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文化研究院组织编撰的综合性学术集刊,本册是总第1辑。
内容简介
《跨文化研究》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跨文化研究院组织编撰的综合性学术集刊,其主旨是瞩望人文,学宗博雅,拆解古今中西樊篱,汇通人文,“六艺”兼容;立足语言文学,却无学科本位,尝试将文学、历史、宗教、哲学、语言融于一体。书中以跨文化的方法和视野审视人类古今精神问题,通过对话与交流,致力于推进以中化西、中学西传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拓展中国文化世界化的渠道,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做不懈的努力。
作者简介
编者曹卫东,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德国《论证》杂志和香港《社会理论学报》编委、德国普莱斯纳学会学术委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计划。
研究方向为德国思想史、法兰克福学派理论以及中德文化关系。曾获“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优秀论文奖”(2004)、“冯至德语文学奖”(2005)、德国“德嘉银行奖”(2008)等。
相关著作及译著:《权力的他者》《哈贝马斯精粹》《欧洲为何需要一部宪法》《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后民族结构》《宗教社会学》《现代性的哲学话语》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跨文化研究》编辑委员会
·经典论绎·
孟德斯鸠与普遍历史
一 商业文明与普遍历史
二 自然欲望与好政制
三 英国取代罗马
四 古今美德的差异与普遍历史
余论
登梯观美与游心闻道
朝圣之路,登梯观美
闻道之途,游心而求
进一步考察两则寓言
希腊公民、城邦和古希腊悲剧
一 由“主体”(subject)回溯到“个人”(persona)
二 酒神节、民主制度和古希腊悲剧
三 由合唱队看希腊悲剧的宗教和政治意涵
四 “世界公民”的产生和古希腊悲剧的消亡
以教养和:柏拉图与孔子的和谐观比较
一 和谐概论
二 公共和谐和个人和谐
三 柏拉图和孔子论实现和谐的手段
结语
亲希腊主义和反犹主义
一
二
三
四
现代人文教育中阿波罗的威权
一
二
三
四
五
·异邦视野·
从边缘到中心
媵妾的社会与文化铭刻
“侧室”何谓?
“侧室”中的文学能动性
文采激扬处:《撷芳集》中的媵妾们
形变“侧室”
沈彩:媵婢·诗人·书家·鉴赏家·抄录者
铭刻与安排:自我生产的模式
文本中的女性主体
结语
《圣经》在20世纪中国的译介
·文论前沿·
方法有限与哀悼理论
现代方法论体系即一部哀悼之作(上帝的慢性死亡)
主体结构和形式再现方式
哀悼上帝:从早期现代性到诸种极权意识形态
政教分离主义在战后美国的重现
“新批判之道”(Neo-Kritizismus),反讽,恐惧症—新批评
新理性主义,讽喻,执念:从结构主义到解构
新经验主义,象征,歇斯底里:新历史主义到文化研究
新唯心主义,争论的信念,倒错:新生命论和哀悼的终结
·新著揽英·
批判的人文主义(等5则)
L.帕特里克:《存在主义文学导论》(Existential Literature:An Introduction,ed. Linda E.Patrik,Belmont:Wadsworth Publishing,2001)
M.哈利维尔和A.穆斯里:《批判人文主义:人文与反人文的对话》(Critical Humanisms,by Martin Halliwell and Andy Mousley,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3)
J.-M.拉巴泰:《理论的未来》(Jean Michel Rabaté,The Future of Theory,Oxford:Blackwell Publishing,2002)
R.柯尔博和S.瓦罗其:《酷儿研究:一位交叉学科的读者》(Queer Studies:An Interdisciplinary Reader,ed. Robert J. Corber and Stephen Valocchi,Oxford:Blackwell Publishing,2003)
李安珞:《美国多元文学:比较黑人文化,本土传统,拉美与亚裔小说》(Multicultural American Literature:Comparative Black,Native,Latio/a and Asian American Fictions,by A.Robert Lee,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3)
·本刊特稿·
“一带一路”与日本
一
二
三
结语
《跨文化研究》稿约
跨文化研究(总第1辑)是2016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曹卫东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跨文化研究(总第1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