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于称博士/水木书香

羞于称博士/水木书香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小故事,大智慧;言短意长,余音绕梁  书房里弥漫的忧思——思享盛宴,再度袭来

内容简介

  本书采集作者近五年随笔,配以亲笔插画,图文并茂,妙语横生,古典诗词信手拈来。口诛笔伐亦能引人深思,风趣幽默之余更令人拍案叫绝。

作者简介

  张建伟,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作者戏拟小传:入小学,混沌初开;升中学,懵懂六载;金榜启,负笈渝州及京师;不旋踵,俨然博士矣。眉杂,发焦,视短,肾虚,无济世才、缚鸡力。著作淹膝脚,无一非垃圾,惟供闭门揽镜,自鸣得意。倏忽一生,方知六经误我,我误娇妻。尚善饭,不烟酒;惟好色,鲜有偶。晚年悔之,不衫不履,且狂且走。伏枥老骥,时不我予。悠然一梦,魂不转矣!

章节目录

第一辑学术的墓园
学术恐龙3
“刑法粒子”有感7
学术朝圣团10
有僧自西域来13
依样葫芦画不得17
羞于称博士21
我们需要那么多博士吗?25
“逐出师门”到底伤害到什么28
给专家论证把把脉36
大家齐来扮“公知”40
网络约架44
两个巴掌引起的法律思考48何以为训52
读巴葛爵士的《英国大学》64
羞于称博士目录||第二辑烂苹果落到头上
鬻棺原理95
小鸡原理98
追问布莱克斯顿102
不快的联想106
德肖维茨定律109
烂苹果定律113
没有坏人,就没有好律师116
一日为检察官,终身为检察官120
第三辑一眼望到对岸
扁家弊案与台湾“特侦组”127
李敖旋风137
柏杨先生的喟叹141
台北的君子范儿145
第四辑颠倒再颠倒
重听《颠倒歌》151
文化的粗鄙化154
暴发户式审美159
顺民社会的见义不为162
新时代的“公车上书”167
“大师”多起来171
“大师”身边的人175
神经衰弱的高考179
满身尽带黄金卡183
不问苍生问鬼神186
见义勇为者戒190
另类的进步194
附辑小楼台集
有赠201
恍如错过203
距离205
一九六○年代207
一九七○年代209
童谣211
我发誓,我来过这座城市214
品花宝鉴216
三笑218
牵挂220
慰藉221
葡萄223
青春225
花样年华227
钟229
老231
海子233
海子(二)235
祈祷237
暴行239
赋别241
四季244
第五辑瓜棚豆架答客问
中国的文化真的江湖化了吗?247
灭门案的示范效应249
赵一曼的“二度被害”255
第六辑说三道四七嘴八舌
抵制国货,一招就灵261
政治场里的“供需平衡”262
西安天价“禅修米”264
好奇害死猫266
骨头里挣出来的钱才做得肉267
“政绩工程”如何收场269
一夜暴富思想271
马路上的“忍者神龟”272
不该管的瞎管273
政令不出中南海274
秀才有钱以后276
贫困县的奢华277
破的不仅仅是桥上的大洞278
“见义勇为”要分年龄279
最牛的违建280
第七辑瞄一眼文化万花筒
词义之外283
网络泡沫285
重读《皇帝的新装》288
消费恐惧293
节日为失败者而设296
法学家的墓志铭300
人生最后一次调皮305
人间万户仰头看309
冯氏“春晚”的风光碉楼312

羞于称博士/水木书香是1970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建伟。

得书感谢您对《羞于称博士/水木书香》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古代埃及文明 电子书
全面介绍古代埃及文明,记录古代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
厦门饮食文化 电子书
厦门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闽菜”的重要代表,以闽南风味为主,台湾、东南亚风味为辅,以清鲜、淡爽、鲜嫩和善用甜辣为主要特色。厦门菜以烹制各种海鲜菜肴见长,又兼具了传统小吃名点、素菜、药膳等特色“招牌”,饮誉海内外。《厦门饮食文化》内容包括厦门传统菜谱和美味佳肴、风味小吃和特色茶配、名厨名店与市井美食、加工食品与茶酒饮料、家常食粮和节庆食俗等部分,力求全面、系统地反映厦门饮食文化悠久的历史和发展,挖掘
女性与亲情文化.历史人类学小丛书 电子书
本书基于作者及其亲族长辈的亲身经验、经历,结合地方文献,探讨了较广泛地存在于湘东南一带的“讨鼓旗”习俗,分析其形成的历史人类学逻辑。并延伸探讨湘东南一带迥异于北方民歌《小白菜》流传地域(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女性对于不同类型子女(丈夫与前妻所生子女、本人与前夫所生子女)的亲情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人类学与历史文化地理理念,提出“亲情的地域类型”学术概念。这一概念可望在其他地域的同类研究中加以推广。
认知行为疗法咨询方案 10大心理障碍 电子书
本书涉及的10大心理障碍包含抑郁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场所恐惧症、特定恐惧症、社交焦虑障碍、强迫症、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
本土化.京师影视学术书系;京师影视学派系列丛书 电子书
本书围绕中国影视文化“本土化”这一核心命题,以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中国影视文化发展演进过程、现状与未来趋势,从宏观层面明确了中国电视的角色与责任,并具体地对中国影视中的综艺、电视剧、电影、影视产业和影视教育和学科,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不仅对电影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思考,还对中国影视理论和学科建设进行了剖析与前瞻。本书对于理解中国影视文化自觉建构,对于中国影视文化软实力建构以及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影视文化的转型,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