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译释

神农本草经译释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从事中医临床、研究工作者,高等院校学生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首批的药物学专著,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一次相对全面系统地总结,被誉为中药学经典之著作,与《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共同被看作中医四大经典。

内容简介

  《神农本草经译释》的编写是在广泛参考历代对《神农本草经》的整理和研究基础上进行的。全书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注释部分,是从整体上对《神农本草经》的解读。首先是《神农本草经》的原文、注释、译文和按语”部分:该部分《神农本草经》原文系重新辑佚而成,以《证类本草》为底本,参照以往多种版本;注释力求简要而不繁琐考证;译文尊重经典,以直译为主;按语在序录部分主要为提纲挈领,在药物部分主要为名实考证。其次分别从药物的历代名医汇讲、现代认识、民俗文化等几个部分对《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365种具体药物进行论述,也是首次对《神农本草经》药物进行的一次相对全面的总结和研究。第二部分是对《神农本草经》的研读部分,主要从《神农本草经》其书、《神农本草经》和汉代文化、《神农本草经》奠定了本草学的基础、《神农本草经》的传承、中药药性理论发展概况、本草考证的历史、意义和方法”7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作者简介

张瑞贤,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文化分会、编辑出版分会、科普分会副主任委员,医史文献分会委员等,《中国中药杂志》《中医药文化》等4家杂志编委。中国药文化研究会委员、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专家等。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普项目1项《走进〈本草纲目〉之门——中药的发现》,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项目1项(汤剂制剂标准),国家科技著作出版基金资助2项(《龙门药方释疑》、《〈神农本草经〉研究》),参加主持的子课题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一项(20世纪北京市中医史——科技史),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项目——中药饮片用法与用量的标准研究分课题——中药用量用法历史演变的文献学研究,中央级科研院所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药材标准及相关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中药区划。 获(国家科委)全国科技进步奖(著作类)、(国家出版总署)优秀科技图书奖三等奖1次,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中医药优秀学术著作评选二等奖1次,获中国大学版协中南地区年度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1次,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期刊优秀期刊奖三等奖、二等奖各1次。2001年康莱特杯中医药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专著20余部。

章节目录

第一部分《神农本草经》原文译释1

第一部分说明2

药物目录4

卷第一7

序录7

卷第二15

上品药15

卷第三205

中品药205

卷第四382

下品药382

第二部分《神农本草经》研读533

第一章《神农本草经》其书534

一、 《神农本草经》的时代534

二、 《神农本草经》问世前后其他书籍对药物的记载544

第二章《神农本草经》与汉代文化556

一、儒家思想对《神农本草经》的影响557

二、 神仙方士对《神农本草经》的影响563

三、 阴阳五行学说在《神农本草经》中的体现571

四、 巫术与《神农本草经》573

五、 小结574

第三章《神农本草经》奠定了本草学的基础576

一、 临床药学理论577

二、 基础药学理论592

第四章《神农本草经》的传承605

一、 《神农本草经》的问世及宋以前的传承605

二、 两宋《神农本草经》的流传615

三、 宋以后《神农本草经》的传承623

第五章中药药性理论发展概况632

一、理论奠基期——宋代之前632

二、 药性理论的爆发与创新——宋金元639

三、 药性理论的回归性研究——明清645

第六章本草考证的历史、意义和方法651

一、 本草考证的概念652

二、 本草考证的历史654

三、 本草考证的意义671

四、 本草考证的方法674

神农本草经译释是2017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

得书感谢您对《神农本草经译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炎帝神农与中医药文化 电子书
本书以炎帝神农为核心人物,以炎陵县炎帝陵文旅内容为基础,图文并茂,着重探索炎帝神农与中医药文化的渊源、内涵以及当代价值,从炎帝其人、炎帝与炎帝陵、炎帝与诗词书画、炎帝与华夏文明、炎帝与中医药源流、《神农本草经》的诞生与药物成就、炎帝神农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等多个维度展现炎帝神农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价值及文化意义;目标读者对象为中医药文化、历史、文学、旅游爱好者;旨在形成具有趣味性、知识性
新安医籍珍本善本选校丛刊——程氏释方 电子书
《程氏释方》共4卷,释方800余首。分为中风、伤寒、伤暑、湿证、燥结、火、疟疾、痢疾、泄泻等47门。每方“取方训义,集药为歌”。释文依据历代医籍,附以己见,阐奥释疑,有助对方剂的理解运用;并将每方药物组成编为七言歌诀,以便记诵。本书几乎囊括历代名方,训释严谨,文字流畅。是一部别具风格的方论书,对学习和研究方剂学均有裨益,国内尚未见有现代整理出版
秦伯未医书重刊专辑——金匮要略简释 电子书
秦老业医50余年,著述颇丰。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颇多见解,尤其对《内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临床方面,对温热病、肝病、血液病、心脏疾患、溃疡病等的治疗,颇多见解。为当代中医学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著作既继承前人余绪,又发掘古义,昭示后人;既有独出之理论见解,又有实践心得,为丰富中医学术宝库作出了贡献。
中国疼痛病诊疗规范 电子书
书中对常见临床疼痛相关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等多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尤其对相关药物治疗、微创介入治疗以及新型治疗方法作了较为全面、客观的介绍。这本集国内疼痛病学专家共同撰写的诊疗规范,定会为我国疼痛病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希望《中国疼痛病学诊疗规范》能够帮助广大医师们强化个人学习经验,规范疼痛相关疾病临床诊疗行为,成为一线临床工作者的实用好帮手。
大数据+医疗:科学时代的思维与决策 电子书
本书案例丰富翔实,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对互联网技术人员、健康医疗行业的从业人士,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均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