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是目前介绍德国法对中国法学界影响的一部比较全面、系统的法学学术作品。
内容简介
在当代中国,德国法学所受关注日益增加。在具体法律制度之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法教义学、法律评注、鉴定式案例教学等具有德国色彩的法学模式。
这些德国法学的传统是如何形成的?与德国的法学学科文化有何关系?德国司法考试如何影响、决定了德国法学教育?案例教学在思维培养与知识传授方面发挥哪些作用?没有定量考核的法学研究、学术人才选拔如何运行?在这一体制下,有志学术的女性需要克服哪些困难,才能够脱颖而出?面对欧洲法律一体化与美国法学制度输出的挑战,德国法学是如何应对的?在中国语境下讨论德国法学,我们可以期待什么?
本书试图在回答这些问题同时,为中国读者深度解读德国法学特色的形成,展示德国的法学特点。此外,本书还希望通过对德美法学竞争的探讨,以及对德国法学反思“二战”期间自身角色的回顾,从历史与比较的视角分析当今德国法学的自我定位。最后,本书考察中国法在德国的研究状况以及中国学者在德国留学的情况等,进而对德国法学与当代中国关系的现状作一个盘点。
作者简介
作者卜元石,1976年生,瑞士伯尔尼大学法学博士,德国哥廷根大学、美国哈佛法学院法律硕士。
2007年至今任德国弗莱堡大学法律系教授、东亚法研究所所长,德国七所大学与中国政法大学合作项目中德法学院德方总协调人,中国政法大学中德法学院德方院长。共出版德、英文专著5部,主编文集14部,发表论文80多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一、传统的学科文化
二、入世的法学模式
三、全局观的法律教育
四、德国法学与美国法学
五、德国法学与中国
六、致谢
第一编 法教义学
法教义学:建立司法、学术与法学教育良性互动的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二、法教义学的概念
三、法教义学:建立中国学术与司法的良性互动的法学
四、法教义学在法学教育中的延伸
五、法教义学对于立法的贡献
六、法教义学与法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七、中国跨学科法学研究的意义
八、结语
法教义学与法学方法论话题在德国21世纪的兴起与最新研究动向
一、21世纪法教义学与法学方法在德国再度兴起的背景
二、谁在主导?又有哪些著作发表?
三、讨论哪些问题?
四、对中国的启示
法教义学的显性化与作为方法的法教义学
一、法教义学本体论
二、法教义学与方法论的关系
三、比较法与法律史视角的法教义学与方法论
四、法教义学与跨学科:现状反思与未来畅想
五、评析
何为体系?论法教义学研究的方法、立场与规范
一、问题的提出
二、教义学研究的素材与前提
三、教义学研究工作类型与方法概述
四、教义学研究方法的展开
五、立场与规范
六、诉讼法教义学
七、结论
第二编 法律评注
法律评注:法律知识的集成与法典时代的民法教义学研究
一、引言
二、法律评注时代的开启
三、民法学的转型与法律评注的推动力
四、法律评注生成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五、结论
德国法律评注文化的特点与成因
一、德国法律评注文化的特点
二、德国法律评注的历史发展
三、德国法律评注文化兴盛的成因
四、结语
附录一:德国主要评注品种清单
附录二:《德国民法典》第134条不同评注品种的比较
第三编 法学教育
德国司法考试的难度及其对法学教育的影响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第一次司法考试的难度
三、对大学教育的影响
四、效果分析
五、职业共同体的形成
六、结论
德国法学教育中的案例研习课:值得借鉴?如何借鉴?
一、引言
二、德国教育体制下的法律思维与案例研习课
三、中国需要引入案例研习课吗?
四、本科法学教育的问题
五、法律思维的培养与案例研习课
六、如何看待美国法学院的训练方法
七、结论
第四编 学科文化
德国法学界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一、引言
二、教席运作的独立性
三、教学人员的考核
四、教授的选拔机制
五、德国法学在世界的影响
附录:德国大学法律系教席设置基本情况
德国法学学术评价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德国近十五年来的发展动向
三、德国法学学术评价体系的特点
四、对中国的参考价值
五、结论
法学的学科文化与法学学术中的女性参与
一、引言
二、第一章到第五章:研究目的、历史、现状与方法
三、第六章、第七章:数据与法学教育
四、第八章:法学的学科文化
五、第九章、第十章:学术生涯
六、第十一章、第十二章:扶持措施
七、对中国的参考意义
第五编 德国法学与美国法学
德国法学与美国法学: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互动与争锋
一、第一阶段
二、第二阶段
三、第三阶段
四、争锋
五、结论
德国法学界反思纳粹时期自身角色的坎坷历程
一、引言
二、纳粹政权对德国法学界的清洗与德国法学界当时的反应
三、对历史清算所遇到的阻挠
四、学者本人的反思
五、反思的意义
第六编 德国法学与中国
中国法海外研究的样本:德国
一、历史回顾
二、关注与研究群体
三、著述情况
四、评价与分析
五、愿景与实现
附录:1978年以来以中国法为主要内容的德国本土法学博士论文清单
中国法科学生留学德国四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一、引言
二、博士论文基本情况分析
三、对于中德法学交流和发展的推动
四、对于个人求学以及学术积累的意义
五、展望
附录:留德法学博士名单及论文相关信息一览表(1978-2021)(共367名)
德国法学与当代中国是2021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卜元石。
得书感谢您对《德国法学与当代中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