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部关于训诂学的相关原理及其应用的学术专著。
内容简介
本书从古人实际的训诂工作、训诂材料中,总结和概括出训诂学的基础理论,并应用于相关领域。
就训诂理论方面,该书围绕着训诂原理、训释原理、词源原理三个部分,辨别了词的贮存状态和使用状态、训和义的差别,阐发了形义关系、音义关系、引申理论、反训问题等训诂学核心理论命题,并就一分为二的义素分析法在词义辨析、词源理据的探求中的运用加以阐明。
就训诂学的相关应方面,本书收录了作者关于训诂学史、训诂学与语言学、训诂学的普及与应用方面的相关论著及单篇考证。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阐明了训诂学的相关原理,明确了训诂学在当代的学科定位,奠定了当代训诂学的术语体系,在学界有着有重要的学术影响。
作者简介
作者王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训诂方法论》《古汉语词义答问》《训诂与训诂学》(以上与其老师陆宗达教授合著)、《说文解字与汉字学》《训诂学原理》《汉字构形学讲座》《汉字构形学导论》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增补本自序
1996年版自序
第一部分 训诂学的自主创新与发展趋势
一、中国语言文字学面临的抉择
二、古代语言学遗产的继承与汉语语言学的自主创新
三、试论训诂学在当代的发展及其旧质的终结
四、再论训诂学在当代的发展
五、谈训诂学在21世纪的三种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 训诂学的术语建设
六、谈训诂学术语的定称与定义
七、训诂学名词术语及解释
第三部分 训释原理
八、论词义训释
九、论形训与声训
十、论“反训”
十一、李善的《昭明文选注》与征引的训诂体式
十二、今注与古注
第四部分 训诂纂集原理
十三、谈谈中国古代的训诂纂集专书
十四、《尔雅》及其性质辨正
十五、扬雄《方言》与古代汉语方言研究
十六、阮元的《经籍纂诂》与现代的《故训汇纂》
第五部分 训诂考据原理
十七、训诂考据概说
十八、谈训诂考据的结构和立论的规则
十九、谈《历代刑法考》的训诂成就
第六部分 汉语词源学原理
二十、浅论传统字源学
二十一、汉语词源的探求与阐释
二十二、关于汉语词源研究的几个问题
第七部分 训诂学与文字学和音韵学
二十三、论汉字与汉语的辩证关系
二十四、论《说文解字》与说文学
二十五、《说文解字》与“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
二十六、《说文解字》及汉字的字理研究
二十七、字用合并与简繁汉字转换问题
二十八、谈传统上古音研究的观念和方法
第八部分 训诂学与汉语语义学
二十九、汉语语义学在训诂学基础上的重建与完善
三十、论词的语言意义的特性
三十一、训诂学与语义学——谈理论训诂学在八十、九十年代的发展
三十二、训诂学对义素分析法的证明与应用
三十三、语言与传意——从古诗词鉴赏看传意的主客观统一性
三十四、论本源双音合成词凝结的历史原因及其语义组合模式——兼论古今汉语的传承与沟通
三十五、汉语双音合成词结构的非句法特征
第九部分 训诂学与语法学
三十六、谈古代汉语虚词类别的两分法
三十七、先秦汉语实词的词汇意义与语法分类
三十八、汉语语言研究的新思路——读启功先生《汉语现象论丛》
三十九、汉语的模糊量词及其意义容量
第十部分 训诂学与汉语辞书学
四十、单语词典释义的性质与训诂释义方式的继承
四十一、训诂学与现代辞书编纂
四十二、百年《辞源》的现代意义
四十三、《辞源》的定位和第三版修订的现代意义——《中国出版史研究》编辑部对王宁的访谈
四十四、辞书与辞书学散论
训诂学原理(增补本)是202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王宁。
得书感谢您对《训诂学原理(增补本)》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