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带你看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的历史浮沉。
内容简介
本书以“深描”的物的历史民族志叙事,透过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在百年历史进程中社会生命的载浮载沉,探究在长时段的物质文化实践中大社会的结构变迁、工厂的转型和工人个体命运之间交织互动的复杂关系,深入体察工人群体在卷入现代化洪流中的际遇、认知、渴求、阵痛与选择,从中洞见物象流变背后的心志。本书不仅是对物象变迁的人类学学理剖析,还包含了作者的社会关怀,这是本书研究的内在冲动和主要旨趣。
作者简介
作者赵晓荣,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博士后,云南民族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章节目录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序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回顾
1.3.1 中国古代的物的研究
1.3.2 现代的物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与逻辑结构
1.4.1 研究方法
1.4.2 范式转变
1.4.3 逻辑结构
第2章 近代云南的社会与历史场景
2.1 水电站兴建的历史背景
2.1.1 中法战争与云南近代化
2.1.2 滇越铁路与工业文明
2.2 水电站兴建的社会思潮
2.2.1 洋务运动与中体西用
2.2.2 辛亥革命与天下为公
2.3 水电站兴建的地缘基础
2.3.1 云南地理与历史环境
2.3.2 滇池水域与滇池文明
2.4 小结
第3章 实业救国与文化自觉
3.1 义利天下与自觉办电
3.1.1 义利天下与实业救国
3.1.2 水电利权与文化自觉
3.2 商会组织与股份办电
3.2.1 商会募股与状元支持
3.2.2 耀龙股份与公司章程
3.3 治水工程与生态水电
3.3.1 治水工程与龙的想象
3.3.2 生态水电与天人合一
3.4 小结
第4章 石刻与水电
4.1 全球招标与全国招聘(清末民初)
4.1.1 资本观望与全球招标
4.1.2 全国招聘与人力资本
4.2 合力造电与灿亿万年
4.2.1 农民舍田与艰难造电
4.2.2 发电仪式与灿亿万年
4.3 石刻记忆与流芳后世
4.3.1 铭石为记与制造意义
4.3.2 文化传统与不朽思想
4.3.3 三立实践与精神传承
4.4 小结
第5章 油灯与电灯
5.1 民间惯习与电灯认知
5.1.1 油灯惯习与鬼火传说
5.1.2 电灯点烟与耀龙负债
5.2 市场促销与政府推广
5.2.1 免费促销与宣传广告
5.2.2 蔡锷护电与唐继尧装灯
5.3 制度管理与神仙管理
5.3.1 现代企业与长远计议
5.3.2 师徒拜神与象征性管理
5.4 小结
第6章 国家命运与工人身份
6.1 抗战西迁和水电支援
6.1.1 抗战西迁与电力基地
6.1.2 日军轰炸与保护厂房
6.2 黄金时代与百年大计
6.2.1 领导阶级与机器为命
6.2.2 劳动光荣与百年大计
6.3 “文化大革命”场域与工人保机器
6.4 公家人与松毛饭
6.4.1 单位制与公家人
6.4.2 松毛饭与大家庭
6.5 小结
第7章 制度变迁与传统再造
7.1 单位制改革与集体行动
7.1.1 单位制改革与房子心病
7.1.2 电力改革与集体行动
7.2 风水树与隐秘信仰
7.2.1 风水树之死
7.2.2 隐秘信仰
7.3 圆通天地与半工半农
7.3.1 生态循环与手工养地
7.3.2 入土为安与棺材为家
7.4 水电博物馆与文化资本
7.4.1 生态博物馆与百年水轮机
7.4.2 停机事故与三代人观念
7.5 小结
第8章 结语
8.1 “钟摆运动”中的“意义理性”
8.2 传世主义向现世主义的文化转向
附录 主体间际分享:“他群”“我群”互动的田野
一 陌生身份和角色困境
二 夜半铃声和我群接纳
三 田野凝视和分享生活
四 结语
后记
物以载志: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的历史人类学考察(1910~2012)(田野中国)是2016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赵晓荣。
得书感谢您对《物以载志: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的历史人类学考察(1910~2012)(田野中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