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点大事

想点大事:法律是种思维方式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薛兆丰、何帆、王俊峰、王锡锌、张泰苏、梁志祥诚挚推荐。如果你是学法律的,你会重新认识法学;如果你不是学法律的,你会理解法学精英们是怎么设计和维护这个世界的,能够更好地和这个世界相处。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介绍法律思维的通识读本,它不讲难懂的法条和专业术语,而是从海量规则和程序中,总结出人人都受用的底层逻辑,比如全世界法律人共享的六种思维模型:规则思维、权利思维、程序思维、终局思维、权威思维,预期思维,以法律思维为脉络重新理解世界。

如果你是法律工作者,这本书可以帮你跳出 具体法规法条所界定的学科边界,看顶级法律人是怎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洞悉法律体系的底层思维结构;帮你结合历史、政治、经济、哲学重新思考法律,站到学科的高点开展工作。

如果你不是法律工作者,这本书可以帮你理解各种制度、规则、原则和程序是怎么制定出来的,从法律人的智慧里学到解决复杂问题的高招;它会提醒你解决问题不仅要考虑当时当下,还要考虑过去未来;不仅要考虑单个事件的得失,更要考虑全局的长远利益;它会促使你去探寻大社会如何影响自己的发展,而不局限于自我的小宇宙。

古罗马法谚曾言:“法律不管琐碎之事。”法律处理的是较大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大的思维格局。而大的思维格局,对每个人都有所裨益。

作者简介

作者刘晗,1985年生,安徽蚌埠人。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硕士,耶鲁大学法学硕士(LLM)、法学博士(JSD)。主要研究领域为公法、网络法、法律理论和政治哲学,在中英文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戴上法律的眼镜,看见更大的世界

第一章 基本思维模型

凡事讲规则:善恶与秩序

凡事讲权利:对错与边界

凡事讲程序:正义与过程

凡事讲终局:正确与确定

凡事讲预期:个案与长远

凡事讲权威:权限与尊重

第二章 事实的发现与描述

发现事实:为什么说法律事实不是客观真相?

构建事实:为什么说证据是一整套制度?

加工事实:为什么没有脱离法律的事实?

嵌套事实:为什么贴法律的标签很重要?

第三章 规则的制定与使用

法律语言:为什么要刻意制造模糊?

法律标准:为什么说有下限才有上限?

规则的稳定性:为什么法律总是保守的?

规则的普遍性:为什么法条经常“大而化之”?

规则的例外:为什么说例外并不颠覆规则?

规则的选择:为什么案件结果难以预测?

第四章 法律的推理与判断

后果主义:为什么比起结果,法律人更在意后果?

类比推理:为什么不进入传统就不能添加新物?

第五章 法律的发生

法律起源1.0:为什么复仇会演变成法律?

法律演化2.0:为什么国王不能直接审案?

法律演化3.0:为什么说两大法系殊途同归?

国内法演化:为什么法律门类如此繁多?

国际法演化:国际法是法吗?

律师的演化:为什么更多律师不打官司?

第六章 法律与社会

司法的“产品”:判决书没写什么?

时间成本:为什么很多案子总是拖很久?

资源成本:诉讼费是不是越低越好?

开放的保守性:为什么会出现互联网法院?

高贵的消极性:为什么律所很少做广告?

后记

想点大事是2020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晗。

得书感谢您对《想点大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电子书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法学界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相关讨论。
认真对待平等权:德沃金自由主义法律理论研究 电子书
新视角看德沃金的法律哲学思想。
胜诉99分 电子书
所有的胜诉都从细节开始,一本书读懂胜诉方法论。
法史学刊(2019年卷/总第14卷) 电子书
《法史学刊》是由中国法律史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中国法律史学会秘书处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制史研究室组织编辑的专业性学术集刊。集刊内容涵盖中外法制史、中外法律思想史、法律文化等法律史学科的各个分支,间或旁及法理学、部门法学、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法律史学得以滋养的学科领域。本书是总第14卷,旨在反映法史学科的最新探索,展现法律文化研究的多彩景观,评析学术作品,介
清代法律的常规化:族群与等级(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电子书
一本书看清代法律走向常规化的演变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