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乡村(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

八月的乡村(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东北流亡作家代表人物萧军作品,鲁迅在序言中写道,它“显示着中国的一份和全部,现在和未来,死路与活路”。

内容简介

中国首部全面系统整理中国现代时期东北流亡文学及研究成果的大型图书.丛书翔实而清晰地呈现了东北流亡文学的面貌和脉络,客观而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当代东北流亡文学研究的最前沿、最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八月的乡村》除收入同名作品外,还包括短篇小说《桃色的线》《孤雏》《疯人》等早期作品。这些作品主要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集中表现了东北人民的抗日精神。《八月的乡村》描写了一支抗日游击队——中华人民革命军第九支队,在转移过程中与日伪军及地主武装进行战斗的故事。鲁迅在《八月的乡村》序言中曾写道,它“显示着中国的一份和全部,现在和未来,死路与活路”。

作者简介

作者萧军,男,生于1907年,1988年逝世,辽宁凌海人。原名刘鸿霖,笔名三郎、田军等。1925年开始军旅生涯。1932年,萧军在哈尔滨化名“三郎”正式开始文学创作,并和中共地下党员、进步青年一起共同开展文学艺术活动。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萧军完成了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鲁迅为之作序。1935年至1937年创作了一些中篇小说、诗、散文、游记等,还出版了剧本《幸福之家》。1940年赴延安,先后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及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教员。抗战胜利后,曾任东北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曾在抚顺总工会从事戏剧创作和研究。代表作《八月的乡村》《五月的矿山》《过去的年代》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八月的乡村

一 流

二 这些全是什么人?

三 第三支枪

四 夜袭

五 疯狂的海涛

六 这样一个女人

七 毙了他们必要吗?

八 为死者祭

九 暂时分开吧

十 厚嘴唇说话了

十一 一条固执的蛇

十二 集场子

十三 招展的红旗

十四 “同志们安静点”

桃色的线

孤雏

疯人

江上

八月的乡村(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是2019年由辽宁无限穿越新媒体有限公司出版,作者萧军。

得书感谢您对《八月的乡村(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新世纪文学研究的重构 电子书
本书阐释新世纪以来的部分文学现象,重绘文学在当代文化场域中的位置。全书分为概念、方法和实践三大部分。“概念”部分主要探讨新世纪文学从作者/作品中心到读者中心的变化。“方法”部分介绍美国学界新世纪以来对传统文学研究范式的反思。“实践”部分从明星作家、粉丝经济等多个角度考察文学社群。
元嘉文学研究 电子书
元嘉文学是南朝文学的开端,也是中古文学摆脱玄言文风影响的第一个阶段,被人称为“诗运一转关也”。这一时期涌现了诸多深具影响力的著名作家,各体文学都取得了一定成就。本书对元嘉文学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包括儒学兴起与文学变化的关系、元嘉文学思潮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元嘉诗歌演进过程、“元嘉体”的体制特征、元嘉散文在中古散文发展中的地位、元嘉文学与永明文学的关系等,并指出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第九辑) 电子书
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九辑。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第一辑) 电子书
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一辑。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第二辑) 电子书
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二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