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京论诗

两京论诗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江锡铨在中国现代诗歌领域的相关论文,对中国新诗的发展流变有着独到见解。

内容简介

《两京论诗》选取了江锡铨近十年来重要的关于中国新诗研究的文章。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新诗史散论,第二部分为闻一多新诗创作与诗学理论研究,第三部分为新诗鉴赏"抽样分析"。

书名《两京论诗》,取意于作者拜师受业于北京,工作生活于南京,书中的绝大部分文字,均写于这"两京"。

作者是厚积薄发型的学者,笔下所出不多,但堪称字字珠玑;他对新诗中诸多问题的见解颇为新颖、独到、细致。

作者简介

作者江锡铨,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国务院享受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现代诗歌,曾出版有《中国现实主义诗歌艺术散论》等著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新诗研究丛书”·出版说明

中国现实主义新诗艺术发展考略

“五四”文学革命与中国诗歌的裂变

新诗的形式美学建设与林庚的探索

“文口融合”:周作人的“新诗情结”所系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中国现代叙事诗的艺术发展

小说家的诗——施蛰存诗四首诵读札记

《嫩黄之忆》的意义——关于吴组缃与新诗关系的断想

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动人的汉园交响曲

他的名字并非写在水上——解诗人朱湘自杀之谜

寻求新诗史研究的突破与超越——中国新诗史写作与《中国新诗流变论》

新时期鲁迅诗歌研究述略

试论中国新诗的色彩美

试论闻一多关于新诗绘画美的理论和实践

试论“创造诗派”的新诗绘画美

试论“创造诗派”的新诗绘画美(续一)

试论“创造诗派”的新诗绘画美(续二)

“唯一”:闻一多爱国诗篇的深度评价

闻一多与新诗的“标准化”

闻一多:一座连接古今中西的“诗桥”

闻一多:照亮新诗坛和故纸堆的红烛

闻一多的新诗格律理论与英美诗歌的影响

闻一多的《死水》与《庄子》研究

《渔阳曲》悬解——从一首诗窥测一位诗人的文化心态

七十四年前的呼唤——读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研究:为爱国主义诗人再塑雕像

新诗鉴赏浅议

一部气势磅礴的新诗交响乐——郭沫若《凤凰涅槃》音乐美赏析

如歌的行板——读闻一多的《一个观念》

寂寞的空白与美丽的忧伤——戴望舒诗二首赏析

郑敏诗三首赏析

贝多芬与中国新诗——读郑敏的《献给贝多芬》

悲壮的行旅——读《求知》

为了忘却的纪念——吕亮耕诗三首赏析

后记

两京论诗是2014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江锡铨。

得书感谢您对《两京论诗》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无障碍精读版名著-海底两万里 电子书
     《海底两万里》写于1870年,这部作品集中了儒勒·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让人读来赞不绝口。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熔于一炉。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布局,设置惊险‘情节,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境地,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人徽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
两汉文艺思想史(下) 电子书
本书上中下三册,侧重于历史的论述,从西汉初中期文艺思想、西汉后期文艺思想、东汉前期的文艺思想、东汉中后期文艺思想四个主要时段阐释论述两汉时期的文艺思想。全书从纵横两个维度梳理两汉的文艺思想,既有历史的时间线索,又有专题的内容研究,两者结合,将两汉文艺思想的研究推向了深入。
爆笑大唐诗人朋友圈(共两册) 电子书
大唐诗人的悲欢离合,千古名诗的背后故事。
两个世界:19世纪一个阿拉伯人的欧洲观察手记(好望角系列) 电子书
阿拉伯人记录的欧洲历史,一次跨文化跨信仰的观察之旅。
医述:重症监护室里的故事 电子书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重症甲型流感抢救纪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