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从沉船角度,梳理和分析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程。
内容简介
本书广泛搜集国内外沉船资料,对照各类陆地遗址出土的陶瓷器遗存,图文并茂地梳理和分析了中国古代陶瓷经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销的历程及阶段特征,揭示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变迁的历史及不同阶段中国在世界海洋文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大量展示窑址资料的基础上勾画出中国古代外销瓷业生产变迁的脉络,并以个案的形式讨论了以陶瓷贸易为媒介的中外文化交流,生动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作者简介
作者刘淼,历史学博士,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福州大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陶瓷考古、海洋考古、宋元考古。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编委会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总序
内容提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进程
第二节 中国古代四洋航路的划分
第三节 中国古代贸易陶瓷的生产
第二章 从陶瓷考古资料看晚唐、五代时期的海外贸易
第一节 沉船、港口及海外遗址中发现的晚唐、五代陶瓷
一 海外遗址的考古发现
二 我国南部港口的考古发现
三 来自沉船的重要资料
第二节 考古发现晚唐、五代贸易陶瓷的特点
第三节 从陶瓷考古资料看晚唐、五代时期的海外贸易
第四节 结语
第三章 从沉船资料看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变迁
第一节 考古发现的宋元时期沉船资料
一 宋元沉船的考古发现
二 沉船出水器物组合分析
第二节 从沉船资料看宋元陶瓷的生产及外销
一 广东外销瓷业的生产
二 福建宋元外销瓷业的大发展
四 磁灶窑的生产
三 景德镇宋元陶瓷和龙泉青瓷的生产及外销
第三节 宋元时期陶瓷大规模运销海外的背景
一 朝廷主导的宋元海外贸易的发展
二 东南沿海商人势力的兴起
三 “瓷器之属博易”政策的影响
第四节 从沉船资料看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变迁
一 宋元时期我国古代海外贸易的大发展
二 宋元时期东洋航路的不断开辟和扩展
三 东亚贸易网络与传统的印度洋贸易网络的碰撞
第四章 明代前期海禁政策下的瓷器输出
第一节 明代前期瓷器海洋贸易的“空白期”概念
第二节 明代前期的海禁政策及朝贡体制
第三节 文献记载明前期朝贡体系下的瓷器输出
第四节 明代前期瓷器在海外的发现
一 东南亚地区发现的沉船资料
二 其他遗址出土考古资料
第五节 结语
第五章 从16~17世纪沉船资料看明代海外贸易的变迁
第一节 16世纪上半期的东亚海域
一 明中期中国私人海外贸易的兴起及东南亚地区的伊斯兰化
二 和西方国家的早期接触
第二节 16世纪后半期至17世纪初东亚海域沉船资料的考古发现
一 沉船资料的考古发现
二 沉船资料分析
第三节 16世纪后半期至17世纪初期东亚海域的贸易格局
一 葡萄牙人经营的以澳门为中心的贸易
二 西班牙经营的跨太平洋的马尼拉帆船贸易
三 荷兰东印度公司以巴达维亚和台湾为中心的贸易圈
四 以东南沿海为中心的中国商船的贸易
第四节 东亚海域贸易的早期全球化趋势
一 以瓷器为代表的中国货物的全球运输
二 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
第六章 明清交替之际东亚海域的贸易格局与陶瓷贸易
第一节 明清交替之际东亚海域贸易格局的变化
第二节 明郑统治时期的瓷器贸易
第三节 结语
第七章 鸦片战争以前清代外销瓷贸易的繁盛
第一节 17~18世纪盛行欧洲的中国风
第二节 从沉船资料看清代前期的瓷器贸易
第三节 18世纪广州一口通商下的瓷器贸易
第八章 中国外销瓷器欧洲市场的衰落及美国对华瓷器贸易的兴起
第一节 中国外销瓷器欧洲市场的衰落
第二节 美国对华瓷器贸易的兴起
一 北美殖民地出土的中国瓷器与殖民地时期的瓷器输入
二 以“中国皇后号”来华为开端的中美直接贸易
第三节 针对美国市场的中国外销瓷
第四节 结语
第九章 明清华南瓷业的生产及外销
第一节 明清华南外销瓷业的考古发现
第二节 漳州窑的兴起与早期全球贸易
第三节 白釉类型产品的生产及运销
第四节 厦门港的崛起与清代华南外销瓷器的兴盛
第十章 陶瓷贸易与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节 从长颈瓶看宋代瓷器对伊斯兰玻璃器的模仿与借鉴
1. 口部有沿的长颈瓶(包括盘口、平口两种)
2. 口部无沿的长颈瓶(即直口长颈瓶)
第二节 永乐、宣德青花瓷造型装饰中的伊斯兰艺术
第三节 陶瓷外销与饮茶风尚的传播
索引
沉船、瓷器与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是2016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刘淼。
得书感谢您对《沉船、瓷器与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