的纠纷发生状况

二、 乡村主要纠纷的结构及特征

(一)财产所有权方面的纠纷

(二)农田农地方面的纠纷

(三)环境污染方面的纠纷

(四)用水方面的纠纷

(五)医疗纠纷

(六)债权纠纷

(七)债务纠纷

(八)计划生育方面的难题或分歧

(九)消费方面的纠纷

(十)婚姻纠纷

(十一)邻里纠纷

(十二)劳动纠纷

(十三)农业负担纠纷

(十四)家庭纠纷

(十五)干群纠纷

(十六)人身伤害纠纷

(十七)财产损害补偿纠纷

(十八)人身伤害、财产损害或其他指控

(十九)子女教育纠纷

三、 乡村纠纷解决方式与纠纷管理

(一)财产所有权方面的纠纷的解决方式

(二)农田农地方面的纠纷的解决方式

(三)环境污染方面的纠纷的解决方式

(四)用水方面的纠纷的解决方式

(五)医疗纠纷的解决方式

(六)债权纠纷的解决方式

(七)债务纠纷的解决方式

(八)计划生育方面的难题或分歧的解决方式

(九)消费方面的纠纷的解决方式

(十)婚姻纠纷的解决方式

(十一)邻里纠纷的解决方式

(十二)劳动纠纷的解决方式

(十三)农业负担纠纷的解决方式

(十四)家庭纠纷的解决方式

(十五)干群纠纷的解决方式

(十六)人身伤害纠纷的解决方式

(十七)财产损害补偿纠纷的解决方式

(十八)人身伤害、财产损害或其他指控纠纷的解决方式

(十九)子女教育纠纷的解决方式

(二十)其他纠纷的解决方式

四、 乡村纠纷解决中的暴力风险

(一)财产所有权方面的纠纷解决中的暴力使用状况

(二)农田农地方面的纠纷解决中的暴力使用状况

(三)环境污染方面的纠纷解决中的暴力使用状况

(四)用水方面的纠纷解决中的暴力使用状况

(五)医疗纠纷解决中的暴力使用状况

(六)债权纠纷解决中的暴力使用状况

(七)债务纠纷解决中的暴力使用状况

(八)计划生育方面的难题或分歧解决中的暴力使用状况

(九)消费方面的纠纷解决中的暴力使用状况

(十)婚姻纠纷解决中的暴力使用状况

(十一)邻里纠纷解决中的暴力使用状况

(十二)劳动纠纷解决中的暴力使用状况

(十三)农业负担纠纷解决中的暴力使用状况

(十四)家庭纠纷解决中的暴力使用状况

(十五)干群纠纷解决中的暴力使用状况

(十六)人身伤害纠纷解决中的暴力使用状况

(十七)财产损害补偿纠纷解决中的暴力使用状况

(十八)人身伤害、财产损害或其他指控解决中的暴力使用状况

(十九)子女教育纠纷解决中的暴力使用状况

(二十)其他纠纷解决中的暴力使用状况

五、 小结

第二章 城市矛盾纠纷的动态监测状况

一、 城市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生机制问题

二、 城市社会矛盾纠纷的动态监测方法

三、 北京市矛盾纠纷监测的基本状况

四、 五城市矛盾纠纷监测的基本状况

五、 小结

第三章 基层纠纷及其社会风险的动态监测

一、 基层纠纷与社会风险问题及相关理论

二、 基于纠纷调查对风险进行动态监测的原理

三、 基层纠纷和社会风险动态监测的实践

四、 小结

第四章 基层民众心态与“安全阀”机制建设

一、 基层民众的社会态度

二、 基层民众的法治意识

三、 社会“压力场”与“安全阀”机制

四、 小结

第五章 礼法机制失灵与乡村家庭纠纷的升级

一、 解决机制与纠纷转化升级问题

二、 乡村家庭纠纷及冲突升级案例

三、 纠纷解决机制为何失灵

(一)礼治机制的消解

(二)自治机制的缺位

(三)法治机制的限度

四、 小结

第六章 征地拆迁纠纷与基层政府的化解实践

一、 征地拆迁矛盾纠纷及其化解问题

二、 征地拆迁村民的上访事件

三、 争利与摆平:乡村群体纠纷及解决实践

四、 小结

第七章 乡村民间纠纷的异化及其治理路径

一、 民间纠纷、解决机制与法律性问题

二、 一起诉至省人民检察院的乡村民间纠纷案

三、 乡村法礼机制的双失灵与民间纠纷异化

四、 乡村民间纠纷异化的治理路径

五、 小结

第八章 基层调解与法礼融合的纠纷化解机制

一、 调解、纠纷解决及法律社会性问题

二、 一起乡村交通事故及纠纷处理的个案

三、 基层调解的纠纷化解功能及机理

四、 法礼融合的乡村纠纷化解机制

第九章 民间纠纷解决中的法律运用及其意外效应

一、 民间纠纷解决机制及相关理论

二、 一起民间纠纷过程的案例

三、 民间纠纷解决中法律运用的意外效应

四、 法律解决方式意外效应的生成机制

五、 小结

第十章 族际社会的基层矛盾化解与维稳机制

一、 问题、背景及意义

二、 族际社会及其基层矛盾的性质和特征

三、 族际社会基层矛盾的动态监测及方法

四、 “安全阀”机制与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

五、 小结

第十一章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与基层纠纷的风险

一、 大转型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二、 主要矛盾对基层纠纷的影响及机制

三、 基层纠纷的演变态势和主要风险

四、 小结

第十二章 纠纷风险防范的有效路径

一、 关注基层纠纷

二、 在法治建设中构建共建共治机制

三、 风险社会需防范基层纠纷的社会风险

附录一: 2010法律与农村居民生活调查问卷

附录二: 2010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问卷封面及相关问题

附录三: 城市矛盾纠纷动态监测电话调查问卷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纠纷风险防范与和谐社会建设是202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陆益龙。

得书感谢您对《纠纷风险防范与和谐社会建设》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教育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重大问题 电子书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个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诸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漏洞管理实战:网络风险管理的策略方法 电子书
本书分别从概念和实战两个角度对漏洞管理进行了剖析。
中国食源性疾病的风险特征研究 电子书
一部研究我国食源性疾病风险防范策略与防范路径的作品。
民国时期西部边疆的政权建设与族群关系 电子书
本书是有关民国时期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史研究的汇编。
社会建设研究(第4辑) 电子书
《社会建设研究》是由东莞社会建设研究院创办的院刊。本刊坚持理论研究、实践创新、决策咨询并重,致力于办成在国内社会建设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性学术集刊,搭建一个社会建设学术成果的交流平台,为社会建设领域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构筑一个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阵地,为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有关社会建设的文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