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场景及隐喻

戏剧、场景及隐喻:人类社会的象征性行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维克多·特纳(1920-198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当活跃和多产的人类学家。他在恢复人们对比较宗教学的兴趣及开创“符号人类学”的研究方面扮演了主要的角色,是与格尔兹(Clifford Geertz)分庭抗礼的象征人类学家。 特纳于1920年出生于苏格兰。1950年4月离开罗得西亚-利文斯通社会学研究所(Rhodes-Livingstone Institute for Sociological Research)之后,他在曼彻斯特大学担任讲师职务,一直到1963年。不过他著述最丰的那几年是在美国度过的:最早是在斯坦福大学,然后在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最后是在弗吉尼亚大学。1983年他在弗吉尼亚大学逝世。其代表作有:《一个非洲社会的分裂与延续》(1957)、《符号森林》(1967)、《苦难的鼓声》(1968)、《仪式过程》(1969)、《戏剧、场和...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维克多·特纳(1920-198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当活跃和多产的人类学家。他在恢复人们对比较宗教学的兴趣及开创“符号人类学”的研究方面扮演了主要的角色,是与格尔兹(Clifford Geertz)分庭抗礼的象征人类学家。

特纳于1920年出生于苏格兰。1950年4月离开罗得西亚-利文斯通社会学研究所(Rhodes-Livingstone Institute for Sociological Research)之后,他在曼彻斯特大学担任讲师职务,一直到1963年。不过他著述最丰的那几年是在美国度过的:最早是在斯坦福大学,然后在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最后是在弗吉尼亚大学。1983年他在弗吉尼亚大学逝世。其代表作有:《一个非洲社会的分裂与延续》(1957)、《符号森林》(1967)、《苦难的鼓声》(1968)、《仪式过程》(1969)、《戏剧、场和隐喻》(1974)等。

戏剧、场景及隐喻是2020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作者维克多·特纳。

得书感谢您对《戏剧、场景及隐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身份、国家与记忆:西南经验 电子书
“中国”是不同区域“化学反应”的结果。
破土而出 电子书
本书中所收的文章是在“从实求知”的基础上,认识在化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区域社会的变迁之道。变动中的国家与社会,有一个共性,即都已“走出乡土”或正在“走出乡土”的路上。尽管很多社会其自身还保留着一定的“土范畴”,但其“土性”已发生了质的变化,所以我把书名定为“破土而出”。这个土包括农耕之土、山地之土、游牧之土,也包括海外社会之土等。本书以费先生的第三篇文章和“费孝通问题”为开头,希望我们的研究继续沿着费
说不尽的大槐树——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 电子书
这本书从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切入历史上的移民问题。
女性与亲情文化.历史人类学小丛书 电子书
本书基于作者及其亲族长辈的亲身经验、经历,结合地方文献,探讨了较广泛地存在于湘东南一带的“讨鼓旗”习俗,分析其形成的历史人类学逻辑。并延伸探讨湘东南一带迥异于北方民歌《小白菜》流传地域(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女性对于不同类型子女(丈夫与前妻所生子女、本人与前夫所生子女)的亲情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人类学与历史文化地理理念,提出“亲情的地域类型”学术概念。这一概念可望在其他地域的同类研究中加以推广。
身体、叙事与主体性:医学人类学论集 电子书
本书系一本医学/健康人类学的论集。年轻学人从宏观走向微观,从结构走向主体,将身体经验与身体实践嵌入生活日常,主体叙事与主体表达得到全方位展示。多元医学和健康议题的观察和阐释,不仅丰富了读者对病患之身体、文化之身体、权力之身体的理解,还彰显出年轻学人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实践力与时代的道义和担当。本书呼唤一种行动视角,希望自我与他者的交汇并不局限在个体心灵的沟通、学理的碰撞,更应拓展至对社会现实的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