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面上项目“京郊社区矫正适用程序问题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京郊社区矫正适用程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其变更程序的司法化为研究主线对社区矫正适用程序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全书共五章,并附有京郊社区矫正适用情况调研报告和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
作者宋桂兰,女,1975年12月生,山东省招远市人,法学博士,现为北京农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学与证据法学,至今主持国家级研究项目两项,北京市级研究项目两项,已出版专著(合著)一部,在《学术论坛》《西部法学评论》《甘肃政法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所发论文曾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绪论
一、社区矫正的现实意义
二、社区矫正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社区矫正变更执行程序的研究意义
第一章京郊社区矫正概述
第一节 社区矫正概述
一、社区矫正起源与发展
二、社区矫正概念
三、社区矫正的内涵
四、社区矫正的特征
五、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
第二节 京郊社区矫正概述
一、社区概述
二、京郊社区概述
第三节 社区矫正理论基础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
二、提高刑罚执行效益
三、符合罪犯再社会化原理
第二章社区矫正变更执行程序概论
第一节 刑事执行变更程序之解读
一、刑事执行制度概述
二、刑事执行变更制度概述
第二节 社区矫正变更执行程序之权属解读
一、刑事执行权及刑事执行变更权的权属性质
二、社区矫正变更执行程序司法化的界定
第三章社区矫正变更执行程序司法化之理论基础
第一节 刑罚理论基础
一、刑罚目的之特殊预防
二、刑罚个别化理论
第二节 恢复性司法理论
一、恢复性司法的含义
二、恢复性司法解读
三、恢复性司法的价值追求
四、恢复性司法为社区矫正变更执行程序司法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三节 正当程序理论
一、正当程序理论解读
二、正当程序的构成要素
三、正当程序是社区矫正变更执行程序司法化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被害人学理论
一、被害人学理论的产生
二、被害人学与传统刑法理论
三、被害人学与被害人权利保障
四、被害人学理论为社区矫正变更执行程序中被害人地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四章域外社区矫正变更执行程序之司法化借鉴
第一节 域外减刑、假释制度之司法权特征
一、减刑的种类和适用条件
二、假释的种类和适用条件
三、域外减刑、假释制度之司法特征及对我国的借鉴
第二节 域外减刑、假释决定机关之司法机关特征
一、域外减刑、假释程序的权力主体
二、域外减刑、假释程序的决定主体
三、域外减刑、假释决定主体之司法机关特征及对我国的借鉴
第三节 域外减刑、假释具体适用程序之司法化特征
一、申请或建议程序
二、对申请或建议的审查程序
三、审理或听证程序
四、域外减刑、假释程序之司法化特征及对我国的借鉴
第五章京郊社区矫正变更执行程序之司法化程序构建
第一节 现行社区矫正变更执行程序之司法化
一、我国现行社区矫正变更执行程序的立法与实践
二、现行社区矫正变更执行程序之“非司法化”评析
三、社区矫正变更执行程序司法化改造的必要性
第二节 社区矫正变更执行程序之司法化构建
一、社区矫正变更执行程序的司法化模式选择
二、社区矫正变更执行程序司法化中的裁判主体
三、社区矫正变更执行程序司法化中的参与主体
四、社区矫正变更执行具体程序的司法化构建
附:京郊社区矫正适用情况调研报告
京郊社区矫正适用情况调研报告
一、对“受调查人基本情况以及对社区矫正的基本了解情况”分析
二、“受调查人对京郊社区矫正机制相关看法”的数据的分析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二、外文参考文献
京郊社区矫正变更执行程序研究是2017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宋桂兰。
得书感谢您对《京郊社区矫正变更执行程序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